“秋冻”有讲究,儿科医生:做好“三暖两冻”,宝宝冬天不生病

今年的秋寒要比往年来得早一些,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济南前几天下了点雨,瞬间就变冷了,听说很多都下起了雪,真的是“一秒入冬”。

突如其来的降温,一下子让很多家长抓瞎了。很多家长不得“秋冻”要领,面对降温,要么是给孩子穿多了,一活动就出汗,出汗就脱衣服,脱衣服就着凉;要么是给孩子穿少了,直接吹凉风感冒。不仅没起到“秋冻”应有的效果,还损害了宝宝的身体健康。

其实,民间素来有“春捂秋冻”一说,而“秋冻”的好处更是不少,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增强孩子的抵抗力等等。但是,“秋冻”是有讲究的,家长要做好“三暖三冻”,目的是让孩子“适应气温变化”,减少孩子秋冬生病的几率。

秋冻≠瞎冻,孩子这3个部位不能冻

1.不露脐

秋季,是胃肠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孩子秋季腹泻,多跟病菌、饮食和保暖有关,家长要多加注意,尤其是海鲜等性寒食物,不宜多吃,以免孩子脾胃受损。

可以多让孩子吃一些山药、白萝卜、莲子和百合,如果孩子积食、脾虚了,要多吃一些金棘水。

2.不露脚

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差、且远离心脏血液循环差,如果保暖不好,会让脚部受凉,引起身体不适,甚至让病邪趁虚而入,导致孩子生病。

秋天,天气已经转凉,就别再让孩子露脚了。

3.不露背

背属阳,孩子背部受凉,易损伤阳气,容易生病,所以背部保暖尤为重要。

秋冻硬理智,孩子这两个部位可以冻

1.冻鼻子

孩子鼻子清凉一些,有醒脑明目、预防鼻炎的作用。同时,适当让孩子的鼻子接触冷空气,有助于孩子适应寒冷环境,从而起到预防感冒和流感。

2.冻脸

适当的冻脸,可以促进孩子面部血液循环,提高孩子面部御寒能力。

“冻头捂脚,胜似吃药”,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听说过?身体三分之一的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过分的捂头,孩子闷、头脑不清醒、出汗多,受凉反而更容易感冒。保持孩子头部清凉,尤其是保证口鼻处空气流通,对预防孩子生病更有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