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房贷拉扯的年轻人

在上海定居多年,身边的圈子大多都是85年左右的

许多人已经完成了一次甚至两次房产的购买,也听到了许多关于这代人的买房故事

近期因为跳槽的关系,我身边的圈子从85左右切换成了90/95后,关于买房的画风也开始有了变化

当把85后到95后,4个年轻人与房贷的故事,放在一起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十年间楼市的浮沉与带给年轻人对房贷态度的转变与应对

和以往拥抱房贷的前一辈相比

当代90/95后年轻人开始和房贷,有一种极限拉扯的感觉

01

“背房贷的时间,先往后暂缓吧。”

96年出生的成都妹子小纯,去年6月从杭州来的上海

当时她的男友小帅已经从南方某大厂,跳槽来魔都快三年了

亲身经历了2020年前后上海楼市上涨的小帅和同事,都曾经坚定地打算在这里买房扎根

类似“小帅”们曾经的这些信念,却在2023年初,开始逐步瓦解

互联网大厂迎来了裁员减薪大潮,让小帅和同事开始对在上海买房的预期有了些许变化

彼时上海的房价依然居高不下,打新热还在持续

2023年上半年上海二手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61325元/㎡,同比上涨14.28%

数据来源:中指系统

数据来源:中指系统

直到年中魔都楼市逐步遇冷,90年的小帅对于租房有了更高的认同感

相比于男朋友的态度变化,95后的女友小纯,从开始就觉得租房挺好的

“目前租的是一套长宁区的老破小,一个月5000多,之后打算换一套七八千左右的,我觉得在上海租房挺灵活的,主要上海房贷压力太大了”

27岁的小纯也简单算了一笔,他们的预算在400-500万左右

要么买得远,要么市区老破小,每个月再背近2万房贷,这三点都不是他们想要的

“如果我租一万左右的房子,能租到市区条件不错的房子,生活也方便,房租压力也没房贷那么大”,长相甜美的小纯轻松的笑道

而让小纯拥有轻松状态的重要原因,是全国房价不涨反跌的现状下,不买房的焦虑感已经被“买了房的更烦心”超越了

同样被“松绑”的,还有这代年轻人的父母

“我们也商量过了,未来买房的话就尽量靠自己,就不把压力给到父母了”

小纯和老公的买房计划,从2021年来到上海,还可能将会无限期搁置下去...

02

“只用公积金cover房贷,拒绝为贷款额外掏腰包。”

91年出生的江雪和爱人,结婚3年来一直选择在市区租房

伴随生孩子计划的提上日程,两人开始有了买房的打算

最初两个人的预算是在500-600万之间去打新,但目前的大环境,让他们选择了更安全的方法“上垒”

“把买房预算降到400万左右,这样我们手上的首付款,加上公积金贷款和每个月的缴纳,刚好cover掉”

只选择公积金贷款买房,成为了像江雪一样的年轻人,衍生出来的“贷款新观念”

江雪目前在一家中端的护肤品从事marketing的工作,爱人则供职某大型企业

两人的公积金加上补充缴纳,按照上海目前较高的7+5缴纳比例

每个月江雪爱人的公积金在8000多元,而江雪大约在3000元,加起来每月总额接近12000元,公积金贷款方面也可以贷到110万

“粗略算了一下,公积金贷满后,每个月公积金还款是4800元左右,我们还有近7000多元的公积金富余

只要商贷控制在130万以内,这样两者加起来刚好和公积金打平,基本就不用自掏腰包了”

宁愿对房子预算进行降级,也不想让贷款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保持手边更充足的现金流,成为像“江雪”这样的年轻人提升自我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03

“跟亲戚们凑更多首付,比起4.55%的房贷利率,我赚了。”

陈军今年32岁了,6年前通过校招直接进了张江某企业担任开发工程师,成了名副其实的“张江男”

“落户也几年了,见证了隔壁唐镇的二手房最厉害的时候涨到十几万一平,现在又跌回每平10万以下

看到11批次里,唐镇的新房七万多一平,还挺心动的,况且自己年纪也不小了”

但楼市的不稳定,也让陈军很矛盾

和家里商量了下,他决定尽可能提高首付,降低贷款比例

“看中了一个新盘100平出头的小三房户型,总价在750万左右。但我打算放弃首套3.5成,想着能凑到7~8成这样的首付,大约550万”

陈军和女友把手上的钱盘了下,加上去年父母出掉了一套位于浙江老家(浙南某三四城市)留给他的婚房,目前首付的缺口大概在80万左右

思考再三,陈军决定和老家要好的几个亲戚,把首付给凑得更多

“国庆回老家的时候,我听到亲戚们聊着现在银行的定期利率不高,一年才1点多,也没什么其他好的理财渠道”

陈军盘算着和几个要好的亲戚各凑一些,然后逢年过节的时候,给他们封几个大红包,再请吃饭送些礼

“算了下,80万的商贷,光一年利息要3万多,对比给亲戚们包红包送礼那些对比,我还是赚的,对亲戚们来说也不亏”

04

“钱在手上没好的去处,那就提前还贷吧,少支出利息当变相理财。”

88年出生的陈悠,老家江苏,品学兼优的她,在上海完成本硕后,供职于一家收入还算稳定的金融国企

2016年,陈悠和刚扯证的男友,加上四个老人的帮助,凑了首付了400万,买下了瑞虹一套980万的新房

在陈悠买房的那些年,如火如荼的楼市和高速的经济增长,让大家对杠杆的主流选择是“尽可能多的杠杆+尽可能长的年限=去够能力范围上限的房子”

加上当时的投资渠道也多样化,优质的理财产品收益可以跑赢房贷利率

对于不少购房者来说,既可以用较低的首付,撬动优质的房子,又可以腾出更多的现金进行理财

房子的增值+现金理财的收入,最大程度实现财富的增值

陈悠的房子,算是吃了上海楼市最后一波上涨大潮的红利

2023年年初行情好的时候,转手可以卖到1600万左右

而她本人,也是站在了行情的尾巴上,看着楼市从极盛走向势弱,大环境的改变,让她对房贷也产生了观念的转变

“以前一直觉得背30年房贷是划算的,因为房价一定会涨,理财的收益也能超过房贷利率的支出

现在我一拿到奖金,就会选择提前还一部分,钱留在手上没有好的理财去处,那就提前还贷吧,少支出利息,当变相在理财吧”

2019年,陈悠的孩子出生了

在谈及未来对房子置换的想法时,陈悠坦言:

“原本是想换一套三房的,但现在这个行情肯定是观望

或者等手上的钱攒够了,未来行情稳定一些,看看能不能一次性或者公积金贷款,附近买套小的”

身边如陈悠一般,选择提前还款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05

弱化房贷对自我生活的影响,成为了这一代年轻人的命题

对于85后和90初的年轻人,经历了房地产红利期,见证了身边不少人依靠对房子的置换,实现了财富大幅度的增长

这让他们曾经无比热衷于对房产的投资,在他们的意识中对房子贴上了“高回报率”的标签

当年的他们,相信着楼市的神话,宁愿举全家之力,也为了早早上车买房,用时间换取财富的增值

但对于95后00后来说,当他们来到考虑买房的年纪时,楼市已经攀爬至高点,甚至由高点开始走向疲软

在这代人身边,没有充斥着太多依靠买房实现财富增值的神话

相反,他们看到的是不少年轻人因为房贷的枷锁而失去了更多生活的选择性

楼市造富的传说消失,更带走了这代人买房的“急迫感”

城市租房的多样化选择,退至二三线,回老家就业的性价比选择,都逐渐养成了这代人更“佛系”的买房态度

于这代年轻人而言,房产已经退去了投资的光环,回归商品最基本的“居住”属性,有切实的需求再购置,已经成为了某种时代的共识

而当不同人的故事,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最大程度地弱化房贷对自身的压力,成了他们如今的命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