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公司实景拍摄,原创微电影《记忆旅游》上映,烧脑悬疑中探求人性与伦理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看懂了吗?”

“没看懂,准备二刷。”

这是昨天原创科普微电影《记忆旅游》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首映后发生的对话。这部以“脑机接口”技术为主题的科普影片,一改科教片一本正经讲道理的风格,前半段“撩”得飞起,后半段又反转不断,颇有《盗梦空间》之感。第一遍没看懂也没关系,从即日起该片将在B站“魔都科学目录”频道免费播出,后续还将在上海科技馆三馆新媒体平台播放。

上海科技馆自2009年开启自主科普影视创作后,接连创作了《蛟龙入海》《熊猫滚滚》《荧火》等十余部四维科普特种电影和16集“中国珍稀物种”科普纪录片。科普微电影《记忆旅游》是该馆科普创作的又一尝试,影片中加入了大量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元素,“网感”十足。

当科普片中加入恋爱、悬疑“配料”

《记忆旅游》讲述了才华横溢的脑科学创业者李淘淘说服神秘投资人计潜投资她所创立的“记忆旅游”项目的故事。全片不到28分钟,剧本却足足打磨了足足一年。

“涉及人类及其大脑的研究是一个及其敏感领域,不仅有大量科学知识,还有一系列伦理问题,在写剧本时要把这些都讲清楚。”《记忆旅游》制片人杨帆说:为了避免传统科普影片中出现的“说教味,影片的科学家不再是高冷的知识象征,而是巧妙地将男女主角设定为了普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创业者想要获得投资,就必然要把项目的技术、前景、风险等内容一一告知,屏幕前的观众代入投资人视角,不知不觉中就熟悉了项目。更妙的是,在男女主聊天过程中,男主突然得知女主是他的师姐,提升了两人的“CP感”。

正当观众沉浸在两人互动的“粉红泡泡”中时,剧情急转直下,李淘淘居然是90多岁已经躺在病床上的老者,计潜也并非普通人类,两人所在的空间也可能只是一个记忆中的场景。真耶?梦耶?让观众不禁叩问记忆到底是什么这一主题。

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宋娴表示,《记忆旅游》立项之初就是一部以青年群体为传播对象的科普电影,因此影片特别注重加入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杨帆也透露,创作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4岁,创作时努力想把客观世界的美丽(科技)和人的魅力(故事)结合在一起,但这非常困难,确很有趣,因为,如果记忆旅游一样,这就是是一个不断进入不同的人生的旅程。

科学家深度参与,实验室“实景拍摄”

“科学家把关”是上海科技馆科普影视创作的优良传统,《记忆旅游》拍摄不仅请来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陶虎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杨天明担任科学顾问,拍摄场地还走进了真正的脑机接口公司——由陶虎创立的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

影片中,李淘淘展示了一种直径仅0.1毫米蚕丝蛋白柔性电极,其硬度介于血管和脑组织之间,插入头皮造成的微小伤口可自愈。但这并非科幻,而是由脑虎科技研发成功的微创可植入的柔性脑机接口。另外,她口中的脑机接口工作原理、人类意识形成机制等也都是当下脑科学的主流观点。

在宋娴看来,影视创作团队与科学家的关系如同马与马夫。“当我们剧本‘走得太远’时,科学家会把我们拉回来,但当我们想象力不足时,科学家又会推我们一把。”她说。

事实上,剧中李淘淘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来访问和体验他人记忆的构想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现有科学研究和技术趋势之上的合理假设,关于“记忆旅游”何时能实现,两位科学顾问也持不同观点,杨天明认为要50年后,陶虎则更乐观一些。

“师姐”系列能否成为沪上科普新IP

就在四天前,《无处不在的氟之有机师姐Ⅱ》在B站“魔都科学目录”首映,这部时长约1小时的微电影,有2位院士、3位研究员、35位博士研究生参演,可能是史上学历最高的虚构类影片。截至目前,该片点击已超25万。

“有机师姐是沪上科普电影的知名IP,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也将男女主设计成师姐弟的关系。”宋娴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有机师姐”,还是“脑机师姐”,均由专业演员林子煊和李一旻扮演,这既有两者都属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资助项目的原因,也隐藏着把“师姐系列”打造成沪上科普IP的愿景。

演出名单还藏着彩蛋,原来沪上科普网红“不刷题的吴姥姥”也参与演出。

以讲好一个故事的微电影方式科普前沿技术,《记忆旅游》为上海科技馆科学传播中心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该系列的下一步电影计划已提上日程,将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合作科普介孔材料。届时,“师姐”又会带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作者:沈湫莎

文:沈湫莎图:上海科技馆提供编辑:沈湫莎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