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裁员潮?
作者 | 呼 呼
裁员潮仍在持续蔓延。
过去一年里,“国际美妆集体大裁员”逐渐成为行业关键词,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资生堂等品牌商纷纷加入裁员行列,引发广泛讨论。然而,裁员潮并未止步于品牌商,上游原料商同样未能幸免。
2024年年中,化工巨头陶氏化学(DOW)曾否认过“大规模裁员”的传闻。不过,其裁员计划最终还是“虽迟但到”。
业绩承压,两度大裁员!
近日,陶氏化学正式公布了“10亿美元年度成本节省计划”,以应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并保持长期竞争力。
公告显示,此次降本行动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降低资本支出和降低劳动力成本。
其一,陶氏化学计划通过削减服务费用和减少第三方合同工的支出,来实现每年5亿至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39亿元-50.94亿元)的成本缩减。
其二,陶氏化学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1500个岗位,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4.17%。
对此,陶氏化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姆·菲特林(Jim Fitterling)表示:“尽管这些决定非常艰难,但我们必须果断采取降本措施,以应对宏观经济复苏乏力的挑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陶氏化学首次通过裁员来缩减开支。
早在2023年1月,该公司就宣布了一项全球范围内的成本削减计划,包括裁员约2000人(占员工总数的5%)以及关闭部分生产设施,同时对其在欧洲等地的资产配置进行全面评估。
陶氏化学彼时表示,这一系列举措旨在2023财年内实现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84亿元)的成本缩减目标,以应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市场需求疲软带来的挑战。
有分析师指出,陶氏化学大规模裁员的背后,与其业绩的大幅下滑密切相关。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公司高层直言报告期内的业绩表现是一次“重大失误”。
财报显示,陶氏化学2024年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1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57.65亿元),同比下降了2%,未达预期;经营性息税前利润(EBIT)为4.54亿美元,环比下降1.87亿美元,主要受包装与特种塑料板块利润率下滑以及功能材料与涂料板块季节性需求疲软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高性能材料与涂料部门(涵盖化妆品业务)第四季度净销售额为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77亿元),同比增长4%,但环比下降了11%。
实际上,陶氏化学业绩承压并非一朝一夕。
结合往季的财报来看,自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除2024年第三季度净销售额实现1%的微增外,其余季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与近三年净销售额峰值(2022年第二季度)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的净销售额已跌至近三年最低水平。
由此可见,陶氏化学正面临持续性的业绩压力,其增长乏力或已成为长期困局。这背后,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全球需求疲软、能源成本上升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也与行业周期性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密切相关。
裁员潮背后,面临多重挑战?
实际上,陶氏化学的裁员在全球化工产业中并非孤例,这种行业性的悲观情绪同样蔓延至巴斯夫、汉高、赢创等多家原料巨头,其在去年相继宣布了裁员计划。
其中,巴斯夫(BASF)在过去两年中实施了一项超过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2.32亿元人民币)年度成本的削减计划,在德国路德维希港工厂裁员数百人并关闭工厂。
由上图可知,原料商裁员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能源危机以及生产过剩等方面。
对此,聚美丽与化工行业人士关铭在交流中,他表示,国际原料商裁员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方面,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美妆、化工、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疲软,导致原料商订单减少、营收下滑;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能源价格和运输费用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同时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传统人力,也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以及应对挑战,部分企业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裁撤盈利能力较弱的业务线。
不过,关铭还说道,尽管短期内化妆品原料行业面临市场需求疲软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绿色可持续原料、功能性成分的研发以及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裁员已成为当前国际集团降本增效的普遍举措。就如雅诗兰黛在月初发布的财报中披露,为加速实施“PRGP”(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将裁减5800至7000名员工,这也是其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行动。
与此同时,行业对2025年的预期并不乐观。德国大型化工制造商朗盛(Lanxess)在一份声明中坦言:“进入2025年,宏观经济环境并未显现出改善的迹象。”
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和积极转型已成为国际巨头们共同面对的课题。无论是通过裁员、优化业务结构,还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企业都在努力适应市场变化,以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寻找新的增长点。
回到陶氏化学二度大规模裁员事件来看,这或许是行业向前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
作为原料商,唯有通过技术创新、业务调整和战略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确保自身留在牌桌上,并为未来的复苏与增长创造可能。
不过,正如关铭所说,行业的洗牌与重塑,尽管在短期内带来了阵痛与挑战,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注:关铭为化名
视觉设计:筱情
微信排版:呼呼
责任编辑: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