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澜医聊」别被体重迷惑——瘦人也可患高脂血症

#长沙头条##香澜医聊#

身材匀称的刘女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时,被医生告知高脂血症,她感到十分疑惑:不是只有肥胖的人才会血脂高吗?自己体型比较匀称,身高164cm,体重一直维持在50kg左右,为什么也会血脂高呢?

当医生仔细询问刘女士的情况后,发现她平时作息不规律,吃饭速度快,还特别喜欢吃重油、重盐、重口味的食物,薯片、辣条是她的零食首选,火锅、烤串配冰奶茶是她的最爱。医生提醒她如果不注意日常饮食和正常作息,即便看着瘦也可能得高脂血症。

一、追根溯源:揭开高脂血症的神秘面纱

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一种全身脂质代谢异常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

一般而言,血脂指标主要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项指标更为重要,总胆固醇>5.7mmol/L,即可初步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1.7mmol/L,即可初步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两者皆可称为高脂血症(因不同医院采用的检测设备、试剂存在差异,具体诊断的数值标准会稍有浮动)。当然,高脂血症的诊断,除了参考血脂指标,还需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判定。

而传统中医将血脂归类为“脂膏”,《辞源》指出:“凝者曰脂,释者曰膏。”其实,脂肪本是组成人体的基础物质,也是营养代谢的中间一环,但过多则容易形成高脂血症。究其原因是由于饮食不当、脾胃运化失职,形成痰饮水湿等阴邪,障碍气血的运行。

临床发现,高脂血症与肥胖没有必然关联,其与体重、年龄、饮食、体质以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关系。若是平素爱吃高脂食物,加上抽烟酗酒、作息不规律,即使体重标准甚至偏瘦都有可能患高脂血症,很多慢性疾病也会随着血脂升高而接踵而至。

二、多维调理:解码高脂血症防治妙招

(一)厚沃脾土:唤醒“运输队长”祛湿降脂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受纳运化水谷精微、向全身输布养分的核心中枢,也是运化水湿的关键脏腑,被亲切的称为人体的“运输队长”。假若长期饮食不当,或抽烟酗酒、或暴饮暴食,或嗜食肥甘厚味,则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运化不畅,不仅无法输布水谷精微滋养全身,反而容易生痰生湿,导致血脂升高。

因此,在饮食上我们必须注意合理搭配,尤其是有高脂血倾向或已患高脂血症的患者,应保证日常饮食“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主食上应以燕麦、荞麦等粗粮为主,可搭配鱼肉、瘦肉、豆类、海带、紫菜、花菜等食物;少食甜食、鸡皮猪皮、动物内脏,但也不可纯吃素食,应注意荤素适量搭配;更要注意吃饭时细嚼慢咽,午餐、晚餐进食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推荐药膳:燕麦赤小豆粥

原料组成燕麦片100g,赤小豆50g、小米30g。

制法做法:将赤小豆、小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粥,最后调入燕麦片搅匀,稍煮即可,在早、晚餐温热服食,

适宜人群:舌边有齿痕、肢体困重、水肿、便溏的高脂血症人群。

(二)调达肝木:乐观情绪畅运气血

中医认为脾属土,肝属木,“土得木而达”,如果肝失疏泄,气机运行失常,横逆犯脾,会抑制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痰浊内生、血脂升高。

因此,日常生活中应注重疏肝理气,首先就是要管理好情绪,趁着春光正好、风过林梢,多出去看看,抛开烦杂琐事,感受美好与幸福;其次我们可以按摩肝经上的穴位,比如期门穴(在胸部,乳头直下,平第六肋间隙),用手指轻轻按揉,每日2-3次,每次3分钟左右,力度适中,有轻微酸胀感即可;早睡早起,每日晚上11点至3点,是肝胆排毒的关键时间,所以应在11点前进入睡眠状态,以保肝气疏泄功能正常运行。

(三)培固肾水:导引敷贴涤脂排浊

中医认为肾属水,为先天之本,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肾气不足可致精微布散迟缓,气血运行不利,还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和输布功能,导致膏脂运化不利,滞留在脉络中。

在中医理论中“腰为肾之府”,在日常保健时,我们可以通过按揉腰骶部,疏通经络气血,促进体内血脂的代谢,助力身体健康;此外,还可通过穴位敷贴,选择丰隆穴、三阴交穴、神阙穴,药物透皮吸收、导引经络气血,以达降脂、保健的效果;中医养生还强调动静结合,可以多练习八段锦中的“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手攀足固肾腰”等动作,通过舒展拉伸肢体、畅通经络气血、激发肾脏精气,培本固元。

生命虽有限,健康却无价,在当下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关注身心健康,做到身心同养,垒好人体健康的五大基石。愿你身心顺遂,气血通明,养天地浩然之气,不受浊脂之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曾斐 尹慧 金关兵 田梦影 邵将 孙贵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