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核心观点集(2019年6月21日 –6月27日)

李迅雷:分化是存量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首先在人口分化上,今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将放缓,但大城市化率

李迅雷:分化是存量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首先在人口分化上,今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将放缓,但大城市化率提升的空间很大。城市之间的繁荣与衰落将并存,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份额会不断上升,最终超过全国GDP总额一半将是必然趋势的。其次是居民收入的分化。2018年中等偏上、中等和中等偏下三个收入组的收入增长只有4.4%,只有高收入组增速的一半,这就导致了消费增速的下降。消费增速下降会继续传导到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于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就长期化了,很多行业都将面临高端的繁荣与低端的衰落。在产业分化上,与区域集中度提升互为因果。传统产业的需求下降,但新兴产业的需求旺盛,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当务之急。我认为中国新动能崛起最成功的两个城市,一个是深圳,一个是杭州。最后,企业分化是支持当今与未来的股权投资逻辑。存量时代,民企将以中小企业为主,国企以大企业为主。从分化的趋势看,一是产业升级将使得新动能比重不断提高,科技类企业的投资机会更多;传统产业多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尤其是周期性行业和低端出口商品相关行业,其未来竞争力均会不断下降。二是行业集中度提升导致头部企业的估值提升空间更大。

程实:201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遭遇了令人费解的“消费悖论”。一方面,在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潜力却未能兑现为消费支出的强劲增长。另一方面,消费意愿与储蓄意愿的“跷跷板”关系不复存在,两者出现了罕见的同步上升。中国消费潜力存在结构上的新旧错配。当前中国消费升级的重心正在迅速下沉,而零售业态、供给结构、配套环境等要素却尚未适应这一变化,导致消费新潜力未能充分释放,而旧动力却过快消退,限制了消费引擎总体发力。由此,当前消费增长乏力是阶段性、结构性的,亦将随着结构桎梏的瓦解而得到显著改善。下半年,随着针对性政策的推出以及市场自身的积极转型,消费增长中枢有望温和抬升,成为“稳增长”新基石。

花长春:当经济增速处于调控的波动区间时,分析资产价格周期波动,可以直接从信用小周期入手,传统的“信用底—经济底”框架指示性在下降。我们构建的表征信用小周期的更前瞻指标2018年Q3后出现向上趋势。统计发现,“金融中介总资产/央行总资产同比”领先于“社融指标”,可以用来预测“社融”指标。我们发现,金融杠杆率、信用周期呈现五大趋势,看好权益等大类资产战略配置机会。一是,从政策推动下的被动降杠杆到风险偏好回落带来的主动降杠杆,金融杠杆率较实体杠杆率呈现更快地下降;二是,金融杠杆率下降中,金融中介的“资产”端比“负债”端回落更快,未来仍是流动性充裕;三是,仍是“找资产”,而非“缺负债”(与2013年的“钱荒”不同);四是,资产定价的利率中枢回落,向有效下限(ELB)靠近;五是,金融中介缩表、央行扩表;央行货币政策前置,其开启扩表周期是未来大趋势。

李湛:地产刺激经济的惯性逻辑和预期在改变,监管层正在极力扭转大众“房地产刺激经济”的定式思维,纠正“经济下行,政府就放松住房调控以刺激经济”的预期。政策方面,长效机制正在路上,短期松紧并举高频微调。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局部回暖,整体仍然偏弱,预计未来各城房价将维持窄幅箱体震荡。企业方面,整体审慎乐观,二线房企更具弹性。强者恒强格局强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融资春天”已过,关注房企资金链风险。2019年是房企的偿债高峰期,后续仍需关注偿债高峰期背景下房地产融资监管政策的变动。房企发债情况有所改善,二线房企受益较大,后续高杠杆房企发债情况值得关注。房地产板块走势与沪深300走势吻合度较高,目前大盘交易缺乏增量资金,导致房地产板块交易量较低。未来,随着预期面改善,房地产板块有望受益于估值和交易量修复。

彭文生:贸易不确定环境下宏观平衡有三个方面。第一、宏观经济的短期平衡要求美国“松货币”,中国“宽财政”。短期内,美国作为贸易逆差国,中国作为贸易顺差国,美国加征关税的必然结果是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因为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角色,强势美元对全球有紧信用的作用,在金融渠道对经济增长不利。考虑到美元汇率自由浮动、货币政策的效率较高,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财政政策的效率较高。第二、全球价值链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新挑战。加大对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有利于美国在全球价值链获取更大的收益。由此导致的强势美元对应的的美国传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和内部贫富差距扩大,以及其他国家尤其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条件恶化,这个分化失衡是难以持续的。第三、结构性改革提升均衡利率与汇率。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最终导致经常项目逆差伴随强势汇率。

沈建光:在外部环境恶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叠加风险性事件的发生,近期货币政策边际偏向宽松。5月下旬以来,央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释放了大量流动性,目的是缓解风险事件后中小银行融资困难,稳定年中跨季资金面。6月24日,DR001和DR007的大幅走低说明银行间流动性非常充裕。预计后续或将出台更多货币政策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伍戈:过去一年多来房地产市场整体韧性十足,这与因城施策的调控不无关系。尽管今年棚改规模锐减,但随着银行间市场利率向房贷利率的不断传导,利率下行对销售的拉动或将对冲棚改的拖累。未来商品房销售难言大幅下降,房地产市场仍有望保持一定韧性。尽管如此,目前土地财政及稳增长压力下,房地产政策似有待调整。但在商品房整体库存偏低背景下,随着房贷利率下行,房价上涨压力势必掣肘政策放松。与过去经济下行周期不同的是,居民高杠杆率的现实或使得控房价和稳增长的两难“天平”更向前者倾斜。展望未来,利率与棚改对冲之下全年住房销售仍具韧性,但考虑到高房价约束,部分城市调控收紧或使房地产相关数据温和下行。面对外部经济的负面冲击,本轮国内对冲政策的着力点或并非房地产,而是以“旧改”为代表的基建投资及债券等融资方式的创新。

徐高:A股市场存在明显季节效应,“春季躁动”和“五穷六绝七翻身”可以在数据中找到支撑。从A股风格来看,每年2月和3月,小盘股跑赢大盘股的概率较大;而在每年4季度,低市盈率股票有较大概率跑赢高市盈率股票。每年1月和4月的A股走势最值得关注。这两月股价的涨跌对全年A股涨跌有较强预示性;这两月A股行业格局也与全年行业格局有较高相关性。在具体行业方面,1月金融和上游周期季节性占优;2月金融季节性偏弱,TMT和消费季节性占优;3月地产基建季节性占优;4月金融季节性占优,TMT季节性偏弱;5月医药、TMT、消费季节性占优;4季度金融和地产基建相对占优;6月到9月各行业表现相对平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