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和不同的人遇见,可大多数的人,都会与我们擦肩而过,然后渐行渐远。
地球上有77亿人,204个国家,809个岛屿,两个人遇见的概率是2920万分之一,与自己产生交集的约有8万人,
一个短片中,主人公站在台上,台下坐着那8万多个与他有过交集的人。他开始提问,5个问题过后,全场只剩下他一个人……
“如果你不记得我的名字,请坐下!”
“如果你不知道我在学校的绰号,请坐下!”
“如果你不知道,跟我有缘无分的人是谁,请坐下!”
“如果你没见过我哭……请坐下!”
“如果我们已经失去了联系,请坐下。”
当提出第一个问题提的时候,大部分人就已经坐下了。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一样,不管一辈子和多少人遇见、相识,最终能相伴一生的人寥寥无几。
曾经很熟悉的人,话到口边却叫不住名字,曾经交心的好友,也已经不再联系,一起撕心裂肺哭过的人,却完全消失在对方的世界里。
除了接受以外,我们无法反抗时光的馈赠,一次次的相遇,一次次的别离,你才成为了今天的你。
不管曾经如何的亲密无间,我们如今已在时间的长河中走失,逐渐忘记彼此的样子。
所以最终陪伴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这世间唯一一种不会分开的关系,就是“我”与“我”。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才是我们最应该重视,最需要经营的。当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更顺畅,会发现我们与身边的亲友,相处的也很顺畅。
我们一生都在寻求与家庭、与爱情的和解,却不知成为好妻子,好女儿,好妈妈前提,是首先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一生中所有的遇见,都是为了离别,只有与自己的相遇,才是真正的心灵伴侣。可是很多人,并不擅长与“自己”作伴。
曾有个实验,先用安全阀内的电流电击志愿者们,每个人都表示不愿再被电击。之后要求他们在空旷的房间里,独自待上15分钟。
在此期间只有两个选项:要么什么都不做,只与自己的思绪在一起;要么选择被电流电击,以此来打发时间。
令人难以置信,四分之一的女性和三分之二的男性,选择在独处时间内电击自己至少一次。甚至还有人在15分钟内,电击自己190次Wilson,et,2014)。
为什么人们讨厌与自己相伴,为了逃避与自己相处,宁愿承受让自己痛苦的事情呢?
其实与自己相处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心力强大的人在独处时,能够很好的被内心(思想和/或感受等)所陪伴、慰藉,这使他们感到快乐、有趣。
心力不强大的人,会选择回避与自己的相处,甚至厌恶自我相处。
想要更好的与自己相处,要放过自己,把负面的东西卸下来,不要过多的苛责自己,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
不要刻意让自己变得沉默消极,也不要刻意让自己变得开朗活泼,请轻松而自由的,做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