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恋 心相连|上海援夷:乘文旅专列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

1707743470(5726492)-20221208212656_副本.jpg

▲三峡大坝,气势恢宏。 | 均资料照片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上世纪中叶勾勒的三峡蓝图,如今早已化为现实。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三峡门户”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葛洲坝所在地,被誉为中国非金属矿之乡、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中国柑橘之乡)、中国名优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

夷陵是湖北省三峡工程移民最早、就地就近安置移民最多、移民结构最复杂、安置难度最大的县市区。

30年前,上海与夷陵因国家重大工程——三峡而结缘。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号召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和全国有关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从而拉开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序幕。为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上海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心系移民,牵手夷陵。结合夷陵移民创业发展所需,用心用情用力,扶资金、兴产业、促合作、育人才,为夷陵区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2021年,夷陵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1.08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48.0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975元、25907元,区域综合实力位居全省I类县市区第一方阵前列,连续17年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上海等对口支援地区的关心支持。

时至今日,上海对口支援夷陵项目543个,涵盖产业转型、民生保障、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累计为夷陵区培训各级各类人才8078人次,选派15批24名优秀干部到夷陵挂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春秋卅载,时光流转,岁月悠悠,留下了无数故事、诸般回忆、许多精彩。

用情、用心、用智,对口帮扶,友谊跨越千山万水;

携手、协同、协作,奋进新时代,远不止眼前华彩。

第十五批上海援夷小组组长、夷陵区委副书记赵峰表示,未来,上海与夷陵将携手共进、一路同行,共筑对口支援的平台,再谱合作发展的新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新的贡献。

“三峡坝首第一村”中堡村

打造宿集2.0版

不久之后,上海“静安—夷陵”文旅专列将发车,驰骋千里赴夷陵。

去年首次开行的“静安—夷陵”文旅专列,以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和百里荒等景区为主阵地,集合“景点旅游”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全域旅游新业态,通过沉浸式体验、主题文化活动、特色美食、文化创意及农产品展示等内容,打造特色游览线路,共有700多名上海游客满载而归。

“我们看到了浪漫的百里荒、灵秀的三峡人家、壮丽的三峡大瀑布和宏伟的三峡大坝,夷陵风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热情好客!”上海市民周先生说。

第十五批上海援夷干部、夷陵对外交流合作办副主任吴鸿波解释道,之所以开通文旅专列,是因为看好夷陵的旅游资源和市场前景。“夷陵自然风光秀美,旅游线路品质高。不同于江南水乡,三峡山水独具特色,高峡出平湖,美有明月湾,奇有灯影石,山珍河鲜美味爽口,广受上海和长三角市民青睐。”

931955366(5726495)-20221208212650_副本.jpg

▲“静安—夷陵”文旅专列发车。

今年,“静安—夷陵”文旅专列又添新花样,除了“三峡之夜”文旅专场,还有网红打卡地——三斗坪镇中堡村。

三斗坪镇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是三峡工程坝址所在地,先后斩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湖北省旅游名镇、湖北省旅游发展突出贡献乡镇等荣誉。

中堡村位于三斗坪镇西北角,纵跨三峡水利枢纽上下游,被誉为“三峡坝首第一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禀赋突出,历史源远流长。站在村里高处,远眺三峡库区的高峡平湖、黄牛岩极顶、西陵长江大桥、秭归新县城,雄奇壮阔;驱车10分钟可以抵达三峡大坝、三峡人家、屈原祠3个5A级景区;中堡村的“镇村之宝”——中堡岛,发现有距今6800多年的大溪文化遗存,刻画在164块陶片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象形文字。

不过,在过去很多年,中堡村这块宝地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并没有享受太多的旅游产业红利。究其根源是村里的旅游配套较为老旧落后,旅游内容不适应社会新需求,以致游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喜欢来、留得住,上海援夷整合多方力量,积极探索支援新路径,创新支援新模式,培育壮大民宿产业集群。

三斗坪镇党委书记王涛介绍,中堡村围绕中堡岛设立客落中堡服务区、峡江怀古历史区、流光溢彩网红区、松枝密境康养区。建设上坝路“三峡宿集”民宿一条街、中堡移民文化为核心的游客换乘中心、水电研学为核心的研学公园,着力培育夜游、乐活游、网红游、亲子游等新兴业态,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体验,打造水电研学、观坝住宿、农业采摘、亲子休闲等多元一体的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高峡平湖观景台建成后,游客可以在这里就餐、休息,也可踏上玻璃栈道观赏三峡大坝雄伟身姿。”

柑橘文旅、智能制造、现代中药

一个不能少

走进夷陵官庄柑橘种植园,这里绿树成荫,橘子红了,果香四溢,沁人心脾。

园区负责人引以为傲地说,每到橘子丰收的季节,小鸦路沿线百里精品柑橘走廊总是人气爆棚。

夷陵柑橘种植历史悠久,现有面积33.5万亩,年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通过举办柑橘节,以橘会客、以节促销,农文旅融合,先后荣获中国早熟蜜柑之乡(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产业三十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上海对口帮扶下,夷陵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峡蜜橘产业集群等项目统筹推进柑橘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一产指推广柑橘栽培先进集成技术,完成宜昌蜜橘标准化基地改造15538亩,形成以官庄为核心的千亩宜昌蜜橘现代化生产基地,以宋百路环百里荒旅游干线为核心的现代生态橘园,以小鸦路沿线为核心的万亩精品柑橘走廊。

二产指实施冷链仓储提升工程,通过集中式和分散式冷库的建设,全区冷库库容达12万立方米,夷陵柑橘初加工企业实现冷链仓储全覆盖。同时,引入全国先进的柑橘智能化分选加工设备。

三产指大力推进橘旅融合,以官庄村为核心,以宜昌官庄柑橘文化广场有限公司为主体,利用三峡柑橘博物馆、柑橘文化广场,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宜昌蜜橘农耕文化,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官庄三峡柑橘公园。

1449602073(5726493)-20221208212702_副本.jpg

▲夷陵柑橘喜获丰收。

眼下,夷陵围绕打造中国知名“橘都”,建成全国现代橘园技术集成示范、全果加工综合利用示范、三峡柑橘产地交易市场建设示范、湖北“橘文旅”融合示范的要求,力争到2025年柑橘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亿元。

30年来,上海始终坚持“夷陵所需、上海所能”,以项目为根本,以文旅新动能为抓手,通过创新实干,聚焦样板打造,有力助推夷陵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上海君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夷陵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智能制造、现代中药等相关产业项目合作,助推夷陵实现“2345”战略目标。

“夷陵区的发展气场令人振奋,干事创业的劲头鼓舞人心,自然人文环境得天独厚,是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上海君越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忠表示,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推进智能制造、现代中药等相关产业项目在夷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据了解,本次签约的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将结合夷陵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在夷投资布局智能制造产业,并协助引进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夷完成不低于50亿元投资。签约的现代中药产业板块,将结合夷陵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和道地药材资源禀赋,以中药种植、中药提取及饮片加工、中药材交易为核心,打造天麻、白芨、甘草等中药材“种产销研”一条龙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配合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静安区专门设立两处夷陵区农副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帮助夷陵销售特色农副产品,如柑橘、茶叶等。

长江如纽带

这一头是上海,那一头是夷陵

沪夷心连心,抗疫肩并肩。

今年春天,上海抗击疫情期间,夷陵区共向静安区援助防疫物资8批,送至多家抗疫一线单位,共计474吨,包括蔬菜、脐橙、中药汤剂,还有防疫香囊等。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时针回拨到2020年初,当时,援夷小组虽已返沪,但心系湖北、情牵夷陵。为筹集防疫物资,上海援夷干部抢时间蹲厂家、进药店,采购筹集口罩、防护服、消杀用品等紧缺物资1200余箱。这些防疫物资分七批经绿色通道送抵夷陵,解了夷陵燃眉之急,为夷陵送去了上海人民的关爱。

如果将时间线再往后拉长,上海对口支援的情谊,夷陵区妇幼保健院院长李祖铭是感受最深的人之一。

2006年,他刚上任就遇到棘手问题,老院区房屋破旧,想改建没有钱,找到上海挂职干部提出老院区改建的想法之后,援建的启动资金到位。

2006年起,上海和湖北省支援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先后投入援建资金实施新院区配套设施、信息化系统改造、儿童保健中心等项目建设。

新建成的妇女儿童医院,不仅院区环境在湖北省县市级保健医院名列前茅,而且80%医生都到上海接受过先进的医疗专业培训,服务理念得到了很大改善,移民群众的满意度也有大幅提升。

856053311(5863053)-20221208212645_副本.jpg

▲静安区援建的中堡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人员交往方面,仅2021年,上海援夷小组就组织夷陵4批200名党政和企事业干部在沪培训。并通过“请进来”方式,邀请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7名专家教授到夷陵为600余名当地干部讲学授课。

为持久学习上海先进经验,静安区14个街镇和夷陵14个乡镇(街道、试验区)结对共建,每年援助资金项目,定期交流互访。这是静夷两地开创性的探索。

长江如纽带,这一头是上海,那一头是夷陵。

30年来,上海倾情聚焦夷陵建设,同频共振“时代脉搏”,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资”又扶“智”,搭建服务平台,输入先进经验,汇聚智力支援。上海高度关注、关心、关怀夷陵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把夷陵当兄弟,把移民当亲人。

双方以对口支援平台为桥梁,在携手交融中大胆探索,碰撞新火花,营造了互促共进的氛围,让夷陵在奋进中快速发展,充分展现出上海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山黛海蓝的中堡村,初步形成了“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人人是导游”的新格局。村里,有的移民投身民宿行业,积极参与上海的培训讲座,门店经营更加规范;有的移民开起饭店,招牌菜是辣椒烧江鱼,当然改良版是不辣的辣椒,因为“上海亲人不太能吃辣”;有的移民在家门口卖起各式农产品:脐橙、茶叶、菜籽油……

如果有人问援夷3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或许,答案就在移民灿烂笑容里,在移民身后的建筑里,在移民鼓起的钱袋里,也在三峡移民对上海人民一声声“亲人”的呼唤里。

323122341.jpg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赵征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