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朵颜三卫真是明帝国最强雇佣军,逼得朱棣割地讨好吗?

朵颜三卫虽然在明初的蒙古历史中,存在感和影响力都算不上多强,但在今天的互联网中,朵颜三卫却成为了各种营销号的素材来源。诸如朵颜三卫是明朝最强雇佣兵,朱棣依靠朵颜三卫赢得靖难之役,朱棣割让大宁卫给朵颜三卫等等。那么朵颜三卫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政权,明朝又是否真的向朵颜三卫割让土地呢?

要解释朵颜三卫的历史,首先要说明的是朵颜三卫的组织结构。一个解释起来可能有些废话文学的事是,我们常说的朵颜三卫或者兀良哈三卫,并非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三个相互独立。

在名义上,他们接受明朝统治,并和之前我们说过的建州和奴儿干都司的女真部落一样,是接受明朝官职册封的蒙古部落。而在行政管辖上,就像后来的建州三卫归于辽东都司管辖,朵颜三卫名义上也先后归于北平行都司和大宁都司管辖下。

▲朵颜三卫最初的位置

不过与明朝主动招抚的女真人不同,朵颜三卫和明朝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蒙古地区局势的影响。比如朵颜三卫之所以会选择投靠明朝,除了洪武时期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军事胜利,对临近的蒙古部落所带来的震撼外,更重要的是蒙古内部的混乱,造成“昔兀良哈之众数为鞑靼抄掠”的情况。

而且就如同后来设立的“关西七卫”一样,明朝对于接受官职册封的三部,更多的是将他们看作明朝本土和蒙古势力之间的缓冲带,因而对朵颜三卫的日常政务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干预,甚至连有关朵颜三卫的内部重大事务的记载都几乎为零。

▲在明朝眼中朵颜三卫的重要性其实相当有限

那么说了这么多,终于要来讲讲朵颜三卫和明成祖朱棣的那些“两三事”。有关朵颜三卫和明成祖之间的关系,最著名的说法,便是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初期,勾结朵颜三卫夺取宁王兵权,之后借着朵颜三卫士兵强大的战斗力打赢建文帝。

后为报答朵颜三卫的帮助,朱棣于是“弃大宁予兀良哈”。但谁曾想原来还是自己忠诚小弟的朵颜三卫,在拿到大宁之后立刻反水,成了明朝的边患。

▲靖难之役

虽然朱棣“弃大宁予兀良哈”的说法,早在明清时期就被很多文人史学家很多采信,但如果翻开朵颜三卫和大宁都司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说法其实很值得仔细推敲。首先朵颜三卫是否真的大规模参与了靖难之役,这一点就有颇多可疑之处。

正如前文所说,朵颜三卫和大宁都司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建州三卫和辽东都司,两方之间的活动区域并不重叠。甚至在洪武到永乐年间初期,大宁都司和朵颜三卫还存在着大片无主之地来作为缓冲。因此燕王朱棣在前往大宁,骗取宁王朱权所辖军队时,他在大宁都司能接触到朵颜三卫高层的几率几乎为零。

▲在靖难之役初期,被燕王朱棣夺去军队的宁王朱权

那既然燕王朱棣和朵颜三卫之间可能没有直接接触,那么会不会是和在大宁都司内活动的朵颜三卫部众有接触呢?这个答案也是很难。

首先一个很大的误区是,大宁都司所拥有的军队,虽然的确可能有少量来自朵颜三卫的士兵,但绝大多数还是当地的驻屯的蒙汉军队。尤其是洪武年间,包括捕鱼儿海之战在内,明朝对北元势力北伐中俘虏的蒙古部众,大多都安置在了拥有大片牧区草场的大宁都司。

这些人即是后来大宁都司当地的牧民,也成为了大宁骑兵真正的主要来源。因此明史中所描述的“三卫彍骑及诸戍卒”,有可能是大宁都司下属的大宁、营州、兴州三卫所属的蒙古骑兵,被讹传为朵颜三卫。

▲明代大宁卫附近就是今天的赤峰草原

而且更重要的是,明朝本身对于朵颜三卫向大宁都司渗透的防范心态,是要远大于明朝对朵颜三卫的利用的。在洪武二十九年,就因“宁王权言近者骑兵巡塞见有脱辐遗于道”,明太祖朱元璋便“选精卒壮马抵大宁,全宁沿河南北觇视胡兵所在”。

在这种严防死守的情况下,即使从建文帝登基开始大宁都司就开始放弃边境防务,到靖难之役初期,这么短的时间内,朵颜三卫的部众也很难大规模渗透到大宁都司腹地的大宁卫。

▲靖难之役时,朵颜三卫的部众还未大规模进入大宁都司

既然朵颜三卫可能并没有大规模参与到靖难之役,那么朱棣又是否“弃大宁予兀良哈”呢?这个问题要说也并非是空穴来风,但同样经不起推敲。原因很简单,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虽然确实让大宁都司下大宁、营州、兴州三卫治所内迁。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首先治所内迁,并不代表当地的原有的卫所城镇被废弃。相反,当时的大宁都司“然城守犹存,三卫未敢侵轶”。

▲明初风格的卫所城墙

至于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让大宁三卫内迁,原因其实也和朵颜三卫没什么关系,而是大宁三卫也开始面临一个和奴儿干都司相同的问题——驻军外逃。

由于明朝卫所体系对中原地区农业生产模式的依赖,在半农牧区的大宁都司,不仅维持驻军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卫所兵的服役和驻守也需要面对比内地更大的生存压力。加之靖难之役和撤藩带来的管理混乱,最终造成大宁都司“大宁诸卫官军多逃,于口外相聚刦掠”。

况且大宁都司本身的边境巡视和防务,就需要依赖于内地的军队支持。因而此时将三卫治所后撤,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节约在大宁都司维持最低卫戍部队的成本,其次也能重新对大宁三卫所属士兵加强管控,并及时从内地补充所需兵员。

▲明初卫所兵的逃役现象对大宁都司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说完靖难没有朵颜三卫大规模参与,明成祖朱棣没有把大宁割让给朵颜三卫后,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明成祖朱棣要在北伐的时候顺道揍朵颜三卫?这个也就很好解释了。正如前文所说朵颜三卫和明朝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来自蒙古地区局势变化的影响。

而在永乐时期,蒙古高原上的最大形势变化,便是阿鲁台部的崛起和对鞑靼-北元势力的整合。在阿鲁台部的崛起过程中,鞑靼-北元势力开始迅速向南和向东扩张,对朵颜三卫的生存空间造成巨大的挤压,迫使朵颜三卫的部众开始向东和向南迁徙。

▲阿鲁台部的崛起改变了草原地区的力量平衡

其中向东迁徙的朵颜三卫部众进入了海西女真地区,从而开启了女真人的蒙古化和海西女真南迁的历史。不过这段历史先按下不表,重点来讲南迁的朵颜三卫成员。随着朵颜三卫部众的南迁,原先大宁都司和朵颜三卫之间的缓冲地带荡然无存。

而在鞑靼-北元势力的军事威胁,以及南方更加优质草场的诱惑下,朵颜三卫便开始了向南对大宁都司的渗透。于是求锤得锤,为了保证大宁都司不被朵颜三卫侵占,永乐、宣德两代,都对朵颜三卫展开了军事行动。

▲永乐和宣德两代对朵颜三卫的军事打击,正是为了保证大宁都司的安全

如果说到宣德时期,明朝还能够用武力保证朵颜三卫无法大规模侵占大宁都司的牧场,那么到了正统年间,一个影响东亚历史的男人闪亮登场,这便是明代边疆史绕不开的重量人物——也先。

如果说阿鲁台对于朵颜三卫的打击是让朵颜三卫挑筋剁手,那也先对朵颜三卫的军事打击,就是一刀朝着朵颜三卫的大动脉捅了上去。

除了东迁到海西女真地区的福余卫,南迁的朵颜卫和泰宁卫,前者“瓦剌也先弟赛罕王领人马侵轶部落,杀死乃儿不花(朵颜卫指挥)劫掠头畜”,后者则“为也先所害逃散乏食”,需要靠和明朝“愿以土物来易米粮”才能维持部众生计。

▲卫拉特人的崛起让朵颜三卫彻底走向衰落

至于之后的历史就非常简单了。在经历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再无力维持对边疆半农牧地区的强力控制,大宁三卫原有的卫所城池也迅速废弃。而同时,遭受重创的朵颜卫和泰宁卫为了避免被卫拉特吞并,因而不得不祈求明朝开放大宁都司边境。

不过明朝政府允许了朵颜卫和泰宁卫的请求,但依然严格约束朵颜卫和泰宁卫的活动范围。这一期间朵颜卫和泰宁卫虽然也会劫掠明朝边境,但是规模和破坏相对女真都相对较小,因而被认为是“其性则建州女直诡诈过于海西,海西过于朵颜等三卫”。

▲朵颜三卫对明朝的袭扰远没有后来的土蛮/察哈尔严重

但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补刀。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77年),大宁都司遭到蒙古那孩部入侵,这一次朵颜卫和泰宁卫再次遭受沉重打击。至此之后,朵颜三卫一蹶不振,在之后的遭受其他蒙古部落入侵时,朵颜三卫的部众甚至不得不躲入明朝边墙内避难。

到此为止,无论是明朝还是朵颜三卫,已经都无力阻止大宁都司的牧场被其他新崛起的蒙古部落侵占。而朵颜卫和泰宁卫部众,最后除了部分选择在辽东地区定居外,其他大部分被新崛起的喀喇沁部吞并。

至于东迁的海西女真一带的福余卫部众,在经历了卫拉特势力对海西女真的屠杀后,大量部众成员逃入海西女真各部,与女真人相互融合。剩下的则在经历了一段“独坐穷山,放虎自卫”的山大王岁月后,融入了之后的科尔沁部。至于大宁都司,由于治所的内迁,这一编制倒是一直保留到了明末,但对于明朝和蒙古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