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鲁迅,大家都不陌生,带着对这个民族深深的爱,他弃医从文,让我们知道了文字的力量。他一辈子都在奋笔疾书,用笔杆子和苦难的社会做斗争,却不幸在1936年因病去世。
这样一个大文豪离世,举国哀痛。上到高层,下到平民,无数的人都赶赴上海,参加了鲁迅的葬礼,叶圣陶在文字中这样评价:在上海从未有过,全中国从未有过了。
可是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就是,同为左翼作家的郭沫若却没有去参加葬礼了。
自古都有文人相轻,而传言中的鲁迅和郭沫若又是不和,于是很多人有了猜想。是不是还是因为有着怨恨,才没有去参加了?
其实吧,鲁迅和郭沫若从来就没有见过面,而当时的郭沫若远在日本了。不过他虽然没有去参加葬礼,却写了三副挽联送过去。
一,大文豪鲁迅离世,葬礼浩大。
1936年10月19日,大文豪鲁迅因病不幸离世,噩耗传出来之后,举国哀痛。虽然他去世前有过遗言,嘱咐不要做纪念的事情,也不要因丧事乱收一文钱。
可是出于对鲁迅的尊敬和热爱,葬礼肯定是要办的,还办得很隆重,来的人更是络绎不绝,第一天就去了五千多人。
特别想说一件事,那就是鲁迅写了无数的文字,可是却嘱咐自己的后人要是没有才学,就不要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从这点我们也能看出鲁迅对于文字是很严谨的。
鲁迅去世后,他的好友们成立了治丧委员会,这些人的名气都很大,有宋庆龄、蔡元培、茅盾、史沫特莱等十三人。因为来的人太多了,还特意成立了“治丧办事处”,维持秩序。
鲁迅的告别仪式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原本定于10月22日出殡,可是去的人太多了,出殡的时间又不得不推迟了。
出殡的时候,鲁迅的棺椁没有动用车辆,直接是被人抬着去的墓地,这里面就有巴金、胡风、聂黄源、萧军等名人。
二,郭沫若远在日本,没有参加葬礼。
这次葬礼,让很多人觉得郭沫若对鲁迅不满,因为同为左翼作家的他没有参加葬礼了。
自古都有文人相轻的说话,而鲁迅和郭沫若两个人不仅文风不同,在其它很多方面也是有分歧的,也时不时会有他们交恶的传闻。
传的最厉害的就是: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其实这句话没有出处,应该是谎言了。
闹得大,鲁迅和郭沫若却从来没有见过面。
不过两个人都是写文章的,名气都很大,因为见解不一样,在文字上互怼还是有的,但是和我们常人在生活中的交恶还是不一样的。
鲁迅去世的时候,郭沫若远在日本,写了三副挽联,其中一副是这样写的:
孔子之前,无数孔子,孔子之后,一无孔子。鲁迅之前,一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
郭沫若的心里,鲁迅的成就比孔子还要高,不得不说,他还是很钦佩鲁迅的吧。
鲁迅去世十年的时候,郭沫若还写文纪念他,后悔自己竟然没有见过他了: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
要是说十年前的挽联是作秀,十年之后就不需要了吧。
所以我个人认为,郭沫若对于鲁迅还是很敬重的,只是因为在日本没有去参加葬礼罢了,还是别用我们的八卦之心去看他们在学术方面上的那些分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