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辍学,当过石油工人,兜兜转转到23岁才正儿八经去学画画,从圆明园一文不名的穷酸画手,到和自己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傻笑人”一起登上全球影响力巨大的《时代》杂志封面,成为世界级风云人物。小城君觉得,岳敏君的前半生活得太赚了!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得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能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像岳敏君那样,不妥协,不将就,才不枉来这人世走一遭。
不妥协,不将就
Refuse to Compromise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泛滥,
整个世界经济陷入萎靡不振之中,
香港中环遮打道18号历山大厦
佳士得国际拍卖行里头,
竞拍者们遇着了喜欢的东西,
“买买买”的热情却依旧高涨,
仿佛并未受大环境影响。
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现场
5月24日晚7点,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和“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夜场拍卖正式启动。
此起彼伏的竞价过后,中国当代艺术画家岳敏君在1993年创作的旧作《轰轰》拍出了5408.75万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813万)的天价,创下画家作品个人最高成交纪录。
岳敏君《轰轰》
“4813万买我一幅画,让我很慌。”即便已经过去了11年,回想起当时岳敏君嘴巴里仍旧蹦出这样一行字:“这其实是一种荒谬。”
那年是岳敏君的奇迹之年,他头一回感受到了“名利双收”是怎样的滋味。
在旧作《轰轰》拍出高价之后,紧接着他又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和他一同列入名单的,有普京、奥巴马、希拉里......他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也是唯一入选的艺术家。
在那本让岳敏君“为世界瞩目”的杂志上,咧着嘴巴大笑的男子,露出整齐的牙齿,脸部的肌肉也因为夸张的笑变得有些扭曲,他双目紧闭,让人看不透他的灵魂。
旁边那个同样抱着双臂,蹲在地上的光头男人,正是岳敏君。
凭借看似玩世不恭的“傻笑人”系列画作,《时代周刊》将至高的评价赠予了他:“如果你认为中国与这个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息息相关,那这位艺术家就是描绘出中国的人。”
然而,体内流淌着“叛逆”血液的岳敏君,对于外界的追捧热情并不高。
在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他选择了淡出,此后十年,他都蹲守在自己的小天地,北京东北郊小堡村的一幢农民房里,思考、创作,偶尔出去布个展。
直到最近,凤凰网一则访谈节目找到了他,岳敏君的踪迹才被捕捉,再次呈现在公众面前。
他说:“每个人获取灵感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是在被密集关注时,才有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我好像不行,被别人密集关注之后,就容易蒙,容易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或许,恰恰是这种对自我的清醒认知,以及对真实内心的坚守,才让他获得了这样那样的成就。
年少辍学,当过石油工人,兜兜转转到23岁才正儿八经去学画画,从圆明园一文不名的穷酸画手,到和自己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傻笑人”一起登上全球影响力巨大的《时代》杂志封面。岳敏君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岳敏君的性子里天生带着些叛逆。
“面对某些不满意的,或者是跟自己性格相‘拧’的东西时,我都会选择一种‘逃离’的方式,可能我想通过一种距离,想看清楚自己想要叛逆的东西是什么。”
岳敏君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便迷上了画画,中学时因为学习不好,在父母的安排下,他跟着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学工笔画,每天拿着画笔在宣纸上画仕女图。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画这些仕女?”
工笔画练习枯燥乏味,且都是些没见过的仕女,当发觉再自己对所画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后,岳敏君直接逃学了三个月。
童年岳敏君
20岁他成了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人,经常在海上一漂就是20天,岳敏君唯一的精神慰藉就是读小说和画画,那时他会拿起画笔描摹下眼前的大井架子、大海、天空。
有一回轮班时遇到同事家里有事,岳敏君在海上漂了40天,完全与世隔绝了,等到工作结束他连说话都不利索了,上岸之后就辞掉了所有人艳羡的国企铁饭碗。
那个年代的石油钻井平台
他决定重新回到学校学画画,凭借努力和天赋考上河北师大的美术系,毕业后岳敏君被分配到华北石油教育学院,当了一名美术老师。
照本宣科的教学,以及在象牙塔里视野的局限,让岳敏君感觉到束缚和被控制:
“如果这个社会能够50年不变,我觉得挺好。但问题是肯定不行,我预感未来的变化一定很剧烈。人生那么短暂,明明能看到世界的变化,就应该随着变化去寻找自己的东西。”
追问自己无数次之后岳敏君决定:
放弃教师公职,成为一名自由画家。
庆幸的是,寻寻觅觅,几番放弃和取舍之后,
岳敏君终于找到了
最令自己感觉自在的一方天空。
当身无分文的他来到圆明园“画家村”,
看到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
立马兴奋得不行:“像是找到同道了。”
尽管在圆明园的日子里,他的生活一度窘迫到只能靠当美术家教维持生计,一个月工资200块钱,但是却成了一个相对自由的艺术青年——
没饭吃可以去找人蹭一顿,没钱可以找人借点,想找谁聊天了,可以直接去找对方侃侃大山。
岳敏君打心底想当一个职业艺术家,“哪怕穷困潦倒一生。”
窘迫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一个完全放松和自由的氛围之中,灵感就这么找上了岳敏君。
曾经,在岳敏君的脑海里,绘画作品和人大多是疏离的,换而言之,离生活比较远,在画家村结识了一帮同样喜欢绘画的青年,也受到一些画家的影响,他逐渐找到了与自己气场最符合的风格。
那时的岳敏君还梳着马尾辫,脸颊瘦削,他笑着表示“我不喜欢太冷漠的,比方像国外画家画的那种,我觉得热烈的更符合十多亿人口的大国。”
最终,岳敏君在笑脸人中找到了归属感
恰好,1990年,他曾到太行山为当地人做弥勒佛的泥塑雕像,“笑脸”这个元素就在心里留下了涟漪。
后来看到画家刘小东的一些创作,觉得那种接地气的东西恰恰是自己喜欢的“热烈”的表达方式,那年,岳敏君创作出自己的第一幅笑脸作品。
后来又陆续有了《画家和他的朋友们》、《笑脸》......回看岳敏君当时的作品,大多没有多少炫技的成分,反而都是接地气的生活,这些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大笑脸。
《画家和他的朋友们》岳敏君
最初,岳敏君只是想让人物笑起来,他的第一幅笑脸人是一个穿着泳装的女人,脸上带着笑意。
敏感于周遭的社会氛围,岳敏君在这张画的基础上,对笑脸人加以深刻的思考和提炼,才慢慢有了后来那个以自己为模特的“傻笑人”。
“人在笑的时候最空洞最无情”。岳敏君觉得,他们是丧失了旧的信仰、又找不到新的方向的一代人,空虚和无聊经常会找上门来。
中国式的表达向来含蓄,很多事是不好直白地言说的,表面上是快乐,背后可能隐藏的是某种无法言说的悲伤,岳敏君最具代表性的“傻笑人”便是如此。
岳敏君选择用一种夸张甚至歇斯底里的大笑,来诠释身处时代洪流中的自己真切的感受。
岳敏君《处决》
闭着眼睛大笑的粉色人,
以各种造型出现在各种画面里,
两个人开着奥迪去和恐龙跳舞;
三个人结伴在红色幕布底下拍照;
九个人一起抱着膝盖坐在诺亚方舟里......
看似玩世不恭的狂欢,泼皮的笑脸也的确成为那个年代最接地气的映射,而它们实际上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不安和失落,“玩笑现实主义”就是这么来的。
香港收藏家张颂仁很快从岳敏君的绘画中嗅到了作品的时代和艺术价值,1992年,岳敏君以1500美元的价格卖出了第一张画,买家就是张颂仁。
此后,岳敏君有很多绘画都在千万级以上,比如这幅《音乐》,成交价1127万人民币。
在岳敏君里画里,咧着嘴大笑的男子,眼睛大多数是闭上的,这样的形象正好是当时那个时代中的人们,物质狂欢背后,透露出深深的不安情绪的映射。
绘画这件事上,岳敏君是有野心的,“我想让所有人以后一看到笑脸,就联想到我。”
90年代末,他尝试在西方经典油画的母体之上,融入他所处时代的东西,随着作品越来越极致,画中的人笑的嘴越来越大,笑得越来越疯狂。
岳敏君《自由引导人民》
岳敏君《向日葵》
岳敏君《基督受洗》
岳敏君《希阿岛的屠杀》
岳敏君用荒诞和幽默指出现实的种种荒谬,一张张泼皮的笑脸之下,有讽刺、自嘲、欢乐、失落,拒绝、接受......不再只局限于“快乐”这一种定义。
在海外参展的过程中,西方媒体从岳敏君的画中看到了中国社会变迁和时代背景,“傻笑人”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成交价也逐渐攀升,直至达到艺术市场的塔尖。
2007年,是岳敏君在绘画市场上最受追捧的时候,先后诞生了10幅千万级的作品。其中作品《金鱼》以1081万人民币成交;《希阿岛的屠杀》曾拍出3168万港元;《处决》拍出了59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350万元)的高价......
2008年《轰轰》在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4813万人民币的价格落锤,创下个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记录,同年,岳敏君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当曾经为了100块的住处发愁的时候,突然有了4800万的东西,我会觉得是一种荒谬。”岳敏君回忆说,尽管成为“中国千万级画家俱乐部”的一员,他依旧保持清醒。
但岳敏君确实是火了。到什么程度呢?
王力宏的歌《摇滚怎么了》里
也唱起了“敏君似的笑脸”;
“傻笑人”还出现在了电影《爱出色》里;
香港影星刘嘉玲特别喜欢“傻笑人”,
和傻笑人雕塑拍过照,
还专门为岳敏君的画展站过台;
岳敏君的画作影响力波及全球,
甚至在加拿大英吉利湾的莫顿公园,
都曾矗立过成群的“大笑人”铜像,
还成了一个地标,婚礼举行地......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当名利来袭时会感觉眩晕,顿失方向,
岳敏君却很清醒,
在作品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以后,
他选择了退出大众视野——
“傻笑人”已经成了世界级的符号,
但经年累计地创作这个东西,
自己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变得单一而重复,
“这些对我来讲成了束缚,
所以我想用别的方式继续创作。”
岳敏君和“傻笑人”雕塑
后来的十年间,
他除了继续创作“傻笑人”系列作品外,
他又尝试了“迷宫系列”
“表皮系列”、“重叠系列”、“再肖像系列”,
想让自己的创作变得更立体。
《迷宫系列》岳敏君曾想象世界是否是“另外一种存在”为我们设置的迷宫?
《重叠系列》用近乎粗暴的方式重构肖像的定义
《再肖像系列》灵感来自于揉皱的纸
艺术家的宿命是,无论外界如何褒奖,依旧不可避免地要忍受质疑,岳敏君也没有逃出这个魔咒,首当其冲的批评就是说他“过度自我重复”。
尽管也有过迷茫时刻,《迷宫》系列作品就是岳敏君处在这个阶段的真实写照,但无论外界如何评说,岳敏君始终坚持自己认定的方向,不为外界裹挟。
而淡出大众视野,不被公众广泛关注的时间里,他窝在自己的工作室,一座宋庄的红砖房子里,每天10点到地,读书、思考、画画,安放自己的自由和艺术梦想。
岳敏君的工作室位于北京东北郊大堡村。
走进庭院,
迎面而来的就是几尊“傻笑人”雕塑
自顾自地笑着,
看上去在那里呆了有些年头了,
摸上去有焊接的质感,
正如岳敏君这个人,纯粹、质朴。
走进工作室,
你会发现房子里装饰特别简单,
除了白墙就是水泥地,
偌大的挑高客厅足有十几米高,
中央却简单到只有组合沙发
和茶几、冰箱几样家具。
二楼里有一个空间巨大的书房,
里面摆着许多书,
岳敏君是钱钟书的铁杆书迷,最喜欢《围城》。
最初梳着马尾的艺术青年岳敏君,如今剃了光头,变成身材也有些发福,自嘲“荷尔蒙没了”的艺术老男孩。
谈及野心这个词,他的回答里没有了曾经的年少气盛,而是多了些符合年龄的佛系和通透,把更多目光放在创作上:
“我的野心是平稳一点吧,别太炫耀的感觉,可能对我的创作会更好。”
回望岳敏君的前半生,无论处在什么人生阶段,他都是清楚地思考过,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很早就辍学,当过石油工人,美术教师,又来到圆明园当起自由画手,后辗转来到宋庄定居,岳敏君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登上中国当代艺术的金字塔尖,但对自己内心认定的方向却是清晰的,确信的。
如果当初迎接未来的态度是盲目的,不加思考的,他或许现在还不知在哪里漂泊。
如果说,世界上只有20%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岳敏君正是属于这群人之一。
他用作品和亲身走过的路证明:在冗长的生命旅途中,我们会有各种因缘际遇,不妥协,不将就,不盲目,不随波逐流,才能证明我们真的鲜活地“活”过。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yueminjun.artron.net
《舍得智慧讲堂》对话岳敏君等
其中绘画作品为画家岳敏君的创作,
版权均各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