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独一无二”:F1上海站七日速写

周冠宇首次坐进法拉利在上赛亮相,这可能是今年中国站的最佳镜头之一。当然,他坐的并不是F1赛车。

这是今年回归中国站的车手巡游环节。在正式比赛开始前,20位正式车手沿着发车直道的红毯,登上了一辆由重型卡车拖挂的巡游车,绕场一周向所有观众致意,但引得全场观众喝彩的却另有其人。

在巡游车后方,只见一辆深色的法拉利敞篷跑车驶过赛道,周冠宇靠坐在后座的顶部,挥手向所有主场车迷打招呼,所到之处,看台上的欢呼声经久不息。尽管没有担任正式车手,但中国站依然是属于周冠宇的主场。

随后进行的正赛有精彩的瞬间,但始终没有太多悬念,强势的迈凯伦名列一、二,自称有1/16中国血统的澳大利亚车手皮亚斯特里夺冠。受到大量中国车迷支持的两台法拉利位列第5、第6,不过,汉密尔顿在昨天拿下首次冲刺赛冠军已经让Tifosi们感到快乐不已。

懒熊体育今年再次在F1中国站这周在上海四处走访,以下是我们今年的一些赛道外的观察。

22万人次,“法拉利主场”和女子赛揭幕战

为了准备今年的F1中国站,周冠宇又当了一回空中飞人。

新赛季开始前的3月9日,周冠宇就已经出现在黄浦江的一艘游船上,为今年的中国站拍摄宣传片。而到了3月18日,澳大利亚站结束仅仅两天,周冠宇就出现在了上海北外滩的格子旗嘉年华,与中国车迷见面,并邀请一些观众上台进行互动游戏。

一天后,周冠宇又来到西岸梦中心的PUMA门店,出席一场直播活动。由于队友勒克莱尔先行到了另外一个场地,大部分粉丝根本不知道周冠宇的到来,当周冠宇从地下车库走出来打招呼时,现场只有零星几个车迷。这或许会是他们关于周冠宇最独家的一次体验。

周冠宇在北外滩格子旗嘉年华

“我这次回来更多的是参加个人和车队的活动。包括很开心去到格子旗嘉年华,因为去年没有这个会场,今年所有人包括游客都可以去打卡游玩。我觉得这是推广赛车文化很重要的板块。”周冠宇向懒熊体育提到了这次回到上海的行程,中国站的一些变化让他很开心。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赛场里。

今年新增的赛场车手见面会让车迷们备受期待。尽管这个环节大多安排在早上,也没有现场屏幕以外的通知方式,但是在周六上午,当周冠宇身穿法拉利T恤在周六上午出现时,上千位车迷已经将见面会的区域围得水泄不通,让人仿佛回到了去年的中国站。

因为周冠宇的加入,以及汉密尔顿的转会,本身就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法拉利车队在今年的中国站几乎等同于主场作战。从看台上一眼望去,随处可见一抹抹的红色,而在主看台中央,汉密尔顿中国车迷会的方阵更将整片区域变成了红色的海洋。车迷陈先生向懒熊体育表示,自己从舒马赫时代就是法拉利的粉丝,但还从来没在中国站见到这么多法拉利车迷。

摄影:汤俊聪

“以前法拉利车迷基本上就是戴个帽子,但现在大家手上都拿了很多东西。”陈先生说。

他指的“东西”,就是许多车迷自制的周边:汉密尔顿、周冠宇的头像立牌、车手号码、印有车手宠物的发饰,以及各种“梗”二创,距离揭幕战的澳大利亚才过去一周,新的梗已经被许多行动力超强的车迷制作成背心、塑胶板和小饰品,继续在赛场里和同好交换。这也难怪国外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此评论称:“中国、日本和意大利的车迷是最有创造力的。”

这些创造力来自于新车迷的加入。根据尼尔森体育的数据显示,F1在2024年创下了8.265亿人的车迷总数纪录,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率以39%冠绝全球。而久事体育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中国站的入场人数达到了22万人次,其中女性观众占比达到33.8%。

女性对赛车运动的参与不仅体现在车迷消费当中,F1在今年推出了新的F1 Academy女子赛事,共有7站比赛,中国站是该赛事的揭幕战,这也是今年中国站系列赛事最大的变化之一。中国车手师炜作为Hitech TGR车队的外卡选手参赛,在比赛前收获了大量关注。在周六F1赛事结束后的时间段,不少车迷来到P房外与车手们互动。

与封闭的F1不同,刚刚起步的F1 Academy使用由F4赛车改造的统规车型,没有太多技术秘密可言,她们的P房就设置在往年F4赛事的地方,距离F1赛场的商贸区仅有一道围栏。这使得赛车迷可以近距离接触她们,而车手们也非常耐心,澳大利亚车手Joanne Ciconte足足为车迷签名、合影了近20分钟,直到车队工作人员把她带走,并劝车迷们明天再来。

Nicole Havrda正在给车迷签名(摄影:汤俊聪)

这种平易近人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现场,与车手合照的两位女车迷思宁和梓萱向懒熊体育表示,她们最早是通过报道师炜的新闻知道了这个赛事的信息。看完比赛之后觉得车手们“很猛”,但私底下却很有亲和力,希望能通过了解更多赛事和车手的知识回馈她们。

车迷闻先生要到了车手Nicole Havrda的签名。他表示,自己是偶然得知会有中国车手参加这个比赛。虽然今天的场面比较混乱,经常触发安全车,但跑起来之后还是有不错的观赏性。

在75年的历史之后,F1赛事未来的新变化,或许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活动中逐渐发生。

五位爷叔参与翻新的轿车,73岁的小周新粉丝

尽管中国F1车迷的增长在如今最为迅速,但从赛车文化的角度,中国市场仍然处于启蒙期。相比起去年的车迷活动,今年上海站增加了一个更亲民的北外滩格子旗嘉年华。

只要免费预约,每个人都能看到20辆F1品牌豪车组成的发车直道,在活动中体验到赛车相关的小游戏,乐队表演和餐车小吃,就连宠物也可以在登记后直接带进来,这在以往许多人流密集的大型活动中是不被允许的。

摄影:汤俊聪

活动策划人之一的Hans对懒熊体育表示,这次嘉年华就是要从基本的“人、车、生活”开始,让更多不了解汽车和赛车的人参与进来。

“哪怕最了解汽车的人,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汽车的文化就藏在它们的故事里,许多人就是从这些故事开始,一步步到了解更专业的知识,”Hans对懒熊体育解释道,“我会更希望自己的受众是不懂车的人。”

“Hans老汉”本身是HANSWERKS艺术车库的主理人。在中国站到来之前,F1管理公司FOM和中国大奖赛运营方久事集团希望能在上海市内举办车迷活动,推广F1赛事。Hans是他们邀请的策展人之一。从构思、沟通到落地,这场为期7天的活动总共花去了他3个月的时间。为了赶在3月16日活动开始前完工,从赛事周的前一个周五开始,他和团队就连夜转运车辆,为场地贴线。

这场活动的重头戏还是要回归到汽车文化,Hans将它们摆在了嘉年华的入口处。那是一台被翻新的“上海牌”轿车,一个存在于上海人记忆中的品牌。它的上面画满了版画涂装,显得与众不同。

为了翻新这台车,Hans找到了五位和上海轿打交道的“爷叔”,从他们身上获取灵感。其中最有名的一位要数《繁花》小说的作者金宇澄。他的限量版画《理想》版画中的三幅被融合在一起,成为了这台上海轿的涂装,让这辆车成为了最具上海味道的艺术品。

在北外滩展出的上海牌轿车(摄影:汤俊聪)

上海轿的后面是一台广州白天鹅宾馆最早的接待车,从1983年到现在,它几乎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全部历史。

“当我们上报这两台车的展出方案时,FOM觉得这个想法太好了,因为它们代表了中国很重要的历史,F1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推广汽车文化。”Hans向懒熊体育说道。

这些“新手向”的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即便是工作日的下午,前来游玩的人群也络绎不绝。在现场,73岁的老人叶树云与周冠宇的卡通形象来了一张合照,她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我根本不认识他,我是到这边办事的,顺路进来看看,觉得这个人物好可爱。”她这样向懒熊体育回答。但或许,周冠宇会就此在日后增加一位“奶奶级”的车迷。

Hans认为,不论是汽车还是赛车比赛,文化的推广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6年前在嘉年华同一个场地,我们花很大精力和预算办了中国第一届《SSC超级经典》车展,结果吃力不讨好,如果现在再办一次,效果肯定好很多。”Hans对懒熊体育说。

忙碌的品牌,23000元一张的一日票

除了像格子旗嘉年华这样的官方活动,今年各个与F1相关的品牌看起来也加大了在上海的投放力度。

在徐家汇地铁站,今年中国大奖赛的冠名赞助商喜力将广告铺满了11号线的站厅,世界冠军维斯塔潘出现在海报当中。而到了中间的换乘长廊,F1的合作伙伴乐高则在屏幕上展示了自己的F1相关产品,也鼓励人们参加手机小程序上的乐高赛车相关挑战游戏。

除此之外,前文提到的西岸梦中心、张园、静安嘉里中心、圆明园路等地方,各个品牌都开展了F1主题活动,也邀请到了不少车手参与,车手的频繁出席相比去年是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其中,阿斯顿·马丁的两位车手出席了BOSS品牌旗舰店的活动,店铺外墙展示了阿隆索的巨幅海报,世界冠军维斯塔潘则接受了美孚1号的邀请,与演员吴彦祖一同作客品牌的产品升级发布会。

法拉利惠普F1车队选手勒克莱尔在PUMA品牌活动中(图片来源:品牌活动官方照片)

在赛场外的展区,相比去年,更多大品牌入驻了这里的展位。汽车相关的蔚来、理想、AUDI电动车品牌,以及社交平台小红书均在现场。

在围场内,代表商务社交的围场俱乐部,其门票比去年的热度有增无减,据懒熊体育了解,奔驰车队的一日门票售价达到了23000元,而阿斯顿马丁的三日票开价为10000美元,但完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在这种热度下,作为Alpine F1车队合作伙伴经理(Partner Manager),Anisa在上海的这一周几乎忙得脚不沾地。当懒熊体育与她约交流时间和地点,她表示自己一步也没办法离开赛场。

比赛日还没来,但Anisa要面对的却是平均每天200个来到车队探访的客户。哪怕是按照10人一组,每组探访15分钟来计算,这总共也要花去5个小时。这样紧凑的时间和频繁的商业活动,在F1今年的24个分站当中都会是常态。根据Alpine车队的官网显示,目前车队共有38个赞助商及供应商,其中包括了微软、卡塔尔航空这样的知名企业。

Anisa在车队工作中(图片由Anisa本人提供)

每个分站来到车队的除了现有的赞助商以外,还有各地前来寻求合作的品牌,在中国站的这一周,Anisa就接待了不少中国的客户。

“中国的客户一般分两类。像我们车队属于雷诺集团旗下,会与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有交流,这主要就是‘to B’的方面,”Anisa向懒熊体育解释道,“在‘to C’的方面,这周有不少的中国玩具制造商和我们有交流。”

来自中国香港的Anisa,在大学时前往意大利进修赛车相关专业的学位。毕业后直接进入了Toro Rosso车队(红牛二队)工作,后来又转投Alpine车队。今年已经是她在F1工作的第6年,这六年也恰好是F1商业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段,Anisa对懒熊体育表示,目前F1在全球的市场还很难看到饱和的迹象,另外,赛车也一直是她的梦想,她希望能一直在F1工作下去。

回归的B看台,未来“F1赛历的核心”

进入赛场内,如果说到中国站今年最大的变化,重新建成开放的B看台肯定是其中之一。在整个上赛21年的历史上,B看台区域的变化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赛道刚刚落成时,B看台曾经是一座临时看台。这里有着全场几乎最好的视野,发车直道末段、维修区出口,加上前几个弯组成的“大回环”,都能从看台高处尽收眼底,当比赛发车时,20台赛车驶入冲进高低落差的大回环,仿佛成了一条盘着的巨龙。

但由于临时看台带来的安全问题,B看台在2015年被拆除,又在2017年在同一区域作为草地观众席开放。直到2022年,新的B看台重新立项,并于2024年11月落成。

B看台的一角,“大回环”尽收眼底(摄影:汤俊聪)

这背后,除了近几年F1将品牌重塑,在中国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以外,中国在赛道建造方面的进步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20年前,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设计交给了德国著名设计师赫尔曼·蒂尔克(Hermann Tilke)。而如今,中国已经具备了从设计到建造同级别赛道的能力,对赛道的改造和重建自然不在话下。

2023年投入使用的成都天府国际赛车场,是国内最新建成的高标准赛道之一。整个赛车场项目按照国际汽联一级赛道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这是与上赛同样的标准。目前,天府赛车场落成的是一期工程,已经获得了国际汽联的二级赛道认证。

对于赛道设计师杨圣威来说,这是他主导设计下级别最高的一个项目。杨圣威师从著名的赛道设计师阿兰·威尔逊,如今国内仅有的两个国际汽联认证的赛道设计公司,他所在的杭州速环是其中一个。

国际汽联对于不同赛道级别有着明确的技术指标。以一级赛道为例,赛车场的占地面积必须在1300亩以上,单圈长度要超过4.5公里,赛车维修区的车库(P房)数量要达到39间。此外,座椅数量、管线、竞赛系统、消防等配套设施也必须达到相应标准。

一些标准在细节处特别严格。

“一级赛道对路面平整度有一个要求。说得形象一点,把一条4米长的尺子铺在地上,如果它翘起来了,这个高度不能大于2毫米。”杨圣威向懒熊体育介绍。严苛的标准和庞大的工程,加上中国赛车产业的不发达,使得以往国内赛道的设计基本上都要依赖国外公司。但如今随着中国基建能力的提升,情况已经有所改变。

“以中国目前的基建能力,放在赛车领域其实是没有技术壁垒的,例如赛道用的沥青,不过是比高速公路成本高20%-30%,技术上能够办到,”杨圣威解释道,“唯一的壁垒就是经济性的问题,赛车场是一个商业、文旅的综合体,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通过运营来收回投资,让收支平衡,这笔账需要去算一算。”

从经济层面看,与F1的捆绑让上赛在中国具备了独一无二的价值,哪怕是一次性增加17000多个座位的B看台,在周六这一天的F1赛事中也几乎座无虚席,上下层之间的平台挤满了站立的观众。而在看台底部,官方周边商店直到开赛前几分钟依然在排着长队。

摄影:汤俊聪

但对于落成的赛车场来说,一年只有三天的比赛显然是不够的。天府赛道在规划时就已经将赛照培训、品牌活动、酒店业等业态考虑在内。像杨圣威一样的中国人用国外的技术和经验带动了国内赛车产业进步,但只有更多中国人的参与才能让产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的中国站其实展现了一些积极的发展迹象,更多赛场内外的车迷活动,车手见面会和车手巡游的回归,让中国站在这些独特的环节上向其他分站靠拢,解决了去年两者缺失导致的消费者不满。品牌投入的力度加大,不仅会对赛事的收益产生正向反馈,也能带动上海各处品牌活动地点的周边消费。B看台的回归则增加了车迷的观赛体验。

当然,中国境内的体育赛事,其强项一直在于硬件以及资金赞助,但软件方面的各类服务是更加需要长期关注和打磨的一环,从车迷反映的情况来看,看台上占座的乱象、各类活动通知的不到位等不人性化的地方依然让车迷们感到不满。

如今中国站已经续约到2030年。在未来如何让赛事拥有更多的回头客,中国站在服务上的升级和多元化会是更重要的一点。

F1主席及CEO斯蒂法诺·多梅尼卡利对中国站和中国市场非常看好。他在3月22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到,上海拥有发展F1文化和中国赛车运动的巨大潜力,未来上海和中国将无疑成为“F1赛历的核心”。

而在全球层面,走过75年历史的F1锦标赛热度有增无减,2024赛季的F1创下8.265亿全球车迷数量的新纪录,较2023年新增了9000万人,自2020年以来持续攀升,在加拿大、阿根廷和沙特等新兴市场,F1的市场增长率都在25%以上,在F1向下一个纪录和历史迈进的时候,可以预见它的车轮还将滚滚向前。

这仍然是属于F1中国赛和中国赛车的好时候。周冠宇效应仍在,且会持续存在。22日周冠宇在微博上晒出车迷参加活动时全场高呼自己名字的视频,他配上了一句文字,“独一无二的你们”。

这是中国赛花了21年才换回来的场面和成果,这或许也为上海站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的“独一无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