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吹响奋进号角,常州高新区(新北区)作为全市发展“主引擎”,锚定“常州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以决战决胜姿态冲刺“十四五”圆满收官。
江河交汇处,澎湃起新潮。在常州高新区,新项目拔节生长、新产业加速崛起、新动能活力迸发,科技创新的深厚“潜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支撑产业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磅礴“势能”。
重点项目是常州高新区经济稳健发展最坚实的“压舱石”,更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引擎”。
今年以来,涵盖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合成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9个省重大实施项目已开工8个,市重点项目中入库项目34个、开工项目28个、竣工项目10个,新招引优质项目78个,重点项目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生力军”和决胜未来的“关键棋”。
火热的常州高新区
处处涌动着项目建设的热潮
7月15日,省重大项目——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机组提前44天投入运营。该机组对标新一代煤电技术特征,在国内首次应用了全国产核电iDCS控制系统,创下“六个首次”技术创新集成。
国能二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到160亿千瓦时,约占常州市全社会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4万吨,为区域能源供给、项目招引提供重要保障。
产业项目
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
科创载体
则是创新驱动的“强引擎”
7月28日,位于西夏墅镇的龙创·新墅园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这一重点工程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预计2026年上半年交付。于去年12月同时开工的龙创·未来科技港项目现场也是一派火热场景,塔吊的金属臂在半空中缓缓旋转,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在作业区忙碌着。据悉,项目一期部分楼栋基础工程已完工,预计年内主体结构封顶,2027年初一期交付运营。
龙创·新墅园项目
龙创·未来科技港项目
这两大载体项目将围绕常州高新区“四新两智”六大主导产业,重点招引研发有优势、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打造高端引领、链条集聚、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园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市委全会提到“要加快项目引建”,常州高新区将始终坚持“项目为王”,深度优化“招推服一体化”2.0集成工作体系,保障项目“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送电”“竣备即投产”“晋优即赋能”闭环运行,靠前贴心服务,让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驱动新质生产力引擎全速运转。
辰瑞光学、天合富家入榜2025全球独角兽,中节能、梅特勒-托利多(精密)、乐萌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康辉、梅特勒-托利多(测量)、百尔罗赫3家企业获评省级重点外资研发中心;联影等45家企业获评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在常州高新区,企业始终是创新主角。
在位于奔牛镇的江苏元利齿轮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生产线“火力全开”赶订单,精锻车间、热处理车间、齿轮生产车间一片忙碌。今年5月,第一批年度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示,常州高新区14家企业入选。作为本次入选的企业之一,元利齿轮深耕工业级机器人精工式齿轮开发研究细分领域26年,是常柴、常发、锡柴等知名企业的配套供应商。
精工式齿轮,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不仅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还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表现。为持续提升齿轮精度,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工艺创新,系统性地优化了各环节的加工参数与流程控制,从而实现了形状误差的最小化。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从4000多平方米的齿轮加工厂房,到包括锻造到成品全链条在内的近1.2万平方米生产车间,元利齿轮生动地诠释了唯有创新才能勇立潮头、基业常青。而对常州高新区而言,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才能加快动能转换,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为进一步推动科创企业蓬勃发展,常州高新区将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关于“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的决策部署,更好融入国家和省市创新布局,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构建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引领、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力的“雁阵型”创新集群,分类实施“1115”大企业集团、股改上市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把顶天立地的大创新保障好,把铺天盖地的微创新呵护好,努力培育更多“单打冠军”“配套专家”。
向“新”而行,重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的重要支撑。印染,上承织造,下启家纺,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长期粗放扩张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瓶颈却让常州纺织业陷入发展困境。
打造常州印染行业破局支点,新北生态织染工业园正在全速建设中。该园区以工业“绿岛”加企业“绿岛”模式,助推区内传统印染行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气、统一供热、统一治污、统一中水回用的运营模式,为印染企业避开了高耗能、高成本、高污染困扰,让织染企业愿意相信工业园的未来。”
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也在积累和沉淀中孕育成长。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科创港里,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这里被解决,一项项科研成果在这里被应用;在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这个江苏首批标杆孵化器内,凯幸生物的精密发酵系统正将清华大学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绿色燕窝酸;白鲸航线首架W5000大型无人货运飞机顺利完成发动机点火测试,首架机试飞正式启动。
发展领域不同,技术难点各异,但都呈现出同样的产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能级科创平台接连落地、龙头企业和科技新锐齐头并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攀高成势、未来产业蓄势腾飞,一派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新图景。
聚焦产业能级提升,常州高新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市委全会关于“推进产业创新”的号召,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引导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提质增效;持续巩固新兴产业发展优势,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来源:常州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