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从2017年爆发,2018年项目迅速增加,而2018年又被我们称为公链元年,一方面2018年我们目光所及,每个链都说自己要做公链,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项目迅速增加,已经超过了过去8年出现的新项目的总和,区块链直接被推到了发展的高速路上,不管怎么样人们开始正式的认识公链,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始加入到开发公链的工作当中。
公链的发展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每一条公链相互独立,如果所有事情都在一条公链上发展,那样的话局限性太大,但是如果都分开的各个链之间的交集又太小,如果打个比喻的话,每条公链就像是一个局域网游戏,在这个局域网你可以看到很多一起的人,但是每个局域网的人都只能在自己的局域网当中,不能看到其他人。互联网让我们有机会把局域网搬到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更快的传输与沟通。
跨链技术就像是互联网当中的TCP/IP协议,实现全网互联,可以沟通各种数据,TCP/IP也是互联网的基础,只有基础发展好了,才能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发展更多,TCP/IP之后我们开始发展带宽,带宽发展好之后我们开始发展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我们开始发展物联网,当带宽发展到极致,我们也许就要开始研究实物远程传送了。
跨链模式
区块链同样是这个逻辑,我们现在正处在协议开发的早期,我们可以看到的模式有“公证人”、“中继/侧链”、“哈希锁定”、“分布式私钥”。
公证人模式采用拜占庭容错的结构,选定一批见证人,同时成为A和B上的合法用户,在对两个链当中的操作做一个同时的监听,保证两个链上的事件和状态同步进行。
中继/侧链模式在BTC-realy体现比较多,realy在BTC-realy当中作为一个中继器的存在,相当于在以太坊当中建立一个智能合约,验证BTC当中的转移是否真的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的话,通过智能合约的验证,会在以太坊上面自动履行权益,实现转账交易。
哈希锁定模式目前被广泛应用在闪电网络当中,通过在A链上产生一个随机数,并产生哈希值,把这个哈希值发送给B链,B收到这个哈希值并验证之后,就可以向A链转移资产或者接受A链的资产。安全性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因为这个哈希值即使被知道,也是不可能拆解出随机数是多少的。但是哈希锁定的模式主要依赖时间戳,而且对于智能合约的支持能力比较弱,并不能稳定支持所有链之间的转移。
分布式私钥模式是基于密码学里面的多方计算和密钥分片存储技术。把资产先存到一个独立的私钥当中,把私钥分成N份给链上的节点及用户,当资产转移被智能合约验证之后,共识达成,私钥当中的资产就会进行自动的转账。
不过每一种模式都是解决相应的财产转移问题,公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公链还有私有链、联盟链,如果想要实现更大的互通,就需要更多协议更多的跨链模式,跨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跨链最后实现了什么?
首先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资产转移,不同链上的资产我们可自由的进行转换;
第二个就是实现原子交易,相当于把多个链融合成了一个链,同时AB链交易,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没有单独成功或失败,这也是更高级一些的操作;
三跨链其实就像是DeFi一样,需要预言机,链上兑换以何种比例,是需要数据预言机预测,同时必须获得AB两个链之间的数据;
第四个是合约执行;
第五个就是交易的另一种形式,DEX——去中心化交易所。
简单的跨链就像是淘宝,点对点交易提供担保,复杂的跨链就像是互联网协议,你时刻都在用,但是却最终忽略了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