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2年3月24日下午成功试射“火星”-17(也可译为“火星炮”-17)洲际导弹,成为世界上第六个具备研制洲际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其战略威慑能力大大提升。
阅兵式上的“火星炮”-17洲际导弹
性能堪比UR-100N/SS-19导弹的“火星”-17洲际导弹
据朝中社报道,“火星”-17型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于平壤顺安国际机场,导弹上升至最高顶点高度达到破纪录的6248.5千米,用时4052秒(约67分钟)飞行了1090千米,最后准确落在朝鲜东海(日本海)公海上的预定目标水域。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和F-15J还起飞确认了弹头的下落点,并拍摄了导弹在重返大气层时在空中留下的痕迹,弹头没有解体的迹象,这表明朝鲜在“火星”-15导弹发射成功后的4年多时间内在洲际导弹弹头防热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朝鲜公开的弹道数据与韩日的探测数据基本一致。美韩军方称,从理论上计算,若朝鲜以正常角度发射“火星”-17导弹,其射程长达1.5万千米(关机速度可能超过7.45千米/秒),该数据与朝鲜劳动党八大报告中透露的信息相符。朝鲜正在谋求提升其洲际导弹的打击精度,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朝鲜劳动党八大报告中提到将“进一步提高能够精确打击消灭一万五千千米射程以内的任何战略对象的命中率,高度实现先发制人核攻击及报复打击能力。”美国的“北纬38度”网站的分析认为“火星”-15导弹可以携带1000千克载荷攻击美国本土任意一个地方,其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2-1.3万千米之远。“火星”-15弹道导弹的起飞质量只有大约50吨左右,一级推力为80吨左右。朝鲜明显对“火星”-15的投掷能力不太满意,因而在其基础上研制了威力更大的“火星”-17。在确定新型洲际导弹为“火星”-17之后,可以判断在“火星”-15导弹之后成功试射的朝鲜版“伊斯坎德尔”导弹(KN-23)更可能是真正的“火星”-16。
“火星”-17导弹试射
“火星”-17导弹性能猜析
“火星”-17型导弹的长度比“火星”-15加长了至少2米,达到24米左右,导弹的长径比大约为9-10,其弹体直径也增至2.4-2.5米左右,与“银河”-3或伊朗“神鸟”火箭第一级的直径相当。导弹搭载于朝鲜特色的11轴大型TEL三用发射车之上,其规模为全球公路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之最。韩方分析认为,“火星”-17型弹体直径加大可能是因为该导弹的第一、二级发动机性能得到改进。导弹的第一级采用了两台“火星”-15导弹的双燃烧室摇摆式发动机,预计最大推力达160吨,导弹的第二级的推进剂质量与“银河”-3火箭的第二级相当,可能采用了相似的小型摇摆式发动机。虽然外界猜测朝鲜正在研制分导式多弹头技术,但是朝鲜3月24日的测试主要还是测试单个机动式弹头重返大气层的技术。朝鲜宣称,此次试射清楚地证明,武器系统的所有参数按设计要求准确达标,并能够为战时环境条件迅速运营可靠性提供科技实践保证。根据朝鲜公布的发射视频可以推算出“火星”-17导弹的起飞加速度低于“火星”-15,与“火星”-14相当。由此可推算出,“火星”-17的起飞质量可能达到105-106吨(最多为110吨级别),超过了“银河”-3火箭的91吨水平。“火星”-17第一级的质量可能达到90吨,可装在80吨重的推进剂。第一级的直径略大于第二级,第二级采用截锥形设计,线条更为流畅,气动阻力更低。“火星”-17的第二级可能携带10-12吨左右的推进剂。据称,该导弹的发动机燃烧时间与“火星”-15基本相同(一级130秒,二级约230秒)。虽然“火星”-17的发动机水平不如前苏联的UR-100N/SS-19洲际导弹,但是朝鲜通过优化设计使“火星”-17实现了与SS-19相似的投掷能力。苏联的UR-100N/SS-19洲际导弹采用先进的安瓿化设计,导弹在加注满燃料后可长时间储存,而“火星”-17还是采用发射前在掩蔽部内临时加注的模式。UR-100N/SS-19导弹直径约2.5米,全长24米(去掉弹头长21.1米),起飞质量可达105.6吨,可装载93.1吨推进剂,可将4.35吨重的弹头投送至1万千米之外(是“火星”-15导弹的4倍),命中精度CEP达到250-400米。UR-100N/SS-19导弹一级长度约17.2米,可装载86.3吨推进剂,海平面最大推力达187.8442吨,海平面比冲291(S),其第二级的发动机比冲也高达320(S),大大优于“火星”-17,不过UR-100N/SS-19导弹的闭式循环发动机的研发难度很高。朝鲜的“火星”-17导弹第一级发动机其实是苏制RD-250发动机的改进版,推力较低。
美国“北纬38度”专家认为,“火星”-17导弹可以将2.5-3吨重的有效载荷投送至美国本土任何一个地方。韩国航空大学教授张泳根表示,“火星”-17第一级液体燃料发动机数量增加,第二级液体燃料发动机性能升级,为了增强推力需要注入更多燃料和氧化剂。第三段火箭(即巨大的钝椭球体弹头内部)搭载有固体燃料发动机的可能性较大。弹头外部还围绕着一圈小型姿控火箭。
“火星”-17导弹的11轴TEL三用发射车车体中后部有三组共6根液压千斤顶(分别在第4/5轴之间、8/9轴之间、11轴车轮后),而“火星”-15导弹的9轴发射车有2组支撑腿,分别在第2/3轴车轮之间和发射车最后面。这些支腿可稳住车体,使车轮稍稍离地,减少导弹发动机点火时对车体的影响。此次发射,导弹发射车没有脱离发射架,导弹像“飞毛腿”导弹那样直接从发射车上点火发射,也没有像“火星”-10/12导弹的MAZ-547发射车那样为车轮装有防护用的侧裙板。发射车后面有简易的发射架的造型与“飞毛腿”导弹发射台相似,下面有燃气流导流器,用于将发动机尾焰引向两侧,但是仍难以避免炽热的火焰窜入车体下部,灼伤轮胎和车体底部部件。
“火星炮”-17洲际导弹采用车弹合一快速发射
未来朝鲜需要研制机动能力更强的固体洲际导弹及其所需的冷发射技术(朝鲜版“白杨”洲际导弹)
朝鲜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研发核潜艇、固体燃料发动机潜射/陆射洲际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滑翔导弹,发射军事侦察卫星,多弹头制导技术等未来发展规划。这些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根据朝鲜国家核武装力量建设计划,其战略武装力量将装备并运营的这一超大型洲际弹道导弹,构建强大核战争遏制力。朝鲜将从质量上和数量上持续加强核战争遏制力来保卫其国家安全,他们将继续研发更多威力强大的核攻击手段。下一步,朝鲜可能会选择时机试射“北极星”-5潜射导弹,该系列导弹更适于执行陆基核打击任务。而“火星”-17可以转行用于发射军事侦察卫星。此前的2月27日和3月5日上午,朝鲜宣称进行了侦察卫星开发所需的重要试验,并公开了将搭载侦察卫星的摄像机拍摄的高分辨率照片。两次试射还验证了卫星上的数据传输系统和姿控装置特性及其工作准确度。韩美军方研判这是两次“火星”-17型洲际导弹的低弹道试验,旨在测试“火星-17”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动机及三段火箭分离性能。从朝鲜后来透露的信息来看,2月27日的导弹弹头上的摄像机对平安南道安州市进行了多角度拍摄,拍摄高度591千米,分辨率据称达2米,如果该消息属实,那么几年后朝鲜将具备独立的天基侦察体系。据美国“北纬38度”专家称,朝鲜的“火星”-17导弹具备将至少400千克重卫星送入50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的能力,其运载力是“银河”-3火箭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