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8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山东省济南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发布暨中国铁塔大气环境领域交流会议”。中国气象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许小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积军,山东省气象局巡视员李春虎,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处长张金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副校长韦忠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机关党委副书记、副社长谢炜,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俞喆,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工作人员李竞等领导代表会议主办方和支持单位出席发布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大气环境领域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24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主办方领导分别致辞并共同启动了发布仪式。报告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经济研究院院长蔡银寅就大气环境资源相关问题做了主题演讲,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行业拓展部张春青介绍了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及相关技术政产学研用情况。
据悉,《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涵盖31个省级单位,包括22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的2290个县级以上区域,涉及数据320多万组。报告从大气自然净化能力角度精确核算了不同地区全年能够承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根据大气自然净化能力的季节特征和昼夜分布情况,为不同地区提供了污染物排放警戒线参考值,实现了大气环境容量的数值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中长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首次将大气环境的异质性特征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在大气环境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报告明确了大气环境资源的概念,指出大气污染的根源是大气环境资源的消耗问题,而非污染物排放的绝对量;大气污染防治的根本任务是对大气环境资源的时空优化配置,而非对污染源的绝对控制。大气环境资源将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象气候特征等生态要素统一到发展理念中来,实现大气环境信息技术从文字定性描述到定量化、刻度化的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大气方面的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以大气环境资源数据为抓手,着力大数据挖掘,可以助力社会信息化建设,为各地发展提供大气环境基线管理依据,创新生态型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将大气环境管理与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协同起来,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大气环境管理水平。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积军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铁塔秉承变‘通讯塔’为‘社会塔’的宗旨,利用5G技术,整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一流学科的专业优势,率先在山东开展了以大气环境资源为依托的大气环境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并鼓励铁塔做好‘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实时监测站’、‘大气环境容量站’等产品和服务在山东的应用推广工作。”
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俞喆从铁塔资源共享角度介绍了行业拓展业务的现状、意义和发展前景。俞总认为,中国铁塔点多面广,网格化的铁塔基站和相关配套设施,连续稳定的电力供应,以及电信级的服务保障,是其独有的资源优势。利用这些优势,铁塔就可以充分融合各种资源和技术,为更多行业提供服务。目前,中国铁塔已在大气环境资源、高点监控、水资源保护等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气象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许小峰在发言中指出:“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气环境容量、大气环境承载力、大气扩散条件等,其实是对大气环境资源的笼统描述。本质上,大气扩散条件是大气自然净化能力的组成部分,而大气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则是对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总体状况的具体表现。《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的发布,对于深度解析气象气候特征、经济发展规律和大气污染防治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介绍说:“《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发布,标志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政产学研用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大气环境资源概念的提出,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期服务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深耕气象的必然结果。”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表示:“环境气象服务是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大气自然净化能力指数模型(ASPI Model)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提出了以微观气象变化为核心的微观思路,对提升环境气象的精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大气环境资源概念提出,也为大气污染的中长期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机关党委副书记、副社长谢炜认为:“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属于底层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决定聘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蔡银寅博士任大气环境管理类项目首席专家,并筹建新的专家工作室。会后,来自20多个省的大气环境领域相关人员就大气环境资源数据、大气自然净化能力实时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等问题,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进行了详细交流。
(蔡银寅著:《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报告201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