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骨碎补

骨碎补这味药的名字起得非常好——骨头碎了也能给补起来。在一般人看来骨碎补可能算是一味冷门中药,但民间使用骨碎补来“补骨”的历史悠久,临床上也为骨科常用中药。现代实验研究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三萜、酚酸及其苷类等,具有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抗骨质疏松、抗炎等活性。

药用骨碎补

《本草拾遗》:“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作此名耳。”《本草求真》:“味苦而温,功专入肾补骨,且能入心破血。是以肾虚耳鸣、久泻、跌仆损伤、骨痛、牙痛出血、无不用此调治。”

骨碎补多煎汤内服,可与杜仲、附子、山茱萸等配伍,以温肾强腰壮骨,治疗肾虚腰痛、足膝痿弱;与没药等配伍,可治疗跌打筋伤骨折、瘀肿疼痛;与地骨皮、石斛、甘草等配伍,能治牙龈肿红充血、疼痛;与玄参、露蜂房等配伍,可疗齿槽脓肿形成;与怀熟地、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等配伍,能治疗肾虚之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其中骨碎补与熟地黄配伍,骨碎补苦温入肝、肾二经,有补肾之功,熟地黄甘温味厚,入肝肾心经,补血生精填髓为主,二药配伍而补益肝肾,培元固本,用治肾虚所致耳鸣耳聋、牙痛、腰酸腿软等。

此外,单用骨碎补捣烂或晒干研末敷于患处,或用骨碎补浸酒外搽,可治疗斑秃、顽固性皮炎、鸡眼等。

骨碎补《本草拾遗》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异名】崖姜、猴姜、爬岩姜、石碎补。

【性味】味苦,性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外治斑秃、白癜风。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用法用量】3~9g。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