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惠山上演机器人“大秀”

机器人“天团”在此集结

4月25日,步入无锡惠山区全民健身中心馆内,眼前的一幕令人恍惚间穿越到科幻世界:室内草坪上,多个双足机器人正灵活地踢着足球,它们精准控球、变向。而场馆中央,1.85米高的人形机器人“青龙”正以机械臂握拳宣誓,铿锵的电子音宣布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正式开幕。

这场汇聚全国百余家企业、近200件展品的科技盛会,不仅是机器人界的“武林大会”,更是中国智能制造的缩影。从竞速跑、越野跑到足球、篮球,从搬运分拣到室内救援,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展现出的运动能力与智慧交互,让观众直呼“未来已来”。

而这场盛会背后,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何是无锡惠山区?这座江南小城,何以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风暴眼”?

机器人“天团”在此集结

此前,世界机器人大赛已成功举办10届,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万名选手参赛,被主流媒体广泛赞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

如此的高规格的科技赛事,走入无锡并非偶然。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现代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无锡有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质土壤。2015年至2024年期间,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及发明专利授权率,在江苏省内与南京并列第一。

近日发布的《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关键零部件作为无锡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目标三年时间产业规模超300亿元、产业集群企业增至200家。

那么,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有着哪些高光时刻?

随着人形机器人“青龙”作为运动员代表宣誓完毕,早已有序进场站队的机器人进入各自竞赛展示区域,一场特别的“武林大会”开场。

在一片室内绿茵场上,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双足机器人正围着足球争抢,吸引众人围观。这款Booster T1机器人身高1.1m,体重 29kg,拥有 360°超大关节运动空间,能够完成行走、搬运、踢球、俯卧撑和功夫等多种复杂动作,具备超强的坚固性与抗摔能力,还为开发者开放了二次开发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应用的边界与可能。

不远处,宇树科技带来的是Unitree Go2四足机器狗灵活完成跳跃、伸懒腰,逗得观众哈哈大笑;EX“美女”机器人做着各类表情,挥舞着仿生灵巧手与人们亲切互动;机器人“李白”端着酒杯、吟诗;元萝卜专注于下棋博弈,展示AI的“智力水平”;还有应用于文旅导览、科研实验等领域的专业机器人,以及造型独特、以“鸵鸟”为本体的机器人。

走上二楼展示馆,国内率先进行实训后进入工厂“上班”的优奇人形机器人格外吸睛,WALKER S1作为全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已在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启“打工生涯”。

千平米的现场云集巨蟹智能“小蟹”、程天科技外骨骼机器人、大头阿亮养老机器人等明星产品,让人大饱眼福。

而这场精彩纷呈的运动会不仅是技术的“试金石”,更是推动具身智能落地的关键场景。它通过模拟真实世界的复杂需求,推动企业在感知、控制、交互等环节实现突破,更加检验机器人的“全能性”。未来两天,竞赛展示、嘉年华、主题会议将持续上演,为这场机器人“武林大会”注入更多可能性。

核心零部件里的“惠山匠心”

在运动会专设的零部件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蔚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腾马精密传动有限公司等“无锡牌”优势产品集中亮相,充分展现无锡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

谈及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惠山区颇具优势。

如果说整机是机器人的“躯壳”,那么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就是它的“肌肉”和“关节”。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占整机成本 70%以上。如今,一大批为机器人产业配套的谐波减速器、滚轴丝杠、机器视觉、整机线束以及外壳加工机床等零部件企业在惠山皆有布局。

伺服电机是机器人的“肌肉”。在仪坤动力的实验室里,一款高性能盘式电机在体积、重量上,与传统径向电机相比均减少了30%以上,却能承受低温低压等极端环境,解决了飞行器动力推进系统的“卡脖子”难题。

机器人的减速器,相当于人类的“关节”。无锡腾马精密传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钛科玛格谐波减速机,拥有高传动精度、大减速比、零背隙、高可靠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关节减速和精密定位。目前,企业年生产高端行星减速机30万台,谐波减速机10万台,预计2025年产值将增长50%以上。

近日,相关产业发展再传喜讯。

4月3日,惠山经开区与双林股份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人形机器人反推式行星滚柱丝杠装备项目落户。

近年来,双林股份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业务,其全资子公司科之鑫自主研发了弯头磨杆技术,内螺纹磨床可用于长径比1:10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高精度磨削,磨削效率与良品率大大提升,为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量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奠定了在人形机器人核心传动部件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而此次签约项目计划分两期推进,一期重点建设专用机床制造产线及研发中心,预计年产值不低于3亿元;二期将打造集高端车间、研发大楼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基地,推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与高端装备产业的深度协同,更将通过标杆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以点带链、以链聚群”的产业生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

从伺服电机到谐波减速器,从机器视觉外壳加工,这种“毛细血管”般密集的配套网络,不仅是一份做精做细的“惠山匠心”,正是中国智能制造突围的关键底气。

从“单打独斗”走向“热带雨林”

为何如此高规格的科技赛事会落户惠山?这与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热带雨林生态”高度相关。

当下,总投资超10亿元的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封顶,二期正加紧建设。项目立足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引入一批技术领先的机器人、人工智能、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外骨骼生产总基地项目、智慧管网机器人项目等5个项目已于去年集中签约。

园区的“链式发展”逻辑清晰可见,实力派企业和大院大所纷至沓来。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孵化出黎曼机器人,其产品既能用于航天深潜,又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质检;程天科技投资1.5亿元建设的国内首个集研发、生产、检测全链条的智能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将量产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1/10的仿生关节模组;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等大院强所同样已携手惠山。

政策层面的创新更显魄力。

当下,惠山正积极推动“场景开放”。在可见的未来,工业厂房、养老机构、农田果园都成为机器人的实训场。这种“以用促研”的模式,让企业能快速迭代产品——正如运动会上,机器人穿越模拟斜坡等越野赛道,这些数据将直接反哺智能算法的优化。

从一场机器人运动会,我们窥见的不仅是科技奇观,更是一座城市的产业雄心。惠山用“核心零部件自主化+场景应用规模化+产业集群协同化”的多重奏,正在破解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世界性难题。

当机器人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庄严宣誓时,它或许也在宣告:这个江南智造新高地,正以“硬核”科技重塑中国制造的基因。

未来,这里诞生的可能不仅是会踢足球的机器人,更是中国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钥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