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华谊兄弟在发布声明,回应了争议很大的发行模式,并澄清现在能放电影的影院共计9649家,排映《八佰》的影院共计9497家,占到了98%以上。
文/庞宏波
华谊发声明详解发行模式的争议。
伴随着电影《八佰》强劲票房表现的,是一直引发整个产业极度关注的“霸王条款”。8月21日《八佰》上映首日,一些关于此次创新发行模式的争议浮出水面。华谊兄弟因此发布了官方声明,且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影天下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歌也接受新浪娱乐的采访,详细解释了此次发行模式的“争议点”。
华谊在声明中表示:根据拓普数据的实时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影院11800家,截止8月21日,已有排映影片的影院共9649家,获得《八佰》放映密钥的影院共9497家。
从以上数据能够看出,取得《八佰》放映密钥的影院占到了复工影院总数的98%以上,单凭这一点实际上已经澄清了“华谊放弃4200家中小影院”等一系列传闻。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片方绝对不可能放弃任何一家能够排映的影院。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处于“重建期”的影院显然是产业能够顺利运营的轴心,放弃是不符合常理的。
而针对此次发行模式,刘歌也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偷票房”才是采取此次发行策略的支撑点。这不仅仅是为了某一部影片的利益,实际上违规影城“偷票房”的手段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不少大院线的利益,所以这一发行模式的实施,对于整个产业长期发展来说是积极的。
1
—9497家影院排映《八佰》,
占复工影院的98.4%—
解除了最大的“危机”。
根据华谊在声明中的数据,2019年全国有效排片的影院总量为11800家,截止8月21日共有9649家影院已有排映影片,这说明有2000多家影院未列入其中。除去因为疫情原因倒闭关停的影院1000多家,以及有偷漏瞒报票房被公示处理的数百家影院和一些非商业影院之外,只有少量影院选择了“不接受此次发行模式”。
这样谣言便不攻自破:全国年票房1000万以上的影院只有1800多家,说华谊放弃中小影院,有4200家影院不排映《八佰》,明显是外行在用夸张的数字混淆视听。
整个疫情期间,因为电影产业长达半年的“休克”,导致影院生存难度极大,因此倒闭关停的影院绝大多数为本身现金流不足,经营长期存在问题的中小影院。所以,无论是200万以下影院的总量还是疫情后影院复工实际情况,这一数据都存在着极大的出入。
此外,根据华谊声明能够看到,在已经复工的9649家影院中,取得《八佰》放映密钥的影院有9497家,这占到了总数的98%以上。从这说明只有一百多家“复工”的影院没能取得放映密钥,而华谊在此次发行策略中多次强调了“偷票房”,而这一百多家影院有极大的可能和偷票房现象有关。
当然,华谊在声明中也表示了未获得《八佰》放映密钥的两种情况中,也有“不接受此次发行模式的影院”。但从2%未取得放映密钥的总量来看,抛掉数据异常和偷漏票房存在“案底”的影院,因为单纯“不接受此次发行模式”的影院显然是其中的极少数。
这无形中也打破了关于《八佰》的诸多争议,而现实情况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反转”,显然并非是华谊推行“霸王条款”那么简单。
2
—华谊的“初衷”是不是真的?—
98%的放映比例,显然单靠华谊的“孤注一掷”是做不到的。
此次《八佰》放映模式最大的争议点在于保底发行,关于此次特殊的发行策略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组合模式。不同影院,实际上所适用的模式也不相同,这其实也造成了后续传闻的混乱。
但总而言之,疫情对行业生态的“重创”进一步加大了影院的生存难度。实际上关于“偷票房”,可能是此次发行模式争议中最被忽视的一点。对于整个电影产业来说,“偷票房”问题由来已久。此前普华永道也曾对中国票房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极为严重的偷漏瞒报票房现象。而《电影产业促进法》颁布后尽管明确了偷漏瞒报票房的相关处罚规定,但依然屡禁不止。
在今年春节档前,电影局就点名去年拖欠票款超过10万元的471家影院,若不及时补齐票款,将无法放映所有的春节档电影。官方上的管理处罚,实际上依然无法遏制这一问题。而在偷漏瞒报票房问题上损失最大的片方,大多数情况下“敢怒不敢言”。
在发行模式存在一定争议的情况下,能够取得98%的放映密钥影院比例,事实上,华谊得到了非常多院线、影管公司以及影院的支持,因为偷漏票房等不规范的操作不仅对片方本身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实际上对于影院体系内部来说,也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不少中小影院通过“低价”吸引观众,并通过偷漏瞒报等手段让影片票房并不计入票房统计当中,而是装入自己的腰包。对于守规矩的院线和影院来说,自然就会面对客流损失和竞争失利。影院数量在前几年“爆发式增长”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而遏制不合理影院偷漏票房实际上也保护了影院竞争的良性生态,这也是此次《八佰》发行策略得到非常多院线,影管支持的根本原因。
3
—发行模式争议过后,
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影院—
“关照”影院是刚需,但行业“净化”也是必须。
在整个疫情期间,损失最为惨重的影院是焦点。先是面对流媒体平台的挑战,然后在有序复工后,产业本身必然会经历一波优胜劣汰的洗牌。在内容供应方面,除了复映影片外,急需一部有影响力的大片完成“救市”重任,这是整个产业的期待。
《八佰》如今的票房表现,实际上已经替影院“解忧”不少。对于目前整个行业来说,最关键的核心在于观众回流。而《八佰》“出圈式”的口碑,实际上成为了现阶段能扛起影院复工大旗的不二之选。
与此同时,部分影院因为保底金的问题担忧会导致其较高的经营风险,而《八佰》凭借着点映就拿下了超2亿票房,创造了华语影史的纪录。而如今“一片独大”的票房表现,实际上也降低了影院的经营风险。
倘若《八佰》如此票房表现依然让影院自身经营存在极大的压力,但有可能更大的原因实际上还在于影院本身。此次发行模式之所以引起很大的争议,原因在于因为疫情对影院的冲击,让人们对影院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对于目前整个电影产业来说,只有维护影院利益才能保证产业的健康运行。但影院自身的生存问题,实际上不应该由整个产业来“保护”。
例如影院偷票房顽疾,对于片方来说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影院在“偷票房”问题下的竞争恶化也造成了影院终端自身的损失。疫情“重创”影视产业,对于整个产链条上的每一个生存者来说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在复工初期进入影院的电影和片方而言,实际上也冒着巨大的风险。
在接受采访时,刘歌表示保底金的回款并不是直接回到华谊的账上。而是通过正常的结算流程进行结算。此外他认为,此次《八佰》的新发行模式并不具备可复制性,是特殊时期、特殊影片的一次非典型性操作。
另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偷票房问题需要的是一次不破不立的“革新”,这对于整个产业的净化来说也更有意义。如果这次《八佰》引起争议的发行模式,能够引起一部分人注意背后的原因,实际上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