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⑤|汤继强:成渝形成“第四极”,需要更解放的思想、更大胆的创新、更稳健的步伐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公布。

从最初民间的酝酿建言,到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首提;从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到时隔一年后的对外公布,备受瞩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白纸作画到蓝图绘就已近两年时间。

以时间为轴,如何看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先期部署和未来路径?以空间为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拓展“双循环”的回旋空间,形成“第四极”?日前,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教授汤继强。

他认为,两年以来,成渝地区事实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定盘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成都提出的机遇和任务,将指导成都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宜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样板。成渝地区要形成中国经济“第四极”,与三大城市群并进,尚需突破西部城市“不敢于破,不善于立”的滞后思维,以更解放的思想、更大胆的创新、更稳健的步伐实现崛起和腾飞。

▲汤继强 资料图

国家大手笔,布局中国经济发展“定盘星”

过去两年,时势风云激荡。汤继强不无感慨地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回过头来看,高瞻远瞩,具有很大的区域经济布局战略支撑意义。”

汤继强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一国家手笔,对于中国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挑战、增加国家政治经济的回旋空间、增强自信,有巨大的帮助。对于四川省、重庆市和成都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通过国家决策部署、国家政策的赋能,推动区域发展的一个新的典范。

1634739239203878.png

▲成都与重庆 资料图

汤继强进一步解读,在过去的发展方式受到制约、国家启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时,正好集中力量把位于内陆的经济单元盘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事实上承担着在西部地区形成新的“发动机”的作用。“增长极”突出做大经济总量,“动力源”则强调成为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聚集地。例如,成渝合作在交通领域上下先手棋,两年里天府国际机场、成渝中线高铁、沿江高铁等一大批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释放动能,“一下子就稳住了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稳定器,或者说定盘星”。

从这意义看,此次《纲要》的公布,汤继强认为势必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不仅仅限于西部和国内,甚至会产生国际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全球资本关注中国必然会关注西部,必然会关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汤继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最近从我的工作里面,从我对外的接触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信号。”

这样的影响力从另一侧面也可以得到印证。今年成都的经济总量有望越过2万亿,重庆的经济总量也将在去年基础上实现较大跃升,与此同时,重庆、成都均位列中国超大城市。“西部两个人口和经济如此密集的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下面,必将爆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复兴号成渝高铁 资料图

城市机遇:新发展理念指导成都打造城市样板

聚焦到区域发展,汤继强认为,成渝地区虽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还有差距,但通过资源、要素、人才、交通、体制、机制的整合重组,成渝地区将当仁不让地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也可能成为全世界的第11个世界级的城市群,以成都都市圈一极、重庆都市圈一极,构成两个有中心、有外围的城市群来拱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他认为,规划纲要出台后,成渝两座城市将会更加以一盘棋的思想考虑,并突出“双子星”的特点。“我曾提出,重庆和成都就像加州的两座双子星,重庆更像洛杉矶,成都更像孕育硅谷的旧金山。”汤继强注意到,成渝合作近两年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一方面是干部交叉任职已经进入常态化交流阶段;另一方面是在具体的业务板块上,工商注册登记、医保、社保、毗邻地区的合作都已启动。

“川渝应该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有可能达成最大限度的一盘棋运作、一盘棋思想,”汤继强认为,下一步在产业协同、金融中心共建和国际消费目的地打造等方面,双方会有更多“破壁”之举。

进一步聚焦到成都,汤继强认为,《纲要》对成都定位最值得关注的是“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它这里面所传递的信号就是新发展理念,考虑生态价值,考虑宜居,考虑人民的幸福感,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成都得天独厚的城市特质,也是成都必将坚守和统筹的发展路径。以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为统领,重新调度经济工作、城市工作和社会发展工作,具体体现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优城便民,增加幸福感、美誉度,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等领域,将推动成都这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城市样板。

面临挑战,需要更高质量的步子、更解放的思想

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未来发展,汤继强认为,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例如:具有含金量的国家政策能不能给予更多倾斜和支持?重大的国家装置、创新资源能不能更多落地?规划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何时能真正发挥作用?过去多年来输向沿海地区的人才是否能大量回流……这些具体的问题都关系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进一步推进。但汤继强更为关注的是发展时机问题。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使我们没有像深圳、上海、苏州当年那样的发展机遇,我们的出口对象已经从欧美发达国家转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汤继强指出,“我们今天的发展必将是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精细化的、高成本的,当然也是高回报、更可持续的,但当下会有更大的压力。”在他看来,当年的机会是“捡到筐里都是菜”,现在机会变少,后发区域需要跳起摸高,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天时地利之下,更需人为。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个真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强大的知识支撑和思想支撑。”汤继强说,长期以来成渝地区有着向高手看齐的冲动和决心,缺乏向高手看齐的路径和方法。之所以成渝地区现在有的东西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动,是因为没有知识支撑、思想支撑和政策支撑,“不敢于破,不善于立。”

汤继强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双核”要真的让后发成为优势,就要有比别人更大的步子、更高质量的步子、更解放的思想,才有可能把握机会、赢得发展、实现跨越,“解放思想不仅是领导,还有全系统从上到下,整个企业家团队、市场主体团队、政府部门团队,甚至包括每一位市民。”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官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