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仅仅13天,曾在中东奋战多年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被反对派推翻。在本轮叙利亚内战中担当主力的“沙姆解放组织”究竟是谁?俄罗斯与伊朗为何援助乏力?美国、乌克兰、以色列、土耳其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本期《凤凰军机处》邀请军事专家曹卫东与张学峰两位老师,带您探寻叙利亚新一轮内战的起因、过程、结果与未来。
对话丨曹卫东 张学峰
编辑丨陈佳仲
《凤凰军机处》:12月8日大马士革陷落,阿萨德政权垮台,面对发展如此迅速的新一轮叙利亚内战,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张学峰:很突然,令人意想不到。尽管外界普遍预测冲突可能发生,但鲜有人预料到局势发展会如此迅速,甚至包括美国情报机构在内的观察者都对此深感意外。尽管部分分析认为冲突或难以避免,但政府军的溃败速度之快、战斗力之低下,确实超出了多数人的预期——不到两周时间,整个战线全面崩塌。
图为反政府武装进入大马士革
同样措手不及的,还有其他主要利益相关方。俄罗斯或许也未能充分评估政府军的防御能力,而就连哈姆解放阵线这样的武装组织,可能也未曾预见到如此顺利的军事进展。这场冲突再次凸显了一个重要事实:评估军事力量的战斗能力,不能仅仅看武器装备和人员数量,更关键的是作战意志。
此次,政府军的溃败不仅反映了军事战略上的问题,更暴露了部队作战意志的全面缺失。从战斗打响到全面崩盘,几乎呈现出“兵败如山倒”的态势。缺乏坚定的战斗意志以及强大的精神支撑,是导致这次失败的核心原因之一。
《凤凰军机处》:“沙姆解放组织”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曹卫东:“沙姆解放组织”与“伊斯兰国”有一定联系,部分成员来自该组织的分裂派系。同时,其背后还受到土耳其的支持,在反阿萨德政权的行动中,乌克兰为其提供了人员训练和无人机等军事装备。
图为“沙姆解放组织”首领朱尼亚
该组织的发展不仅依赖国内势力的支撑,还得到国外军事力量的援助。它并非单纯由叙利亚内部演变而来,而是在多方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反对派武装。尽管其试图撇清与“伊斯兰国”的关系,但国际社会对其背景的关注仍在加剧。
《凤凰军机处》:有观点认为,俄乌冲突以及此前的利益冲突,分散了伊朗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精力,导致对阿萨德政权的支持力度短时间内下降,从而让沙姆解放组织抓住了这一机会。这种观点是否具有可取之处?
张学峰:阿萨德政权的迅速溃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方面,俄罗斯和伊朗因自身冲突分身乏术。俄乌战争占据了俄罗斯的主要资源,而伊朗则将精力集中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黎巴嫩真主党因巴以冲突而削弱,无力继续在叙利亚提供支援。这种外部支援的削减,为“沙姆解放组织”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
图为阿萨德夫妇抵达俄罗斯
然而,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内战结束后,阿萨德政权为恢复经济削减了军队规模,导致战备水平下降。同时,叙利亚因长期受到西方制裁,加上产粮区和产油区被库尔德武装和美军控制,经济持续恶化,公务员和军队的士气低迷。在阿勒颇的战斗中,尽管叙利亚政府军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却因缺乏作战意志而一触即溃,彻底暴露了内部问题的严重性。这种士气崩溃最终加速了阿萨德政权的溃败。
《凤凰军机处》:叙利亚被视为俄罗斯在中东的重要盟友,甚至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最后的盟友”。叙利亚内战中俄罗斯表现不如2015年显著,这种差异的根源是什么?按照目前叙利亚的局势变化,将对俄罗斯在中东的整体战略布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曹卫东:在此前的反恐战争中,俄罗斯、伊朗及黎巴嫩真主党通过地面支援、空中打击和财政支持,为阿萨德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使首都大马士革和重要后方基地得以稳固。然而,这次局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沙姆解放组织”进攻大马士革时,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等其他中东势力之间的斗争,也使得阿萨德政权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局。一方面,政府军需抵抗前线攻势,另一方面还需防范后方威胁,战线全面吃紧,最终迅速溃败。
12月19日,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驻叙军事基地部队正在机场和码头集结。
与此同时,俄罗斯因俄乌战争长期消耗,将主要力量集中在乌克兰战场,仅提供有限的空袭支持。尽管俄罗斯通过海上军演展示军事力量,但这些行动对改变叙利亚局势作用有限。分散的反政府武装难以通过短期轰炸击退,这使阿萨德政权未能获得有效外援。
政权垮台后,“沙姆解放组织”试图整合叙利亚其他武装力量,建立单一主导地位,但叙利亚未来局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反以武装仍然存在,但从叙利亚的国家利益来看,以色列的持续军事干预显然对其构成了最大威胁,而非其他外部势力的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