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不爱读书,又怕贾政责罚。
在晴雯的撺掇之下,深更半夜装病,假装被人惊吓、吓出好歹。
这一出“被擅入之人吓到”的大戏,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等人。
贾母深为忧虑,担忧上夜之人工作不认真仔细、放贼入府。
有意思的是,贾母表明担忧之时,邢夫人、王熙凤众人一律不说话,唯独探春发言。
探春指出,由于王熙凤生病无暇照看,大观园上夜之人时常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赌博。
贾母盛怒之下大查特查,携雷霆之怒、严肃处理一干涉案人员。
贾宝玉装病、胡说而已,最是聪明又最小心谨慎的探春,为何如此轻易就被“骗”呢?
为何又在众人都不说话之时执意要抖落出赌博之事呢?
第一点,探春未必是被宝玉的拙劣谎言所蒙蔽,她大概率只是将错就错。
宝玉的谎言甚是拙劣,当下就有婆子们不相信。
晴雯强行坚持甚至恫吓,方才将谎言闹剧强行维持下去。
以探春的聪明机敏,以她察言观色判断真假的能力,以她对大观园对怡红院对贾府的了解程度,甄别宝玉和晴雯二人言辞的真假,非常容易。
与其说探春当真是着急心切不慎被蒙蔽,不如说探春需要这个“有人夤夜闯入大观园、胆大包天吓坏宝玉”的借口和由头。
没有这个由头,贾母很难突然从严彻查。
而在探春眼中,堕落的混乱的贾府就业人员状态,太需要被整治。
换句话说,探春苦苦等候这样一个引子等了许久,宝玉将之送到了眼前,她又怎会去拆穿?
第二点,身份和处境的微妙:探春不方便当众揭穿宝玉、违逆贾母。
试想,如果探春真想当众揭穿宝玉装病,变相斥责贾母因为过分关心和溺爱而被蒙蔽,是何后果?
以探春的口才和心思,她当然可以据理力争说服众人。
但这群人并不需要所谓真相。
贾母不在乎宝玉是否爱读书是否有功名,以贾府的资源、宝玉再草包也一样可以坐享荣华富贵(在贾府不衰败的前提下)。
贾母最在意宝玉是否身体不适,是否被他爹逼迫、是否不快乐。
在意到一丁点小事也要小题大做的程度。
以探春和宝玉这同父异母尴尬的兄妹关系,她倘若开口反驳揭露真相,非但不会赢来“探春侦探福尔摩斯”的夸奖,反而会惹来一身祸事。
会被老太太和王夫人嫌弃为不懂事,回被冷落、甚至被众人针对。
宝玉撒谎,能看穿的人太多,但这些人要么愿意看他不读书,要么不敢揭穿他。
探春也不例外。
第三点,出于对终极利益的考虑:偶然事件是假,根源乱象是真。
探春为何要直指赌博问题?
这是一个复杂的倒推过程:为何能有人闯入怡红院?那说明守夜的人不上心。
为何守夜的人工作不认真?那说明她们可能上班状态不好。
为何她们上班时不专注?可能在上班时间从事赌博等娱乐活动。
探春清楚知道,纵使宝玉说的这次偶然事件是虚假的借口,这背后贾府疏于管理、众人上班时间放肆娱乐的乱象,却是真实存在的弊病。
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执迷于偶然借口的真假呢?
只要贾母能发怒、能用狠方子治理贾府真正的顽疾,探春目的就达到了。
但贾母治理这一次这一局,就能彻底改变贾府吗?
不过是妄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