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临床驱动介入医学创新与转化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开始重新思考“健康的价值”,全民主动健康管理意识空前提高,生命健康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也成为后疫情时代社会的共识。

8月4日,2022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在无锡开幕,大会集聚生命健康创新生态圈高端资源,通过资本与技术、产业的交流对话,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如何实现创新突破、超越发展、生态共融等核心议题,共话生物医药创新的破题之路。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以《临床驱动介入医学创新与转化》为题进行了分享。

以下是滕皋军先生的演讲速记:

各位嘉宾,我结合自己的专业介绍一下肿瘤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其实就是现代化的科学的一种延伸,我想分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个介绍。

我们知道医学影像从一个世纪多前,从X射线到后来的CT、MRI,现在已经到分子影像时代,这是一个叫从看得见到看得早、看得清的一个过程。

那么医学影像其实除了诊断以外,另一个非常重要发展的方向就是在影像下可以做精准治疗,这就是所谓的介入治疗。

那么要在影像下来做治疗,我们就需要做很多特殊的器械,大的到影像设备,小的到各种支架,各种材料等等,所以介入治疗一直是跟器械相伴随的,可以所介入很多技术都得益于新的医疗器械发展和迭代的更新。

到了今天,中国的介入医学其实已经相当大的体量了,水平应该说也在国际上处于一个前沿的水平。大家知道心脏介入是单独出来是心脏医生在做,除此之外像我的专业都涵盖了,从神经到肿瘤、到外周,这个量其实很大的。我们光肝癌为例,一年在100万例次以上。

因为今天是讲肿瘤,肿瘤的介入其实有三大技术,栓塞、消融、局部给药这么三个方面组成的。栓塞为例,外周血管我们叫做TACE,就是肝动脉治疗肝癌的。中国去年大概做了80万例次,加上各种消融,也达到了近百万。消融里面我们有射频、微波、冷冻,有各种各样的器械、各种各样的技术。

正是因为在这么一系列技术的组合下,我们的肿瘤介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在很多网站上大家可以看到,已经将肿瘤介入放为第四大技术。大家知道,肿瘤治疗前三个那是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后面治疗很多,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干细胞等等,但没有摆到第四个去,而现在肿瘤介入治疗是现在公认的第四个支撑的技术,这就说明这个技术一个是成熟性,第二个普及性、可及性,所以肿瘤介入在肿瘤治疗里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我们每年办的肿瘤介入大会,我们每年在南京办一次大会,现在都有1万人以上的万人大会,有百家以上的企业参与的这么一个展会同步进行。今年我们本来8月份,就是下周想继续办成一个线下的万人大会,根据目前的情况办不了1万人,所以我把它延到11月4日到6日,这已经成为国际上三大介入会议之一。一个是美国,还有一个是欧洲,第三个就是我们,其实从规模来说我们比他们还要更大。

肿瘤治疗的现状如何呢?我想把肝癌拿出来举例子,肝癌每年新发病人是41万人,在我们中国死亡是39万人,这个数字占全球的50%左右。我们可以看到以消化道肿瘤为例,这几年疗效是不断地稳步提升,但是肝癌几乎没有提升,它的5年生存率只有12%。

我们国家有一个叫做2030国家健康行动计划里面,希望达到2030年的时候提升15%的5年生存率,但是从我作为一个医生来看,对肝癌来说那是遥遥无期,非常悲观的,要达到27%的5年生存率,在2030年之前可能性不大,但是这个提升的空间还是有的。

首先我们肝癌的问题是一个早诊的问题,早诊不到1/3,所以这是影响疗效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后我们中国的肝癌主要是跟HBV(乙肝)的关联度。正因为我们中国的肝癌大多数是中晚期的,所以我们的治疗体系里面以这个体系来看,我们的介入微创在里面占着很大的一块,在肝癌治疗里面的地位非常凸显。

我们无论从国际的指南,还是我们国内的指南,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介入治疗可以从1B期到3B期全线的贯通,其实1A期也是列在里面,如果是拒绝手术或者其他治疗的也可以做介入治疗,所以对肝癌的治疗长期以来都能开刀的开刀,不能开刀的做介入。当然,现在是三足鼎立,现在系统治疗这个靶向免疫治疗在肝癌中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那么介入治疗其实就几个方面,第一个把血管堵掉了,往血管里打各种各样的药物,这是1976年就报道了。现在这个技术的原形还是如此,投入一个选择性的插入管理,将我们的导管放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尤其是肝癌肿瘤的部位,然后往里面打入各种药物、各种栓塞材料等等。

对于肝癌来说,我们有四大技术目前在临床上还在广泛的应用:

第一个,我们通过碘化油载药的。

第二个,通过特定的微球载药。

第三个,现在同位素的。

第四个,置管以后长期长时间持续灌注。

我们这四个技术目前在肝癌里面是唱主角的。

这是用碘化油打的,我们CT就能看到。现在用载药微球,我们恒瑞在苏州就有一家做这个微球,去年也卖了20多个亿,也还不错。190大家可以看到,因为我们报道了在中国大陆首先是我们去年9月份,现在增长还是挺快的,我们单次这个药是35万8定价,我不知道怎么定的,在美国是2万美金,在中国现在35万8的价格。这是有两家企业,一个是远大,还有一家是波士顿科学公司,都是进口的。远大16亿美金几年前买下了这家企业,现在比较好的还有一家是成都的,是国产的,我也在做它的组长的PI,最近希望能够2年之内把它能注册下来。

我们包括肠癌肝转移,这也是很大的空间,所以如果说应用面有多大,肝癌我刚才讲中国每年大概40万例肝癌里面大概有2/3是适合做的,肠癌肝转移20万,非肠癌肝转移也有20万,这40万另外再加40万,这里面可能有60万到70万例的病人适合介入治疗,所以市场量是相当大。

通过同位素跟器械组合在一起,其实今天也有我们食药监局的领导在这里,这里面就抛出另一个问题,就是药械组合的问题。远大买的同位素这个微球,为什么在中国3年都拿不下来?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新的课题,这是药械组合,最后还是走的是药的通道拿下来了,其实在美国是作为器械来申请的。所以我们在介入里面现在越来越多的药械组合的器械要出现,现在在食药审评这方面目前确实还有一定的障碍。

190现在已经证明在某些方面是优于现有的一些治疗的药物或者是现有其他介入技术,尤其肠癌肝转移最近可以说我们报道了以后,最近每天络绎不绝的病人全国各地过来,因为确实肠癌肝转移经过一线、二线、三线的化疗以后没有任何方法了,这个时候介入还是非常有它的独到之处的。

但事实上尽管现在方法很多,我们最传统的介入治疗我们碘化油目前还是唱主角,为什么?它的有效率高达52.5%。一会儿我会提到现在靶向免疫治疗最好的TGI罗氏的也就35%,而我们这个介入治疗一直占据着52.5%的这么一个地位。

所以为什么介入治疗在我们这个方案里面作为对主流肝癌的治疗方法?当然我们自己内部也不断在整合这些技术,在规范这些技术,我们也在国际上唱主角,由我牵头的国际的指南也是我们做的,介入的专家共识等等。

我今天要特别讲一下创新的技术肿瘤介入,这是我这个团队从2003年跟南方医学联合研发的,南方医学也是科创板上市表现不俗的一家南京的企业。我们从2003年开始针对食管癌,因为中国也在全球占了50%左右,目前也是系统治疗效果非常有限,经常堵掉以后不能吃饭,放个支架,但是支架对肿瘤是没有治疗作用,它还会长、还会堵。所以我们20年前想,我们简单的在支架上面放几颗治疗的东西?开始我们上面涂一层化疗药,效果不好。我们放了放射性的粒子上去,跟刚才那个190不一样,这是.15的放射粒子,为什么选.15呢?.15是市场上可以的。

所以讲到创新的时候,我们最近几十年跟工科的工程师们有很多合作,每次合作现在我们都已经越来越磨合好的原因之一,其实我都会跟他们再三强调,你不要给我找特别新的纳米那种,你给我在药典上面查到的东西,就是临床上能用的。所以我们用这个支架+.15粒子是因为临床上可及的,不需要特别熟悉的。

但是这里面有系列的问题,这个支架怎么把粒子放上去,放射计划原来是没有的,原来是不敢放粒子支架,所以我们这是第一个突破,突破了像食管癌不能放粒子的这么一个理念。

要发挥我们医生,尤其是高水平高质量临床研究的优势,所以我们做的知识研究里面,原来在器械的研究大家都知道,不需要做三期临床,不需要做随机对照研究。但是我这次器械都做了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所以拿到了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所以我们拿的都是1A的证据,跟1型药一样的方法来做,当然也能发在国际顶刊上面。这样的话,国际指南自然都会来采用我们的结果,所以我们食管癌这个很快从器械的市场导我们临床的指南标准,在国际上就能领先。

我们又把它延伸到胆道,胆道也很好,而且胆道的治疗方法现在几乎没有,所以我们做了以后显示了非常好的效果,几乎翻倍。现在肝胆外科不要开了,病人全给我们。然后我们再延伸到肝癌,为什么回到肝癌治疗中晚期呢?中晚期的主要标记是什么?门静脉癌栓。门静脉癌栓我们用支架来解决,这样就变成了手术后复发,我们用这个支架让他活到第7年,本来生存期不到半年。

然后我们把这些标准在国际的主流刊物上,把我们的数据都拿出来,然后我们用到了气道,我们一路把它横扫过来。当然,每一项都要按照器械的研发,到最后临床研究的证据,所以我们这项工作获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包括国家科技奖等等。

但是我们再倒回去,发现这个放射粒子有原罪,医生在做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手术有放射线能看到,大家肯定说这个活不该是人干的,更不该我们介入医生来干,谁干?机器人。所以我们在5年前涉及到介入机器人这个行业,既然这个时候介入,达芬奇都已经进入第四代,我们肯定要基于它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达芬奇的基础上,进入第四代,这里面最大的是有人机交互和列感触的功能。

然后多模影像,我们用CT和超声,一系列多模影像来呈现。而且我们从血管到气道,到消化道,全线的展开。这里面我们把多种机器人用一套操作系统平台,来迭代分析,所以这项工作尽管我们起步不太早,但是现在资本非常看重,已经完成Pre  A轮的融资。我相信我们这项系列的项目,应该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后面我讲治疗肝癌的未来,这个红的标记的都是现在用于一线或者二线的肝癌治疗,在指南说有的。这么多药物,介入还有没有什么位置?这个疗效也逐年的在攀升,我刚才讲了现在罗氏的TGI方案目前是肝癌治疗里面一个标杆,但它的有效率也就35%。这意味着2/3的病人是陪用这个药、陪吃这个药、陪打这个针对,为什么?肝癌现在不像乳腺癌、肺癌或者其他肿瘤,我都能用特定的基因指导下来做精准的治疗,而肝癌是没有的,肝癌是盲目的。

花了钱不要紧,这2/3时间耽搁,没有机会了。为什么这2/3没有效果呢?我简单说这就是冷肿瘤的问题,它对免疫应答问题,我们如何把冷肿瘤转化成热肿瘤?这里面介入大有可为。我们介入治疗这三项主打的技术,无论是栓塞,还是消融,还是内照射,都可能大幅度地提升它的免疫应答,也就是联合治疗。

我为了推广全国介入的联合治疗,2020年当时发起了中国肝癌介入联盟,一不当心2年多来做了100多场180万人线上和线下,还有2000多名专家和200多家医院参与的这么一个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肝癌联盟,那就是世界最大。

我们做这个不够,我们去年开始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平台。我把这个联盟做成平台,第一项研究就来证明介入联合靶免对肝癌中晚期有没有更好的效果,我们证明了它,显著的提高。从它的有效率,我们可以看到它的OR从32%提到60%,几乎是Double,而且都是对中晚期的病人,我们以这个平台又启动了一系列的全国性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当然,光这个还不够,还要前瞻性的RCT多中心,这是恒瑞支持的我们一个多中心的RCT研究,现在入组完成接近一半,我们将拿到更高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介入联合系统治疗、联合靶免治疗,想提升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来肝癌肿瘤治疗是以介入为基础的联合治疗这么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在中国可以说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现在做一个调查,80%以上的医院都用我们这个方案。

讲到这个联盟我这里要顺带推出另一个联盟,现在戚小鹏教授也是我们刚刚引进的人才,他建立中国门静脉肝癌联盟,刚好跟我们肝癌联盟是一个前端的连接,肝病,也就是把肝癌前移了。这个联盟做的更成熟、更大,在全国已经超过1000家县域的医院参与了这个联盟,已经完成了10多项临床的队列,现在还有20多项在进行中。这些研究的成果,都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也就是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引领国际,也跟企业有很多的合作。

最后我要讲肝癌现在诊疗远没有解决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其实现在系统治疗最苦闷的就是没有靶点,靶向治疗却没有靶点什么概念?所以今天我要特别推出医学表型组计划,昨天我请我们王局长在闭门会上也讲了这个概念,我今天在此要推广一下。

这是人类基因组学大家都很清楚,现在所谓后人类基因组学计划,就是人类表型组学计划。什么叫表型?基因之外皆为表型。第二个,表型组计划的根据万无皆可测,什么都可以测量、可以量化,国内的领军人物就是复旦大学校长季能院士为代表,事实上这也是他给我的任务,他希望我在江苏这边也能够把表型组做出来,我想我们要做的还是基于我自己,我是个医生,能做的就是面对的病人和疾病,所以我们推出的一型医学表型组计划。表型组计划其实讲出来就是多组学的问题,如何把这些多组学能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这里面结合我自己,影像组学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像组学因为它是最客观的,它是宏观的,以这个为基础,可以结合基因组学、病理组学,本身影像组学可以说涵盖了70%多以上基因组学的信息都在里面,你如何把它给解读出来这是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些工作。

我们把肝癌作为一个靶点来做,这是个大病,是中国的国伤。我们从早筛开始,肝癌做到现在用的还是60年代FP再加个凝血酶源这两个,樊刚院士他们做的Make INA,我们把这些工作能不能再推进一下,尤其是我们想着时空基因组学能不能在里面结合影像组学多平台的优势,宏观+微观的优势和病理组学的联合来做出能够将……以肝癌为例,能够全面的从基因组学都表达出来的理念。

最终作为我自己专业来说,我们能够实现诊疗一体化的过程。

我们有个初步建设思路,这里面表型组学就像基因组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带动了数千亿产业的溢出。但是我们做了原子,还是以做科学为主,在这过程中产业的溢出我想是自然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定位就是产业,那这个工作可能做不了太深,所以我们还是希望作为一个科学的切入,中间来带动系列产业链的形成,希望跟环太湖跟无锡这边有更大的合作,把这项工作能够推进起来。因为人类基因组学计划我们是从当年严环明的1%开始,而表型组学可以从全球50%开始,我们站位起点都很高,这样可以引领国际这方面的产业,不丢掉难得的机遇,谢谢大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