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死亡之谷”,我们该如何用好“科技创新”这张牌?

12月5日—7日,凤凰网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据悉本次峰会以“破局与新生”为主题,梁振英、尚福林、殷勇、李扬、宋志平等多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问世,我国2021至2025年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清晰且明确的目标。其中,在涉及十五个方面的具体规划中,有两个方面都与科技行业高度相关。不难看出,科技在我国未来发展总蓝图中占据着当仁不让的重要地位。

回顾我国科技发展之路,从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提出开始,我国科技在过去四十年来快速发展,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孕育出丰富硕果。

近年来,在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之下,我国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强大的科技支撑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5%,连续13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而其中,我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高达58.5%。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疫情仍未明朗、争端随时上演的外部环境,我们该如何在不确定之下继续坚定走出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步伐?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的道路上,又该如何用好“科技创新”这张牌?

对于这一题,本届凤凰网财经峰会上的多位嘉宾都在演讲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指出,未来5年甚至15年,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都将聚焦在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而面对消费、投资等对经济的拉动有所放缓的局面,科技创新的力量将成为这一指标增长的全新“助推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关键核心技术决定着在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内“生产”环节能否顺畅,如果关键核心技术无法掌握,那么整个价值链、生产链就会断裂,生产能力就不可能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则在演讲中提出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指出,尽管我国的科技成果很多,但转化率不高,“死亡之谷”现象长期存在,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投资。

而作为投资人的洪泰基金创始人、洪泰集团董事长盛希泰则通过分析过去十年间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的变迁过程,坚定看好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并表示未来洪泰基金70%至80%的资金都会投入到科技企业,以支持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科技何以“顶天立地”?

刘俏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为例,详细分析了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独特优势。

众所周知,全要素生产率自20世纪5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被视为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各国的经济学者们也常常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与一个国家的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关联起来。

刘俏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全要素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3%,而普遍观点认为,一个发达国家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应达到美国的80%以上。

“假设以2035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达到美国65%为目标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在接下来的每一年都完成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速超过美国2%之多。按照美国当前的全要素生产率情况测算,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未来15年时间里达到平均每年2.5%-3%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

对于这样的假设,刘俏给出了明确的结果:“在过去两百年内,还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够在完成工业化竞争后,继续保持如此之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法“破局”。在刘俏看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仅依靠单一因素的话,是极其困难的,但如果借助多种因素的合力,中国经济实现第二次奇迹并非空谈。

“我们在未来的15年时间里是有可能继续保持持续、健康、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的”,刘俏指出,中国国情赋予了我们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天然的有力优势,而科技创新将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上凸显极大作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重要、最可靠的来源还是创新,不管是技术方面的创新,科学方面的创新,还是在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

刘俏坚定表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破题的最核心力量一定是科技创新。

走出“死亡之谷”

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最需要什么?李毅中给出了答案——资金。

李毅中表示,企业在研发创新的初期需要种子资金、天使投资给予支持,“尤其在成果转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更需要资金支持,但这个阶段很少有人愿意投资”。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年度发明专利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0.1万件,共授权发明专利45.3万件,同比增长4.8%。近年来,我国发明专利数量大幅增多,连续多年名列世界第一,但转化率偏低,平均约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40%的水平。

业内普遍将科学技术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存在的鸿沟称之为科技应用的“死亡之谷”,这道世界性难题的根源大多在于科技落地的过程中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最终被埋没。

对此,李毅中呼吁发展科技金融以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希望通过财政资源、科技贷款、创业风险投资等多渠道、多品种支持成果的转化,支持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采用首台(套)保险、质量责任保险、新材料首批次保险等有效措施。”

刘俏也表示,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将帮助中国提升在全球价值产业链的位置,形成“闭环优势”。而要做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其认为两点最关键——一是大力提高研发投入,二是改善研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希望——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或许正在路上。作为深耕一级市场多年的投资人,盛希泰通过凤凰网财经峰会表达了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与看好,并明确表示,“未来洪泰基金70%至80%的资金都会投入到科技企业,支持科技创新。”

盛希泰指出,尽管受疫情困扰,但中国从二季度开始实现经济反弹,其中科技创新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带动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盛希泰看来,每一次危机都蕴藏着最好的机会,今年爆发的疫情也不例外。“这充分说明中国过去一二十年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已经开花结果。”

站在投资人视角下,盛希泰分享了2010年至今全球十大上市公司的变迁过程。“随着特斯拉和台积电取代了强生和摩根大通,跻身2019年全球十大上市公司,以硬科技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强势登场,这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中国发展的潮流。”

正如盛希泰所言,“资本量化了企业价值,企业价值代表了时代的选择”,显然,科技创新已登上各国角逐的“舞台中心”,而中国将在未来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继续领跑世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