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题:从“黑金子”到“彩金子”——京西小镇“掘金记”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
金秋时节,一朵朵黄灿灿的葵花在山谷里迎着太阳绽放,好似一张张笑脸。在北京最高峰灵山脚下的清水镇,有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谷,游客正徜徉在花间沉醉地拍照。
“人们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废弃矿坑。”缓步走在田间,57岁的下清水村党支部书记王进生盘算着:葵花开的时候搞旅游,结籽以后还可以榨油,卖了给村民增收。他指着田间一块写有“煤矿遗址”字样的牌子说,这里曾是年产几万吨的煤矿矿口。
在花田的下面,埋着村民们曾赖以生存的“黑金子”——烟煤。“20世纪80年代,清水镇煤炭开采正盛,整个山谷是一个运煤的巷道——后巷沟。山上有四个较大的矿和数不清的小矿坑。”王进生说,当时煤矿是村里的经济支柱,村民有下矿的、开饭馆的,家家生计都和煤有关。
煤矿开采破坏生态,影响空气质量和水源。在煤矿产能退出北京的趋势下,2009年起清水镇集中关停了镇域内的煤矿。今年60多岁的村民于克明说,以前他跑运输一年收入可达3万元。随着煤矿陆续关闭,运货需求骤然减少,许多村民开始为生计发愁。
煤矿刚关闭的时候,山上一片荒芜。“满地的碎石矿渣,上面种草都长不高,没一点精气神儿。”于克明说。没产业、没活干,村民的收入遭受断崖式下降,从每年平均两三万元直接掉到不足5000元。
王进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2016年开始整合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尝试在煤矿遗址的荒地上改善土质、修建蓄水池。“但是种什么心里没底,有人提议种对土壤要求不高的万寿菊出售,没想到橙黄色的菊花开起来以后,吸引来了不少游客。”王进生说。
“意外之喜,第一年就来了5000多人参观。”王进生说,于是村里又修整了更多的土地,还清理了小湖作为景观。陆续种上了巴西菊、格桑花、百日草等二十几种景观花卉。从春天到秋天,山谷间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
曾经的后巷沟改名“清水花谷”。“春天种花,夏天搞旅游,秋天收获。”村里80多位老年人、低收入户在景区工作,农家乐也有了人气。截至2019年底,下清水村低收入户143户262人实现全面脱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54元。随着门票、餐饮等旅游收入不断提高,大家心里越来越有盼头。
从小生长在这里的清水学校副校长梁春雷说:“环境美了、空气好了。带孩子们出来活动,看到山上有花、水里有鱼,比我小时候在矿区时好玩多了!那时候路总是黑色的,冬天一刮风,两眼什么都看不见。”他说,昔日艰苦的矿区生活,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回忆。
2018年,清水镇请来北京市科委的农业技术人员,利用下清水村高海拔、温差大的特点开发种植新品种。2019年,村里尝试种植的红藜麦喜获丰收,产量达到12000斤,获利50万元。“今年藜麦还没有收下来,就已经订购得差不多了,每斤可以卖六七十元。”王进生说。
这里还种植白芍、高山芦笋、黑土豆以及各种野菜,精品农产品越种越多。王进生和乡亲们还计划打造农耕体验、生态观光、教育实践、亲子游艺等“多元合一”的花卉田园综合体。
清水镇的变化是北京西部山区门头沟转型发展的缩影。作为北京地区的重要燃料供应地,门头沟区自辽代发源采煤业,至2019年关闭辖区内最后一家国有煤矿,结束了延续上千年的采掘业。目前,门头沟区将修复矿山、恢复生态,守护好绿水青山作为首要任务,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作为努力方向。
“以前乡亲们管煤叫‘黑金子’,那现在种花就是‘彩金子’。‘黑金子’虽然来钱快,但只富了少数人,严重破坏了生态。”清水镇党委书记崔兴珠说,“现在以青山绿水为依靠,我们正在探索一条挖掘‘彩金子’的富民路。”。
9月底,正是麦子、高粱和谷子收获的时节。碧蓝的天空下,黄色的、红色的穗子沉甸甸地弯着腰,而下清水的村民却添了新烦恼——丰收的粮食吸引来了许多鸟雀,村民忙着用稻草人、惊鸟器把鸟儿赶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