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侦察机入侵汕头!我军机枪仅耗弹200多发就击落它,来救人的美机也坠毁,伤亡惨重

这几天的文章写了建国初期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国土防空作战,实际华南地区的压力同样不小。

先不说蒋军经常派飞机到福建、广东等地侦察袭扰,美军飞机更是喜欢来打擦边球,搞搞侦察收集收集电子情报。

当然了,虽然中美两国在朝鲜打得热火朝天,但是美军也不敢轻启战端,两线作战,因此往往擦了就跑,欺负人民军队没有制海权制空权。

▲美军飞机经常来我国海岸线搞侦察。

为了反制美军行为,1952年我军在汕头靖海镇海岸边的后表山上建立了雷达站,由雷达361营2连驻守。

该雷达站装备了两部美制SCR-270对空预警雷达,可以发现350公里范围内的中高空目标,基本覆盖了美机、蒋机的活动区域。

此外2连还配备了两挺12.7mm高射机枪,后又逐步加强到7挺,如果敌机再敢侵犯大陆领海领空,必须将其击落在我国的土地上。

雷达站建立后,2连曾先后预警、拦截过一些敌机,虽然没能将其击落,但是也总结了一些对空作战方法,直到1953年1月18号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

▲美制SCR-270对空预警雷达。

▲我军的雷达兵,照片中为日制雷达。

这天早晨,2连的雷达员通报:东南方向100公里处一架大型飞机的信号突然消失。

指挥员判断该机进行低空飞行故意躲避雷达,极有可能是美蒋飞机来侦察的,于是命令作战状态,高射机枪手待命射击。

我军指挥员的判断很准确,这架大型飞机是美国海军VP-22中队的P2V-5(BuNo 127744),此次任务正是侦察华南沿海一带。

P2V-5“海王星”侦察机是我军的老对手了,机上装备了先进的雷达和电子设备,是一款非常出色的电子侦察机。

该机除了美军自用外,后来还提供给了国民党空军“黑蝙蝠中队”。在长达十多年的国土防空战中,“海王星”飞机被我军击落多架,但我军有损失。

这架P2V-5“海王星”上共有13人,机长是克莱门特·普鲁亥上尉,副驾驶是维尔·瓦尔尼上尉。

在之前的交手中,美军早就知道靖海雷达站的位置,因此这里是重点侦察目标。

▲一架VP-22中队的P2V-5飞过夏威夷檀香山的钻石山。

中午12点左右,东南方向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黑点,高度500米——那是美军的P2V飞机,指挥员下令:“注意隐蔽,听从口令,机枪不要暴露。”

这架P2V-5从2连两个雷达阵地中间掠过,然后向西飞去,紧接着左转弯掉头,沿着海岸向东飞行,并逐渐降低高度到300米,准备进行拍照。

我军指挥员张赵命令高射机枪做好准备,当P2V-5距离仅400米时,果断下令:“瞄准目标射击!”

2号阵地的代理副排长张坚、机枪手李庆龙率先开火,1号阵地由排长指挥的高射机枪也随后开火。

布置在各处的全连7挺高射机枪几乎同时对这架“海王星”射击,形成了密集的交叉火力网,瞬间把它打成了筛子。

P2V-5的机身、机翼、尾翼布满了弹孔,1号发动机(左侧)也被命中了,开始着火。机长普鲁亥上尉立即右转脱离,往外海飞去。

▲我军使用过的苏联德什卡高射机枪。

▲海面低空飞行的P2V-5飞机。

然而该机损伤太过严重,右侧发动机也开始冒烟了,操纵舵面也被打坏,飞行姿态很难控制,大火也无法控制。

在经历了15分钟的挣扎后,中午12点30分,普鲁亥上尉发出了SOS广播,并在南澳岛以南的海面上迫降,全员幸存。

我军从准备作战到开火命中,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一共消耗200多发子弹就击落了敌机,非常厉害。

13名机组成员先后爬出了飞机,给救生筏充好了气。受伤的机械师克利福德·拜尔斯和领航员德怀特·安格尔少尉被放上了救生筏,其他人则抓着救生筏的边缘泡在海里。

然而由于此时海面的风浪近5米,小劳埃德·史密斯和威廉·麦克鲁尔被风浪冲走,不知去向。

▲这架P2V-5的大致坠毁位置,离我国海岸线大概20多公里左右,非常近。

▲美军的PBM-5G水陆两栖飞机,同年11月我军曾经在青岛附近击落过一架该型机。

在接到了P2V-5的求救信号后,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国海军桑格利角站立即派出了一架PBM-5G(BuNo 84738)水陆两栖飞机前往救援。

该机机长是搜救经验丰富的约翰·武基奇上尉,共有8名机组成员。下午16点30分,武基奇上尉发现了“海王星”的幸存者们。

他在大风大浪的海面成功降落,接近到救生筏附近,其他机组成员向幸存者们抛出救生缆绳,挨个将其拽入了PBM-5G的机舱。

在救起所有幸存者后,武基奇上尉还花费半小时搜寻失踪的史密斯和麦克鲁尔,但一无所获。

此时天色已晚,太阳已经落到了海平面以下,夜里搜救和飞行都不安全,因此武基奇上尉决定返航。

▲PBM-5G的机长武基奇上尉。

▲菲律宾美军基地停了一排的PBM飞机。

机组成员已经在机身两侧安装好了用于短距起降的火箭助推装置,武基奇上尉做好了起飞前的所有准备,他回忆道:

“虽然海面上有近5米的浪和近40km/h的风,但滑跑过程一切顺利,我开启了火箭助推,飞机加速很快,再过几个小时就能落地了。”

“就在我准备拉起的一瞬间,右发故障失去动力,飞机猛地向右倾斜,在风浪影响下右翼扎进了水里,紧接着整架飞机拍在了海面上。”

所有人都被震得七荤八素,有4名P2V-5被救人员和5名PBM-5G机组成员当场阵亡,10名幸存者们再次逃出飞机,爬上了两艘救生筏。

这下彻底尴尬了,去救援的反倒成了被救的,不过好在美军家大业大,派出了更多的搜救飞机和军舰,马不停蹄地赶往事故海域。

▲PBM-5G使用火箭助推器短距起飞的照片。

▲美军驱逐舰“哈尔西·鲍威尔” 号(DD-686)也参与了救援。

先到的救援飞机向幸存者们投下了更多的救生筏,不至于那么挤。7个多小时后,美军驱逐舰“哈尔西·鲍威尔” 号(DD-686)终于赶到。

在风浪的影响下,这些救生筏被飘到距离我国海岸很近的地方,其中一只甚至飘到了距离南澳岛仅几百米。

因此救援机不断投下照明弹,方便军舰搜寻的同时也避免触礁,幸存者们也不断发射信号弹指示自己的位置。

瞭望员发现救生筏的位置后,舰长指挥靠近,挨个将幸存者们打捞上来。救援行动持续到后半夜,最终将10名幸存者全部被救起。

我军战士看到天上海面都是美军的飞机和军舰,这么热闹怕不是要登陆,都做好了战斗准备。据美军士兵回忆,我军甚至进行了炮火攻击。

▲为了纪念两个单位的协同救援制作的海报,图为PBM-5G和P2V-5飞机。

返回基地后,美军PBM-5G上的3名幸存者被授予金质救生奖章,阵亡者也被追授。

我军通过巧妙的高射机枪阵地布置,准确的开火时机,仅消耗200多发高机子弹就击落了美机,间接造成第2架飞机失事,给美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展现了我军良好的战斗素养。

但不得不说美军的救援能力的确厉害,能够同时指挥多机种、多兵种协同救援,而且是非常靠近我国水域,在我军打击范围内进行的,这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实践出来的,映射了强大的工业实力,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对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