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十论江西旅游

1.江西风景独好

2.江西旅游的“密码”

3.江西旅游业崛起之路

4.重点景区:旅游业的龙头与标杆

5.加快江西旅游空白点的开发

6.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7.依法治旅的创新性探索

8.金牌讲解班的标准与启示

9.创建国家东部旅游实验区

10.走进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江西风景独好

“江西风景独好”是作为江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凝聚江西旅游特色、展现江西旅游优势、塑造江西旅游品牌、提升江西旅游形象。在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与发展峰会上,获评“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口号”。

朱虹:十论江西旅游

一、“江西风景独好”的由来

2010年11月,在一次旅游工作座谈会上,许多同志反映江西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来的人太少。我们决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个江西旅游宣传片。央视当时已经基本完成2011年度的广告招标,要求我们尽快确定宣传片内容和形象宣传口号。根据文字简练、特色鲜明、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底蕴厚重的原则,经多方听取意见并再三斟酌,我们提出把“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江西旅游形象宣传口号。最初央视的评审专家不同意,认为宣传广告不能有排他性。难道只有你江西的风景独好而别人不好?我们答辩主要讲两条,一是“独好”不是说只有江西好,别的地方不好,每个地方的风景都有自己的好,而江西的风景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二是毛泽东同志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只是1934年在江西会昌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所以江西人对这个词有优先使用权。我们建议这句口号在央视先试播1个月,假如有人提出异议并且确有道理,我们可以调换。现在看,“江西风景独好”在央视播出10余年了,还没有哪个地方说不行,说明这句旅游口号已逐渐为方方面面所接受、所认可。

二、“江西风景独好”的主要内容

我们之所以敢于喊出“江西风景独好”的口号,是因为江西确有独特的好,具备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从江西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文资源和历史积淀来分析,“江西风景独好”名副其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地理区位,四通八达。江西国土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4519万。省境三面环山,东部是赣浙、赣皖之间的怀玉山和赣闽之间的武夷山;南部为赣粤之间的南岭山脉分支大庾岭、九连山;西部为赣湘、赣鄂之间的罗霄山脉、幕阜山和九岭山;北部则临长江、鄱阳湖及滨湖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从地理区位看,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交界处的南岸,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是唯一与全国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闽东南三角区同时相邻的省份,也是国家正在强力推进的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谓“中三角”的中心地带。全省交通便利,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公路方面,“三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全面建成,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方面,运营里程超过4000公里,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超过1000公里。南昌最快到杭州2个小时,到武汉、长沙1.5个小时,到上海3个小时,到北京6个小时,到香港5小时的快捷铁路通道已基本形成,并由此联通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也已全面贯通,发挥重要作用。民航方面,江西航空公司已成立运营。全省加快形成“一干九支”机场布局。积极适应国家低空空域开放趋势,增加建设龙南、南丰等一批通用机场。全省包括高速公路、高铁、空港、水运等在内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正在形成,逐步构建起了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大通道。

(二)生态环境,全国一流。江西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2016年8月,江西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探索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是全国仅有的3个省份之一。全省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63.1%,位列全国前列。有高等植物5112种,约占全国的17%;有野生脊椎动物845种,占全国同类动物种数的21%。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19种,二级保护的68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2.4%和50%。全省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境内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天然湖泊400多个,河流2400多条,人均拥有水量4100多立方。主要河流湖泊水质优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河”及东江源头保护区内监测断面保持在二类水质,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江西还拥有甘甜的空气,在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年平均值达1070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洁空气标准。崇义阳岭最高含量更是达19.2万个,被吉尼斯认定为世界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风景旅游区。11个设区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同时,全省有湿地面积365.1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1.87%,其中绝大部分是天然湿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8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

(三)风景名胜,遍布赣鄱。江西市市有名山大川、县县有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拥有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八大类155种基本景观中的153种,有世界遗产地6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A级旅游景区489处(其中5A级13家,4A级194家,3A级243家,2A级39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综合评价位居全国前列。红色旅游资源、绿色山水资源、古色历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最具代表的“3461”景区,即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四大摇篮(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以及一湖(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一村(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等闻名于世。除此之外,江西还有云中草原武功山,是我国在1600多米的高山上有着10万亩连绵不绝大草原的唯一名山。千峰之首黄岗山,被称为天宫庭院,迷人的近月、壮美的日出、奇幻的云海、宏伟的峡谷、古朴的关隘让人惊艳不已。月亮之都明月山、江湖奇峰石钟山、东江源头三百山、森林泉瀑大茅山、峡谷漂流大觉山、奇石海洋灵山、康养福地丫山、汉仙岩、铜钹山、五府山及庐山西海、仙女湖、阳明湖等山水。龙南围屋及流坑、渼陂、钓源、燕坊、锦源、潭头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樟树古海盐温泉、明月山高山观光小火车、篁岭、中华贤母园、海昏侯遗址公园、羊狮慕等一批新型旅游项目也开始投入市场。在首届中国符号品牌榜中,我省武宁县、婺源景区、婺源篁岭景区及龟峰、三清山景区上榜,占全部获奖单位数的三分之一。

朱虹:十论江西旅游

(四)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江西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万年仙人洞的江西先民就将野生谷物转变为人工水稻栽培,开启了人类的农耕文明。商周时期,新干大洋洲大量使用青铜礼器、兵器,当时就有了不逊于中原的青铜文明。从六朝开朝,江西逐渐成为国家粮食基地。相应地文化教育也不断扩展开来,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和豪华文学阵容,频呈人文鼎盛、人才辈出之势。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一改玄学清谈文风,寄情田园景物,被尊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之祖。北宋王安石品高学博,坚持政治改革,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有三家在江西,其中欧阳修列宋代六家之首,被尊为文坛领袖。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杨万里创造诚斋诗体。“宋词四大开祖”,晏殊、晏几道父子居其二。“元诗四大家”中,江西有虞集、范梈、揭傒斯三家。明代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提出“情至说”,创作出“临川四梦”,特别是《牡丹亭》,被评价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代表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成就。此外还有千古忠臣文天祥、中国首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总编纂解缙、画坛一代宗师八大山人等均是贤才大德。一些文学巨匠,如王勃、李白、白居易、苏轼、辛弃疾也在江西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诗篇。德安义门陈累世义聚300余年不分家,是中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先驱者,比英国思想家莫尔提出的“乌托邦”设想还早600多年。

(五)教育科技,光耀华夏。自古以来,江西就十分重视教育。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来到江西,在今进贤县的栖贤山设坛讲学,一时求学者络绎不绝,人满为患。东晋时期,庐山成为南方著名的讲学中心,唐以后又置中央直辖的“庐山国学”。到了宋代,在中央政府重文政策的鼓励下,江西教育空前发达,学校如雨后春笋,政府设置学田,保证教育经费来源。各地更常见地方绅众辟馆延师,兴办私学。众多士人学者,行端学博,名重一时,皆归乡授徒。“江右书院冠华夏”。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历代书院足有1200余所,无论数量、质量,还是规模、影响,均列全国前茅,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其中唐代高安的桂岩书院和德安的东佳书院等是中国最早的聚徒讲学的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首创教育学规制度,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鹅湖书院创造我国书院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人才辈出,历800年读书声不断,现在仍有3000多学生。还有怀玉书院、象山书院、信江书院、紫阳书院和豫章书院等,均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院的兴盛推动了科举的发达。自唐至清,江西考中进士1.05万人,占全国10.67%,文科鼎甲(状元、榜眼、探花)107人,状元48人。江西人任宰相28位、副宰相62位,在二十四史中立传者达500余人。宋代江西曾出现“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情形。明代常常是一科包揽一甲,或是占据前十名的大多数。明建文二年(1400年)和永乐二年(1404年)连续两科的三鼎甲均被吉安一府夺得,在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当时江西是中央政府的主要人才库,有着“朝士半江西”的说法。江西人不仅会读诗书,而且为学多样,在工业、农业、建筑等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宋元德兴张氏家族将胆水浸铜技术大规模用于生产。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为中国科学的巨匠。从汉代开始,江西就是内地重要的造船基地,参与建造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建于北宋的赣州福寿沟,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永修雷氏世代为清廷皇家建筑设计师,“样式雷”名扬中外。

(六)儒释道学,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三家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江西自汉以后,尤其是唐宋时期,儒释道三家多有在此开宗立派,成为儒学的中兴之地、禅宗的定型之地、道教的发祥之地。从儒学来说,宋明时期,儒学在江西开始了融合创造的过程。此时江西大哲继起,理学肇兴,儒家思想哲学化进程得以完成。婺源人朱熹是中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历代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受到朝廷的推崇,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成中国宋末至清代6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从佛教来说,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江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庐山逐渐成为了南方佛学研究和活动的中心。东晋高僧慧远在此创建东林寺,结成白莲社,开创了中国佛教弥陀净土信仰。到唐代时,江西佛教已是极盛,所以才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为最具中国特色,也是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的禅宗,其兴盛发展与江西密不可分,台湾星云法师认为有资格称“禅都”的唯有江西。禅宗初祖为菩提达摩,历经五代至六祖慧能之后“一花开五叶”,进入了“分灯禅”时代,开衍出了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大宗派,其中沩仰、临济、曹洞三宗,以及从临济开衍的黄龙、杨岐两派都是直接在江西开宗立派的,即使如云门宗、法眼宗,追根溯源也是出自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的法系之下。六祖慧能的再传弟子马祖道一长期在江西弘法,最后归葬于靖安宝峰寺。禅宗历史上最大的两大改革都是在江西完成的。正是自马祖及其弟子百丈怀海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寺院体系和禅门规式,也就是通常说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确保了佛教的庄严性、崇高性、权威性,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所谓“走江湖”,即是说,不到江西和湖南,就难以学成大佛。从道教来说,教派叠起,源远流长。汉代张道陵、张盛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这里成为道教祖庭。晋代许逊(许真君)是净明道祖师、治水专家,百姓建万寿宫祭祀。明代时,江右商帮兴盛,每至一地,都不忘新建万寿宫作为江西会馆,使得万寿宫遍布全国乃至东南亚,几乎成了江西象征。而这一座座已毁或至今仍然屹立的万寿宫,也昭示了江西商人曾经创造的辉煌。此外,江西还有开创于东吴时的清江灵宝派,奉葛玄为始祖,樟树阁皂山、铅山葛仙山和众人争相食用的葛根、葛粉、葛汁即为明证。

(七)民族技艺,独领风骚。陶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江西素有“瓷国明珠”之誉,代表着中国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东晋至唐代,丰城洪州窑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一。两宋年间,吉安吉州窑是全国最著名的两大名窑之一,其木叶贴花工艺冠绝天下。晚唐时期,景德镇瓷业逐渐崛起;北宋时,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此后景德镇瓷器之名益著,千年窑火盛烧不衰,赢得“瓷都”桂冠。代表作品“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明成化鸡缸杯”先后创造了当代陶瓷拍卖史上的纪录。如今,景德镇瓷艺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蜚声四海,传播世界。中国在西方因瓷器而得名。景德镇原名昌南镇,由此发音产生China,其第一个字母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同时,江西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帝音乐大臣伶伦在南昌西山洪崖烧竹炼丹,发明了笛子,成了中国音乐的创始人。永新人大唐歌妃许合子被誉为“喉音妙绝,为天下第一”。中国古典民乐名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在江西创作完成。宋以后,江西成为全国音乐发展中心,姜夔、周德清、燕公楠、朱权、魏良辅等的音乐理论被音乐界视为“圣典”。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是流传至今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唐玄宗创作、杨贵妃首演的《霓裳羽衣曲》因其重新发现并记录得以传世。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中国国音之鼻祖”,成为当代推广普通话的基础。元末明初产生于弋阳的南戏“弋阳腔”是中国高腔戏曲的鼻祖,位居中国四大声腔之首,对京剧、川剧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乡土气息浓郁。民歌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舞蹈有“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之称的傩舞,南丰、萍乡傩舞尤为突出。绘画艺术独树一帜,南唐董源、巨然首创江南水墨山水画派。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将大笔写意画推到新高度,成为一代画圣。书法以黄庭坚为最,与苏轼、蔡襄、米芾并称“宋四家”,其书写的名帖《砥柱铭》卷创造了书法拍卖最高价4.368亿,至今无人超过。还有,江西历史上亦多术数名家,“形势派”堪舆学从唐后期以来流传社会、风行朝野。兴国县三僚村被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明代三僚地师廖均卿勘择明十三陵,被奉为皇家御用风水师。

(八)红色基因,世代传承。20世纪以来,江西领红色文化之先,将红色基因浸透在了江西人的血液和江西的山水之中。全省从南至北,从东到西,一个个人名,一串串的足迹,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多个第一或者之最,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光辉历程。这里不仅发动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启了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大幕;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举行了秋收起义,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成立我国第一个全国性工农民主专政新型政权,为新中国进行了预演;还有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弋横暴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上饶集中营茅家岭暴动等中国革命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块土地上。江西也涌现出了方志敏等一批杰出的革命家,江西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据史料统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江西也是开国将军最多的省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也正是起源于邓小平同志在江西新建县一条小道上的思考。今天,传承好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仍然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推动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内驱力”和“软实力”。

除以上八个方面以外,江西还有很多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比如地下处处有宝藏,100多种矿产遍布各地,其中铜、钨、银、钽、稀土、铀被誉为“六朵金花”,页岩气地质资源潜力达2.776万亿立方米,名列全国页岩气储量大省前茅。还有赣南脐橙、南丰蜜橘、泰和乌鸡、文港毛笔、瑞昌剪纸、婺源“三雕”等风物特产,以及莲花血鸭、庐山石鸡、南昌米粉、四星望月、永和豆腐等赣派美食,让人们食后口齿留香,流连忘返。

近年来,江西省已将“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江西全方位的形象定位,而不仅仅是作为旅游宣传口号。今后,要进一步丰富“江西风景独好”的内涵,持续加大“江西风景独好”的宣传与营销力度,扩大“江西风景独好”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假以时日,“江西风景独好”一定会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一定会化作江西的时代印记,溶入江西的文化血脉,成为江西的千秋荣耀!

江西旅游的“密码”

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既有秀美的山川,又有红色和古色文化的资源,是一块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完美结合的旅游宝地。

江西旅游资源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景点就有两千多个。2010年,我们要编一本《江西旅游画册》,发现要把江西的旅游景区都编进去既不可能,也难以携带,就是入选的景区也得有个先后顺序。本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简单明了、便于记忆的原则,与红色摇篮、绿色家园、古色厚土的旅游资源定位相对应,选出17个具有经典意义的景区列入画册的最前端。它们分别是,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大名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养生福地井冈山、峰林奇观三清山、道教祖庭龙虎山;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六个“一”,即: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这3个“四”和6个“一”用阿拉伯数字排列,可概括为“3461”。它们是江西旅游的代表。经过多种形式的传播,逐渐为人们所认可。有位旅游界的权威人士评论说,“3461”就是江西旅游的密码,这组密码是打开江西旅游百宝箱的神奇钥匙。

从红色看,四大摇篮是江西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源泉。 江西红色资源丰富,开国将军最多,烈士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红色基因浸透在江西人的血液和江西的山水之中。

井冈山,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在这里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之路。井冈山还是座养生的山,森林覆盖率达81.2%,至今仍保留众多人迹未至的大片原始森林。云海、杜鹃、瀑布、温泉,美不胜收。

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发动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此诞生。开国十大元帅十位大将中,有7位元帅4位大将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被称为“英雄城”。

瑞金,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为新中国进行了伟大预演。“毛主席”的称谓从这里起始,“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故事从这里诞生。

安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策源地。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在此领导和指挥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启了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大幕。在这里,共产党人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党支部,并发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股票和货币,一夜之间,安源工人俱乐部成员从700人发展到1.7万余人,被称为中国的“小莫斯科”。

从绿色看,四大名山是美丽江西山水的经典之作。 江西三面环山,是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地,自古有“六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为江西山水的经典代表。

庐山天下悠,在于历史悠久、景色悠然、生活悠闲。殷周之际,就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庐山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李白赞美说:“予行天下,所览山水甚富,然俊伟诡特,鲜有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众多文人墨客在此悠哉而居,陶渊明隐逸于庐山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近代以来,由近千栋别墅构成的牯岭一度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庐山,在进入美庐别墅的那一刻,他风趣的说:“委员长,久违了,我来了”,预示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959年开始,中央三次在庐山召开重要会议,毛泽东三上庐山,在庐山居住126天。

三清天下秀,在于奇峰俊秀、飞云叠秀、仙宫揽秀。三清山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黄山之奇绝,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被誉为“太平洋西海岸最美的花岗岩”。三清山有着独特景观云海雾涛。其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清净自得的文化景观与清绝尘嚣的自然景观和谐互补,体现了藏风聚水、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龙虎天下绝,在于丹霞绝美、道宗绝圣、古越绝唱。其山虎踞龙盘,丹山碧水,是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正一派发源地。张道陵在此地建教,并延续1900余年,宋朝“提举三山符箓”,元朝“掌江南道教事”,明朝“永掌天下道教事”,成为“万法宗坛”,施耐庵的《水浒传》以龙虎山开篇。山上有着古越族人独特的崖墓葬民俗文化,二百多座悬棺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从古色看,四个千年是江西辉煌文化精髓的代表。 江西在中国十大文化大省中排名第三,在中华文化的极盛之期取得了巅峰成就,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景德镇、滕王阁、白鹿洞书院、东林寺就是其典型代表。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北宋时,宋真宗以年号“景德”赐名,此后景德镇瓷器之名益著,千年窑火盛烧不衰。景德镇瓷艺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蜚声四海,代表作品“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明成化鸡缸杯”先后创造了陶瓷拍卖史上的纪录。特别是为元、明、清三代专门烧制宫廷用瓷的御窑,与长城、故宫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无数文人墨客在滕王阁留下不朽文章,唐初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气势磅礴,千古传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炎黄子孙心中的胜景,引无数风流人物追思遐想。

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理学大师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我国大学最早的章程,成为后世书院遵行的准绳和法规。

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下创建东林寺,结成白莲社创立净土宗,他结合中国传统的灵魂不死思想,提出“形尽神不灭论”,佛教中国化进程在江西逐渐完成。

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是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璀璨明珠。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从南、东、西三个方向奔向鄱阳湖,所到之处,处处皆有美景,地地都有人文,停留驻足,心旷神怡。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冬日渐冷,候鸟南飞,白鹤、大雁等大批珍禽在此过冬,“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鄱阳湖

鄱阳湖

婺源是中国最美乡村,春来变暖,小桥流水,山花烂漫,间以粉墙黛瓦、翘角飞檐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乡风民情,是众多中华游子的梦里老家。

九江庐山西海,大小1600多座岛屿星罗棋布,夏季雨来,河湖丰盈,碧波万顷,湖边“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庐山西海

庐山西海

龟峰,“无山不龟,无石不龟”,金秋丰收,菊黄蟹肥,“江上龟峰天下稀”。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这一切最早发源于江西一条平凡的小道。小平夫人卓琳说:“通过三年的观察,邓小平更加忧思国家的命运前途。他的思想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坚定。这些,对于他复出不久即领导进行全面整顿,以及在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新时期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

共青城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一群青年人在阴冷的冬天里,堆火取暖,开荒搭房,打造了羽绒服世界级品牌,并将共青城建成一座青年之城、创业之城。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亲自倡导建设共青城并长眠于此。

“3461”是一组神奇的密码,为江西旅游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每位第一次到江西旅游的人,都要先走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占到了全省的60%。

站在一个新起点,我们对江西旅游有着美好的愿景:用点、线、面勾画出江西旅游的新画卷。“点是基础”,就是要打造精品旅游景点。以“3461”所代表的17个景区为核心,以200多个A级景区为外围,努力将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景德镇等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经典旅游景区。加大对海昏侯国遗址、御窑、篁岭、灵山、羊狮慕、樟树盐温泉等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打造桃花源等一批有区位优势和开发潜力的旅游空白点。“线是关键”,就是要连点成线,在省内开辟环鄱阳湖精华旅游线,井冈山、瑞金、于都、兴国红色旅游线,赣西爱情旅游线及古迹游,禅宗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多个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强的旅游产业集群。我们的梦想是:最终将江西全省真正建成一个“处处皆风景,处处可旅游”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江西旅游业崛起之路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赣鄱大地,“四大名山”巍然屹立:庐山雄奇险秀、井冈山红旗漫卷、三清山峰林奇观、龙虎山道教祖庭;“四大摇篮”红动中国: 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个千年”流芳千古: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渔舟唱晚,候鸟天堂;“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小桥流水,如诗如画;赣南客家围屋,民风浓郁,独具魅力。武功山、黄岗山、大觉山、灵山,山山钟灵毓秀、鬼斧神工;庐山西海、仙女湖、陡水湖,湖水碧波荡漾,赏心悦目。此外,婺源篁岭、上饶灵山、樟树盐温泉、安福羊狮慕、明月山小火车、中华贤母园、大余丫山、中国洞都等一批新开发的景区(点)也已投放市场,深受游客青睐。好山好水好风光,与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美丽乡村、闲适田园与古朴民俗风情相映成趣,历史文化与绿色生态浑然一体,江西可谓是一块自然天成与人文造化完美结合的旅游宝地。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做出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在全省上下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共识共为,不断推动江西旅游业大跨越、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主要旅游指标增长近5倍,在全国的排位大幅前移。在“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引领下,江西初步构建了“一核三片五城十县百区”旅游目的地体系和“三线八圈”旅游线路框架体系,逐步形成了以高位推动为引领、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集群发展为重点、以互利共赢为前提、以提升服务为抓手的旅游发展“江西模式”。

一、高位推动,深化改革

要把江西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必须坚持党和政府高位推动,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形成全面加快发展旅游的高度共识。

坚持高位推动,凝聚全省共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各地旅游工作,就加快发展旅游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判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旅游强省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并亲自为江西旅游进行宣传推介。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意见》,从土地利用政策、金融财政扶持、税费优惠政策、消费鼓励政策等方面促进旅游业发展。这些重大举措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加快形成了旅游业发展上下联动的领导力、产业融合力和区域合作力。

省委、省政府文件中特别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是旅游强省建设的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省直涉旅部门是重要责任单位,形成全省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区域协调并进的工作格局。全省各级组织积极呼应旅游强省建设的战略部署,纷纷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形成了设区市主要领导站在一线谈旅游、抓旅游、推旅游的良好氛围。各市市委书记、市长纷纷发表专门文章,畅谈发展本地旅游的工作思路,召开规格高、规模大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或工作推进会,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坚持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作为江西旅游业“顶层设计”的一线实践者,旅游管理机构的职能发挥是关键推力。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机构职能转变作为旅游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赋予省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战略规划、产业政策、综合协调、市场培育、公共服务、行业监管等方面职能。江西旅游改革为全国旅游改革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重要经验。

基于旅游产业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这一特征,建立了由省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文化等六个部门分管领导兼任旅发委兼职委员的制度;通过行政和市场两种方式,解决庐山、武功山等景区管理体制机制难题,建立大庐山市,推动国有旅游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成立武功山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武功山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组建江西省旅游集团,将省政府办公厅、省旅发委所管理的可经营的国有资产注入旅游集团,进行市场化运作;深化门票价格改革,先后推进了庐山“一票制”和明月山羊狮慕景区“一票制”。除此以外,全省旅发大会申办制度、旅游强省建设督查机制、旅游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年终全省旅游巡查、游客满意度调查制度等一套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成为旅游机构职能转变的有力抓手和生动实践,把统筹产业发展贯穿到旅游工作全过程。

二、加强宣传,打造品牌

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品牌已成为旅游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全省紧紧围绕“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形象,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营销推广活动,促使“江西风景独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

创新宣传模式。在全国首创推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特卖会全新营销模式,前往北京、上海、福州、厦门、西安等60多个城市举办特卖活动,让利热卖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了旅游品牌推广与旅游产品营销的结合;鄱阳湖中华龙舟大赛、“博动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推广、全球海选旅游体验师、篁岭晒秋、明月山万人泡脚等一系列创意宣传活动,央视等主流媒体进行报道,获得了极高关注,受到热捧;利用中央主流媒体、地方媒体、境外媒体等多种媒体,依托各大城市公车、橱窗、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平台,创办“江西风景独好”微博、微信公众号,出版《旅游画刊》,组织开展“全国主流媒体走赣鄱”“全国网络媒体江西行”“全国交通广播记者走进江西”“外媒看江西”等大型采访报道活动,大力宣传江西旅游,使“江西风景独好”更加深入人心。

丰富宣传内容。提出“江西风景独好”宣传口号,创作“江西风景独好”主题歌,组织编写“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系列丛书,出版“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画册和光盘,制作完善新版“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形象广告片,在央视和覆盖北京等21个城市CCTV移动传媒循环播放,不断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影响力。推进全省旅游“四个一”工程,要求各市、县和重点旅游景区推出一句旅游宣传口号、一本旅游宣传画册、一部旅游宣传片、一首旅游歌曲,极大丰富了“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体系。在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与发展峰会上,“江西风景独好”获评“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口号”。

扩大辐射范围。在宣传范围上,做到有层次、有侧重、有针对性地辐射更广地域,真正做到从“省域形象”到“世界影响”的提升。着重抓好“三个圈”的宣传,第一个圈是周边省会城市宣传圈,我们在江西西部湖南长沙、北部湖北武汉、东部浙江杭州、南部广东广州开展旅游推介会,吸引更多的主客源地游客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到江西旅游;第二个圈是全国重点城市及区域中心城市宣传圈,前往诸如北京、上海、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利用重点城市、中心城市影响力,辐射全国市场;第三个圈是海外宣传圈,在历届赣港经贸合作活动、两岸(江西)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活动期间,分别在香港、澳门、台湾举办“江西风景独好”推介会,并投放大量车身、橱窗广告。利用第三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第三届世界低碳生态经济大会等重要平台展示“江西风景独好”魅力。在马克思故乡德国设立展馆,在韩国首尔地铁宣传栏、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等投放“江西风景独好”宣传广告。

近几年“江西风景独好”口号不仅被定位为展示江西全方位对外形象的宣传口号,还被省直各部门在举办诸如微电影大赛、北京文化月等重大活动中都冠以“江西风景独好”为主题名。可以说“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已经成为江西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代名词,由旅游形象提升为江西整体形象,在国际国内旅游竞争中充分展示了江西特色、江西魅力。

三、市场主导,产业融合

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源是旅游经济高质量运行的核心支撑,又是未来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江西旅游市场化运作逐步成熟主要体现在旅游项目投资、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商品开发等多个方面。

江西旅游集团蓄势发力。针对我省旅游存在缺乏大集团无上市旅游企业、无大型旅游融资平台等问题,2014年10月,江西省政府批准组建江西省旅游集团,取消了行政级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混改,吸收大量社会资金进入,实行重点员工持股,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集团充满生机和活力。目前集团业务范围涵盖旅游饭店、旅行社、餐饮娱乐、国内外票务、景区开发、旅游地产、文化创意等各个领域并开始进入发力期,正在逐步构建盘活资产、整合资源、开发建设三大平台,致力于江西旅游业发展,调动各方积极性,加速成为引领江西旅游快速发展的“航母”和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孵化池”。省旅游集团与建行携手设立了我省首只市场化运作的江西旅游产业基金,现有资产超过百亿,收入过10亿,解决4800人就业,并上缴税收,实行了盈利。

社会旅游投资迅猛增长。投资不断增加,民营企业成为旅游项目的最大投资主体。万达、绿地、恒茂集团、铜锣湾、新恒基等国内知名企业,江铜集团、江西高速集团、江钨集团、南昌市政集团等省内大企业纷纷看好江西旅游,大手笔投资度假休闲旅游项目、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和商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投资额占全省旅游投资的1/3以上。

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提速。全省各地紧紧围绕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等复合型需求,以互动的理念、融合的思路、对接的方法,积极拓展旅游覆盖领域,大力培育旅游精品,逐步形成了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演艺旅游等种类多样,业态多元的旅游产业体系。比如,景德镇依托陶瓷文化,打造的古窑民俗博览区等一批独特的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景区脱颖而出;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将城乡建设与旅游融合发展,婺源、南昌凤凰沟、大余丫山等一批乡村游景点顺势崛起;积极引入演绎项目进景区,《梦里老家》《寻梦龙虎山》两台大型实景演出分别在婺源和龙虎山上演,赣江两岸微电影秀广获好评。

旅游商品开发初见成效。评选出“福寿富贵”“忆千年古瓷片”“青花胭脂红瓷具系列”“手绘青花茶具”“千年食品系列”“宣纸刺绣”等优秀获奖旅游商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品牌形象。通过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举办江西旅游商品博览会等特色活动,帮助企业开阔视野、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经过多方面的挖掘和推动,旅游商品发展有了新突破,一大批知名产品应运而生,深受群众喜爱。连续三届江西旅游商品博览会顺利举办,展会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影响不断加深,现场交易愈加火爆,活动设置精彩纷呈,商品精品多元荟萃,为全省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了精准的导向性,引领全省旅游商品文化、科技、设计全方位创新。

四、集群发展,转型升级

“散客时代”的到来,使得“自驾、自主、自助、自费”等开放式旅游成为主体,一直以来以旅游功能区和旅游六要素配套建设为主体的局面已经悄然改变。江西适时提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打破传统旅游门票经济制约,促进旅游转型升级,有机融合一产、二产、三产,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形成区域发展的共赢局面。

产业集群,开辟了旅游发展新路径。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农业、物流、旅游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第一次把旅游纳入全省四大产业集群板块,集中政策措施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全省围绕最具代表性的“3461”景区(即四大名山、四大摇篮、四个千年以及一湖、一村、一海、一峰、一道、一城)及部分重点旅游县,布局打造35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编制《江西省旅游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将其分成景区依托型、县域发展型、城区集聚型、文化主题型、综合项目型等5大类型,召开全省旅游重点产业集群推进会议,建立“八个一”的工作启动机制,着力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在全省顶层推动下,各地围绕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涌现了一批可圈可点的发展典型。在鹰潭龙虎山景区周边十公里范围内,集聚了包括逍遥宫、上清镇、水上旅游、悬棺表演、《寻梦龙虎山》实景演出等20多个大型旅游项目,既突出重点,同时显示出整体资源整合效应。

完善设施,建设“一路三道五中心”。江西十分注重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积极推动“一路三道五个中心”建设。“一路”就是高速公路到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没有最后一公里,就没有旅游景区的繁荣发展。“三道”是索道、栈道、游步道,把景区内各景点联系起来,集交通与观光为一体,使景区配套“锦上添花”。“五个中心”指为提供智慧旅游和信息服务的游客中心、提供饮食和住宿服务的食宿中心、晚间提供休闲娱乐的演艺中心、满足商品购物需求的购物中心以及提供多层次多角度观赏平台的观景中心。截止到目前,在建或建成的景区索道有15条,建成景区栈道25000米。推出了“旅游厕所革命先锋行动”,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3000座。

转型升级,加快旅游标准化创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旅游强省之本。围绕旅游强省目标,江西提出旅游产业升级的四个路径,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整体开放开发转型,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观光并重转型,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旅游景区由粗放型建设向标准化建设转型。其中,旅游业的标准化建设更是被摆放在突出位置。近几年,江西从未停止高等级A级景区的创建力度,5A级景区由2010年的2个增加到2021年的13个,进入全国前4位,篁岭等地也已进入5A景区预备名单。同时,不断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农家旅馆、旅游生态设施、旅游生态行为、旅行社星级、导游员星级和旅游强县评定等多个省级地方旅游标准,三清山、江西宾馆、星子县、上饶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等积极参与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

五、抱团出海,互利共赢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旅游业更是区域一体化中的先导产业,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开拓互利共赢局面,必须加强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景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旅游合作。

景区抱团,联合推介。根据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及区位相近的便利性,江西大力推进景区之间跨区域旅游合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清婺景”旅游线路。三清山、婺源、景德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旅游产品各具优势,资源差异性明显,淡旺季互补性强,且相依为邻、高速互连、交通便捷,自驾车程在一小时以内,涵盖“名山”、“名村”和“名镇”,看点丰富、产品多元、内涵饱满,可以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多种需求和体验。在联合推广抱团营销战略取得成功后,不少景区相继展开合作,庐山风景区、三清山风景区、婺源风景区、景德镇古窑景区在江西风景独好的大品牌下确定了“醉美赣东北”的市场推广主题;宜春明月山、萍乡武功山、新余仙女湖成立赣西旅游营销联盟,推出赣西旅游专列、大团、包机等旅游产品,南昌、九江、抚州携手开展旅游营销,联合推出热门景点套票和特价旅游线路。

省域合作,开放共赢。江西全力参与浙皖闽赣四省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四省交界、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等优势,建立统一的政策推进平台、规划实施平台、生态保护平台、着力完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旅游精品线路,试行区域景区联票,联合组团宣传营销,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尤其是尝试争取打造旅游特区保税区、落地签证政策等,积极推动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凸显区域旅游整体优势。赣州、吉安与广东、福建、湖南加快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同时,我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等更大区域、更广范围、更深领域的旅游合作,借船出海,让江西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

六、培养人才,服务至上

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生命线”。这几年,江西始终注重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强化旅游市场整治。从职能转变出发,建立江西省旅游市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17家省直部门联合成立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办公室,通过定期联席会、联合执法、加强案件督办、信息共享与通报,推动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时期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采取联合执法、实地检查、听取汇报、核查资料等“组合方式”,打击严重扰乱旅游市场持续的非法行为;通过建立“红心导游联盟”“旅行社诚信先锋联盟”“游客理赔基金”等方式,构建旅游文明诚信保障体系。

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省旅发委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江西公司、中国移动江西公司、中国联通江西公司合作,联合推进江西省智慧旅游建设。启动智慧旅游岛(游客电子服务中心)、江西省旅游门户网站、江西省旅游微信平台、江西省旅游B2B网络分销平台(E通道)、江西旅游在线培训平台等五大项目建设。江西风景独好官方微信总阅读数超过1000万次、总转发数超过50万次,江西风景独好官方微博总发2.8万余篇。同时,打造全省旅游微信矩阵,提供实时咨询服务,“江西风景独好”官微、上饶旅游、龙虎山、三清山等旅游微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居全国前列。

培养旅游精英人才。在全国首创了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旅游人才新模式,省旅发委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联合开办“金牌讲解班”,培养的学生在省内外旅游及相关单位,实现100%就业;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推进旅游强省建设高级研讨班;与江西财经大学共同开办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班;与旅游院校、饭店协会、酒店人网合作举办旅游饭店总经理岗位职务培训班、旅游饭店餐饮岗位职务培训班;与设区市旅游局合作举办旅行社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班、旅游饭店总经理岗位职务培训班;与上海市共同举办沪赣两地旅游饭店总经理培训班等,促进全省旅游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开展“寻找最美导游”活动,通过寻找和评比,最美导游全省巡回演讲等活动,形成社会关注的热点,展示江西旅游的新形象。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但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全国旅游先进省市如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如还有较多的旅游空白点,入境游人数不多,基础设施滞后,大型龙头企业缺乏,人才“短板”突出,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必须在大好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弱项,坚持问题导向,登高望远,苦炼内功,补齐缺失,再上层楼。

踏遍青山人未老,江西风景独好。江西有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有过去良好的工作基础,江西旅游人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开拓江西旅游强省建设新境界,走在全国全域旅游、优质旅游的前列。

重点景区:旅游业的龙头与标杆

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婺源江湾、景德镇古窑、宜春明月山、瑞金共和国摇篮、抚州大觉山、上饶龟峰等十大5A级景区是江西省重点景区,在江西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江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接待服务能力的标杆,也代表了江西旅游的整体形象,体现了“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核心价值。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绿色崛起,必须充分发挥重点旅游景区的龙头和标杆作用。

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

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

一、重点景区是旅游崛起的龙头

近年来,江西不断加大重点旅游景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宣传营销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全省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十大重点旅游景区占到江西旅游人次和收入的四分之一,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对推动旅游强省建设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只有协调推进,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如果深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旅游六大要素的重要性或者说地位是不一样的。毫无疑问,在六大要素中,“游”是第一位的,没有“游”,其他要素无从谈起,也就谈不上什么旅游业。江西重点旅游景区承载了大量的游客,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是“游”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

重点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地区有重点旅游景区,那么,这个地区的旅游业一般发展得比较好。江西旅游资源丰富,但重点旅游景区的规模和质量仍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旅游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在全国的排位。作为旅游核心吸引物的重点旅游景区,是游客之所以访问一个地区的主要因素,一个地方重点旅游景区越多、品质越高,吸引的游客越多,带来的衍生旅游消费就越多,旅游的乘数效应就越大,带来的综合收益就越高,从而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所以,通过看一个地区拥有的重点旅游景区数量及其建设管理水平,就可以看出这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程度。

重点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当前,江西旅游产业要提升发展水平,把以观光旅游为主转变到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并重,就必须由粗放型旅游向标准化旅游转变,由中低层次旅游向提供优质旅游供给转变,由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必须以高品位、高效益的旅游景区作支撑。而重点旅游景区作为江西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资源品质优、生态环境好、发展水平高,已经具备了转型升级的基本条件,是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重点旅游景区是彰显地方形象的重要品牌。形象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通行证,是吸引要素聚集的强磁场。重点旅游景区所代表的地方形象是最生动的,也是视觉冲击力最强、最容易传播的。因此,重点旅游景区是地方形象的名片,是树立地区文明形象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地方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抓好重点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建设,能够向游客充分展示赣鄱大地的厚重文化、秀美山水、淳朴民风、发展活力和新时期江西人民的崭新风貌,使更多的人加深对江西的了解,加强对江西的关注。

重点旅游景区是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重点旅游景区是珍贵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重点旅游景区作为影响力最强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各种不同人群来此活动,提升所在地的消费活力,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重点旅游景区拥有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利于提高景区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带动地方建设,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带动周边土地升值;重点旅游景区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为当地群众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篁岭晒秋晒“丰收”

篁岭晒秋晒“丰收”

二、重点景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标杆作用

重点旅游景区知名度高,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都比较好,应充分发挥其标杆示范作用,引领江西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加强品牌打造,当好江西旅游的标志物。重点旅游景区是江西旅游的重要资源,也是展示江西旅游的重要窗口,重点旅游景区要增强宣传促销意识,树立大市场、大营销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客源市场,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口碑,成为江西旅游的标志物。

科学规划建设,当好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的示范者。重点旅游景区要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景观资源特色,编制相应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法规效力。规划要立足高起点、高品位,开发建设要合理布局、精心包装,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全省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完美结合的标准制定者和示范者。重点旅游景区要做持续快速发展的领头羊,就必须协调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提升管理服务,当好一流旅游产品的引领者。重点旅游景区应大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文明环境;进一步完善景区公路、引导标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和其他公共服务体系,严厉打击旅游景区周围拉客卖票、尾追兜售、占道经营、黑导拉客、宰客、欺客等现象,通过培训引导和督促监管,在重点旅游景区营造一种诚信经营、热情好客、安全有序和舒适温馨的氛围,做江西一流旅游服务的引领者。

强化整合拓展,当好旅游强省建设的排头兵。努力促进包括景区在内的旅游要素的整体融合,鼓励重点旅游景区企业进入相关要素产业,推动重点旅游景区与旅行社、交通企业、旅游饭店等旅游相关企业的联合,形成产业链条,走一条集团化联合发展的路子。加强与新景区的合作,通过资本运作、联合经营、合作推广、共同营销等方式,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走一条以大带小、以强扶弱整合发展的新路子。

三、全面提升重点景区建设和管理水平

要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实现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品位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新突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抓落实、求成效。

以创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加大品牌创建力度。5A级景区是旅游景区的最高荣誉,创建5A级旅游景区既是提升景区品质、打造景区品牌的需要,也是提高景区知名度、增强旅游吸引力的需要。一是确定目标。现有5A旅游景区,代表了目前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但不是评定了就一劳永逸,还要继续提高,做得不好还有群众反映、暗访、警告甚至摘帽。婺源篁岭等景区,要确立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以创建工作为契机,补齐短板和弱项,有效提高景区的综合发展水平。二是明确任务。要紧密围绕创5A目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管理办法,制订创建方案,认真查找不足,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人员,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抢抓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加快创建步伐,采取得力措施,力争早日创建成功。

以企业混改和上市为突破口,加大旅游产业融资力度。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大量的建设资金,有利于明晰产权、规范管理,推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益于更好打造景区的核心吸引力、扩大经营规模、优化经营环境,更好保护景区资源;有利于树立景区的品牌,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景区的影响力。江西旅游集团等大型旅游企业要加大融资工作力度,通过地方债券、出让股权、招商等形式筹措发展资金。

以继续申报世界遗产为着力点,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品质。申遗是江西旅游走向国际化的关键步骤。江西现有7处世界遗产。黄岗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三清山、龙虎山、龟峰是世界自然遗产,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和崇义上堡梯田是世界农业遗产。今后,还要做好景德镇御窑遗址、赣南围屋、婺源古民居和鄱阳湖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关于世界遗产申报的程序,做好遗产资源价值的论证和申报材料的准备,以进一步扩大江西在全球和全国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提高景区管理效率。进一步理顺景区管理体制,破除“一山三治”“一湖多管”,实行统一治理,推进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优化组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创新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重点旅游景区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快江西旅游空白点的开发

要建成处处可旅游的全域旅游示范省,必须提供更多的优质旅游供给,每开车半小时能看到新景区。旅游景区建设是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江西的旅游景区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成功打造的一批产品成熟、配套完善、品牌度高的老牌景区,约有30余个。其中,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四大名山和婺源、景德镇古窑等5A级旅游景区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已有一批新兴崛起的3A以上旅游景区,约有300余个。如篁岭、文昌里、武功山、灵山、丫山、庐山西海、大茅山、渼陂村等景区也跻身知名景区行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游客的广泛认可。三是还有一大批观赏休闲价值很高、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景区景点,约1500余个,她们就像待嫁的女儿,养在深闺人未识,至今基本没有什么人来旅游。如铜钹山、葛仙山、陡水湖、桃花源、太乙村、古蜀地等,这些景区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一旦出世,必将惊艳世界,大幅增加江西的旅游人数和收入。

一、加快旅游空白点开发势在必行

1、打造新看点的需要。以四大名山为代表的老牌景区一直是江西的主要旅游观光点,很多游客耳熟能详,也多次游赏。但是游客总有喜新厌旧的心理,他们来江西总期望有新的探索和发现。为此,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江西还需要在景区建设上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打造新看点和新亮点,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这些旅游空白点资源独特,进入市场后,必将吸引游人的目光,为江西旅游锦上添花。

2、拓展新空间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强劲增长,旅游市场规模日益扩张,景区供给不足的局面将成为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当节假日,国内很多著名的景区游客爆满,大大超过景区的接待容量,景区不得不亮牌限客。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快拓展新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空白点的不断开发,江西旅游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游客来江西旅游的选择会更多,范围会更广,兴趣也更浓。同时,新景区也能分流一部分客人,有效缓解高峰期老景区的容量压力。

3、培育新增长极的需要。提高旅游接待人次、增加旅游收入、提高旅游质量仍然是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快旅游空白点开发,着力打造一批社会广泛认同的新精品景区,使江西旅游景区功能更完善、旅游线路更精彩、旅游产品更丰富,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份额,提高旅游综合收入,提升旅游质量,培育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婺源旅游人次每年超过2000万,新景区灵山一年直接收入超过2800万。由此可以预测,如果江西每年开发建设20个左右的旅游空白点,每个景区年接待游客按100万人次计算,则全省一年就可迅速增加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

二、江西旅游空白点的基本特点

江西旅游旅游空白点数量众多,资源禀赋优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整体上看,呈现以下特点:

1、种类多。涵盖了山湖城村等不同形态,囊括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厚土等不同主题。既有名山,又有大川;既有溶洞,又有瀑布;既有民国村落,又有当代新城;既有红色经典,又有古色遗存;既有佛道圣地,又有主题园区。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景区,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山岳型景区就拥有花岗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森林泉瀑等不同特色的景观。众多的资源类型可以开发特色各异的旅游产品,能满足不同的游客需求。

2、分布广。江西市市有名山大川,县县有旅游景点。从赣北鄱湖之滨到赣南庾岭之麓,从西面的罗霄之侧到东面的赣闽边界,11个区市都有旅游空白点。其中比较典型的旅游空白点有,德安义门陈、铜鼓天柱峰、梅关古驿道、南城麻姑山等。这些旅游空白点的开发将高密度覆盖江西全境,提速旅游发展,为江西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3、体量大。江西旅游空白点规模宏大,具有很强的游客承载力。如分宜中国洞都村有36个溶洞,被专家称为“万洞之都”;梅岭、军峰山等6个景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大茅山面积达143平方公里;铜钹山横亘于赣浙闽边陲,面积达312.4平方公里;陡水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蓄水量8亿多立方米,是西湖的五倍,有427个形态各异的湖湾和42座星罗棋布的岛屿。巨大的资源体量为旅游开发留下了广阔空间。

4、品位高。江西旅游空白点资源在全国都具有很高品级。桃花源是陶渊明创作《桃花源记》原型,太乙村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政府军政要员休闲度假别墅群,两地都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组成部分。铜源峡是梅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景区之一,其十里峡谷汇聚了水碓群、瀑布群、梯田群和象石群等独特景观,国内罕见。南矶山是国际级重要湿地,也是全国唯一位于省会城市的湿地,湿地与候鸟景观颇具代表性。

5、后劲足。大部分旅游空白点交通区位好,资源品质高,已有一定的建设基础和市场知名度。随着旅游开发建设的深入,这些景区将吸引大批游客,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如西海湾是山水武宁的精粹;丫山景区瀑布连群,景区成长前景十分广阔;乐平怪石林是华东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景致最集中、景观最美丽的石林;百丈山是禅宗“天下清规”发祥地,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一经开发,将引领江西宗教旅游的发展。

三、加快旅游空白点开发的基本策略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应牢牢抓住并着力破解制约旅游空白点开发的核心问题和重点问题,以打造高品位景区为目标,加快旅游空白点的开发,使之成为江西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1、高起点规划。景区规划是景区发展的百年大计,好的规划是景区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根本保证。应十分珍惜祖宗留下的优质资源禀赋,坚持宽视野、大思路,围绕打造一流景区目标,高起点规划建设精品景区。要构建以旅游总体规划、保护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为主的旅游景区规划体系。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产品开发与项目策划要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产业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要突出合理性与针对性,规划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要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要加强规划执行力度。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程序,用规划指导景区开发建设。各种开发和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景区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不能随意更改。

2、高标准建设。建设是景区开发的关键环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景区质量。应对标国家5A级景区建设好新景区。大力推动项目建设。立足自身的资源特色,依托景区核心资源,打造优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高标准配套景区基础和服务设施。应严格按照高等级景区要求,建设人性化、生态化的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游步道、标识系统、环卫和安全设施;配套特色化、品质化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设施。景区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就地取材。应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位。一定要防止景区的同质化倾向,不要把景区的特色化曲解成人造化,特别要防止建设性破坏,最好的景区是适度的建设和自然的回归相结合。

3、高强度宣传。好货靠巧卖,好景要推介。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江西的很多景区资源品位很高,但市场知名度却与之不相匹配。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宣传营销上有创新和突破。要找准定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形象驱动时代,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应抓住自身特色,找准自身定位,对特色资源和主打产品进行提炼,塑造出有招徕力、吸引游客眼球的响亮主题形象推向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营销。要加强旅游宣传创意。善于利用各种体裁制造新闻焦点,形成社会关注点、大众兴奋点和旅游热点。近些年“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成功打造,就是得益于创意宣传。要多渠道宣传。随着科技的发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已远不能满足旅游宣传营销的需求。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平台等互动性好、性价比高的新媒体将成为创意营销的又一着力点。应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在主要客源地市场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旅游宣传,全方位、高密度、多层次地推广景区,努力形成广播电视热播、报纸杂志热炒、网络网民热议、社会各界关注、旅游市场兴旺的良好局面。要创新旅游节庆活动。江西对旅游节庆活动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全国红色旅游联盟盛会,中华龙舟大赛暨鄱阳湖国际龙舟文化节,宜春CCTV中秋晚会和模特大赛,井冈山国际杜鹃节,婺源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应进一步依托丰富的资源,创新举办一批富有新意和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展现景区魅力,提升景区知名度。要加强合作。加强景区与媒体、景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建立市场营销联合体,互为宣传的载体和窗口,联合促销,利益共享。

4、高水平管理。应按照“因地制宜、统一管理、责权一致、精简高效”的原则,探索设置重点旅游景区管理机构,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实施高效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提高旅游景区经营运作的市场化水平。要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管理的新模式,对有条件的景区,积极探索成立旅游股份公司,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协调各方利益,整合旅游资源,包装旅游产品,促进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市场开拓。要推进智能化管理。逐步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智慧旅游建设,普及景区智慧预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票务系统、GIS综合管理系统、GPS定位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推动旅游管理高质高效。要依法管理。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监督管理和统筹协调;加大执行和监管力度,避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情况。

5、高质量育才。人才是旅游业能否成功的根本。现在我们的问题是管资源的人多,懂专业的人少;搞行政的人多,懂经营的人少;搞后勤的人多,做产品和市场的人少。要积极引进一批景区规划、科普教育、创意策划、宣传营销、电子商务、导游讲解等方面的旅游专业人才,充实旅游景区从业队伍,优化景区人才结构,建设一支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化团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各类人才充分实现其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新业态的不断出现,需要旅游服务人才思维和技能不断提升。应加快旅游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多派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鼓励有条件的景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依托这些机构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

6、高效率保障。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开发空白点,不能都靠政府投资。要加强旅游招商,大力引进具有文化情怀、资本实力强、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和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客商、大财团,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努力提高旅游景区利用外资的层次和规模。同时,探索旅游景区资本运营新途径。应在不断提高信用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银行贷款、融资担保等形式获得建设资金。

打造旅游产业集群

全域旅游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做好景区景点,这是发展旅游的基础;二是连点成线,因为游客到一地不可能只看一个点,必然要看距离较近差异化的几个点,如清婺景线,即三清山、婺源、景德镇,一个是山水旅游,一个是乡村旅游,一个是文化旅游。三是将点连成片,这就是打造旅游集群。最后是扩充到全社会,走向全域旅游。所以说,我们不可能跳过产业集群发展全域旅游。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内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交互关联性企业及相关机构,基于专业化分工要求和共同的发展目标,以相对集中、相互配套、相互依存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一般在20公里范围内可以聚集几十个差别化的旅游企业和单位发展旅游产业。

一、发展产业集群是做大旅游产业规模的需要

做大总量是全域旅游的必然结果。在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做大总量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旅游企业和有效产品与服务的数量。近年来,江西旅游呈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产业规模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影响产业规模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旅游企业少、体量小、经营分散、产业缺乏配套等。在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做大总量首要的任务就是扩大旅游企业和有效产品与服务的数量。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强化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吸引更多的涉旅企业加入旅游发展行列,从而使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得到完善;有利于集中有效资产、集聚可流动资本,握紧发展拳头,推动新的旅游空白点、新兴旅游业态和产品的整体开发;有利于强化旅游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和无缝对接,实现节约成本、相互服务、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大量事实证明,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是做大旅游经济总量、提供优质旅游供给、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发展全域旅游,建设产业集群,有利于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实现集约发展和标准化建设,推动高等级景区的创建;有利于推动旅游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提高旅游发展的带动力和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相关联的大批中小企业集聚联合、抱团取暖式发展,增强凝聚力和生命力。通过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将旅游产业的“六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增强开放开发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实现旅游与文化、体育、城建、环保等要素的融合,挖掘旅游资源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开发有需求支撑的丰富多彩的业态和商品服务供给,进行优胜劣汰,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品质、水平和档次。

三、发展产业集群是增强旅游发展活力的需要

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是长期制约江西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一些地方、一些景区仍存在条块分割,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通过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用市场化、企业化的办法,建立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强化旅游企业、旅游跨区域的互利合作,打破旅游资源行政割据,逐步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驱动主导的转变。同时,通过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推动集群内部企业的机制体制创新,形成以资产为纽带,促进产业资本化、证券化,实现企业的兼并重组和优化,有效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逐步使集群发展成为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增强整个集群的发展活力和动力。

四、发展产业集群是唱响江西旅游品牌的需要

品牌建设是全域旅游之魂。从2011年以来,全省把“江西风景独好”作为江西整体形象品牌来打造,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江西风景独好”已唱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外,受到了广大游客的认知、情感认同和普遍好评。但从微观上看,我省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景区品牌很少,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就更少。知名景区品牌、企业品牌是重要的旅游知识产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江西当前的一大短板。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在聚力发展、丰富产业体系、壮大实力的基础上,统一集中创新品牌,集中拓展品牌的内涵、集中开展品牌的营销推介,有利于迅速提升一批旅游景区和企业的品牌渗透力、形象力和影响力,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景区、企业知名品牌,从而在旅游品牌上形成“1+N”的品牌体系,全面提升江西旅游发展的品牌新优势。

五、发展产业集群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1.坚持规划引领。规划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和先导,没有规划引领的发展是盲目的。规划既要明确发展目标、措施,也要确定具体项目建设,保证规划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与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真正使规划成为指导当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遵循和纲领性文件。

2.完善产业体系。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和壮链,形成上下左右联系紧密、专业分工协作紧密的完整产业链,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要强化集群企业间、项目间的配套,每个产业集群一般要求形成主营企业、配套企业、服务企业、研发机构、金融机构等完整的产业组织体系,使每个企业都能提高工作效率、高效运转。特色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名片。每个产业集群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除强调景区景点建设提升的差异化外,尤其要注重文化演艺娱乐项目的特色化、休闲项目的特色化、饮食项目的特色化、购物市场的特色化,使旅客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极大地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引领。一般来说,在产业集群中,有好的龙头企业支撑,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配套企业来落户,产业集群推进的速度就快,就容易取得成效。要把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在每个产业集群中,要有效遴选一批优势项目,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旅游经营企业和旅游投资企业,开展旅游定向招商和专业招商,积极引进有实力的龙头和骨干企业,并力争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聚集效应。要着力培养一批本土有实力、有发展前景的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做大做强,使其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

4.有序推进旅游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产城融合,是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园区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范畴,进行科学布局、科学定位,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要引导旅游商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健康娱乐企业、文化演艺企业、专业市场向园区集中,提高园区的产业配套水平。要加强基础平台建设,改善园区道路、通讯、水、电、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增强产业园区的基础承载能力。要适应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要求,注重园区特色化建设,争取实现一个园区一个特色,一个园区一个品牌。要做到集约化经营,提高园区的土地利用率。

5.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构关联企业的联系、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带来了契机。要推动景区景点的管理体制改革,彻底改变一些景区景点长期处于“块块分割”的局面,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产业集群的公司化运作模式,在产业集群内部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此基础上,在产业集群内部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资产运营、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服务标准、统一智慧旅游建设、统一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在产业要素上的聚集、在经营上的集约、在发展上的聚力,形成产业集群的“形、气、核、魂”一体。支持各产业集群开展跨区域联合,相互投入、联合营销、开辟旅游线路,结成发展战略联盟和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6.毫不松懈地开展5A级景区创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要以创建5A级景区作为重要目标,做到高标准建设,毫不松懈地扎实推进创建的各项工作。一个5A景区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当前要重点抓好篁岭等的创建工作。主管单位要加大对创建的投入,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为创建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7.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和使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关键在人才。要把旅游人才培养和使用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省内各高校的优势,不断创新“政、校、协会、企业”协同培养旅游人才的新模式,加快培育应用型、复合型、跨国型的高级人才和适用人才队伍。要完善人才的使用机制,真正让懂旅游会管理的人才来搞旅游,逐步推行旅游全员上岗资格认定制,逐步推行旅游一线管理人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真正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依法治旅的创新性探索

2019年11月27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江西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定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第一部旅游者权益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是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依法治旅的一次创新性探索。《条例》的出台,对于打造“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提升旅游法治化水平、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都将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一次回应人民群众呼声的科学立法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各地旅游产品、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提升,公共交通、景区服务、购物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程度改观,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和高等级景区数量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旅游者的体验感获得感得到明显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景点的硬件建设水平亟待提高、旅游服务等软件建设有待改进,旅游监督执法、旅游经营者责任、旅游者权益保护等法规规定较为笼统,以致旅游市场拉客宰客、诱导消费以及不当竞争等现象时有发生,并得不到及时规范有效的处理,这不仅直接侵害了当事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也间接给当地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旅游服务需求,切实解决旅游者权益保护的痛点难点,破解现行法规对旅游者权益保护较为原则、对旅游消费争议解决相关条款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江西将推动制定出台《条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决心通过法治方式,让旅游者在江西乐享旅游、放心消费。省人大常委会及相关部门主动深入景区一线和旅游经营场所实地调研,听取基层涉旅部门、旅游一线从业者和游客的意见建议,与干部群众深入访谈交流,并在江西人大新闻网公布了草案及其说明,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民意民智。从条例的制定目的与过程来看,都充分体现了回应人民群众呼声、科学民主立法的立法原则。

这是一次导向鲜明、特色纷呈的立法探索

《条例》共七章五十三条,内容涵盖了旅游者权益保护的方方面面,不仅进一步明确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而且在强化旅游者权利的保护作了许多探索和创新,将各地探索的行之有效的维护旅游者权益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法规。总体凸显了四个鲜明导向:

问题导向。 《条例》针对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员素质不高、旅游经营不规范、诱导购物、退购困难、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等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规定:旅游经营者发布的旅游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不得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旅游产品和服务等应当明码标价,并以明确的方式告知旅游者。旅游过程中,临时增加购物场所、付费项目或者变更旅游线路、增减景点的,应当经全体旅游者书面同意等。

实践导向。 《条例》主动顺应新时代旅游发展新变化,针对自驾游、徒步游、研学旅行以及民宿、旅游网络交易平台等旅游新业态作出具体规定,突出对旅游者在新兴旅游业态中的权益保护,规定:从事旅游民宿、家庭旅馆经营的,应当办理注册登记,并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对治安、消防、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要求;旅行社承办研学旅行的,应当为依法注册的旅行社,且连续三年无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记录、经济纠纷及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等。

创新导向。 《条例》紧密结合江西实际,创新规定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走在全国前面的制度规定,主要有:一是创新设立旅游专项理赔金。在总结婺源等地解决旅游购物退货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规定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旅游专项理赔金,对旅游者在旅游购物场所购买商品后,认为商品不合格或者存在质价不符情形,三十日内要求退货,旅游经营者拒绝退货的,由政府专项理赔资金先行赔付。二是创新设立旅游法庭等旅游纠纷调解机构。规定在重要旅游景区及游客集散地,可以设立旅游法庭、警务室以及由人民调解员、旅游协会成员、志愿者等组成的旅游调解委员会,快诉快结旅游活动中发生的纠纷矛盾,及时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

从严导向。 《条例》针对各类侵犯旅游者权益的行为,分别设立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依法从严从紧要求把握,规定:旅行社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的,由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一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旅游者或者其他旅游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

全社会共同努力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立法不易,施法更难。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一部法规得不到很好的实施,规定得再好,也将成为一纸空文。希望各级人大、政府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单位共同努力,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营造浓厚的依法治旅氛围,推动旅游者权益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按照监督法的要求,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各种监督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政区域内旅游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实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履行好职责,推动《条例》的各项规定发挥作用。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游客互动”的旅游者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旅游者权益保护特别是先行赔付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旅游者反映强烈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购物等问题,不仅要依法及时处理,更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做好警示教育。

各新闻媒体可通过新闻报道、制作专题片、公益性广告等形式,多渠道主动宣传《条例》,积极引导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及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切实增强法治意识,为贯彻实施好《条例》、加快建设旅游强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金牌讲解班的标准与启示

从2012年起,江西先后在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开办金牌讲解班,目的是为江西量身定制高端导游讲解人才,使全省旅游服务水平提档升级。5年多来,三所高校在优秀生源选拔、培养方案优化、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团队打造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开创了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培养旅游人才的新模式。

金牌讲解班

金牌讲解班

一、开办金牌讲解班的意义

开办金牌讲解班对于破解旅游人才瓶颈、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化、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办金牌讲解班是加快全域旅游的迫切需要。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当今旅游产业经济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业发展水平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近年来,江西提出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绿色崛起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需要一流的人才做支撑。但是目前全省旅游行业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领军性人才、国际化人才普遍不足,各种新型人才缺乏。开办金牌讲解班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高层次旅游讲解人才不足的难题。

(二)开办金牌讲解班是推动高等教育特色化的有益探索。当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高校分类管理和特色办学已在国家层面引起重视,特色型大学、特色化专业正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开办金牌讲解班,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需求紧密贴合,通过专业化、系统化培养,很好地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两层皮”的矛盾,为江西今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端人才探索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径。

(三)开办金牌讲解班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直接上岗的能力。开办金牌讲解班,通过设立实训、实习、实践基地,金牌讲解班的学生不仅能直接上岗,更能凭借“科班出身”,毕业即持有国导证等优势迅速成为行业尖兵,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明确金牌讲解班学生的培养标准

(一)俊美的形象。导游是面对面的服务,既要提高内涵,又要注重形象,这是必备条件。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对周围人的印象,从映入眼帘一刻开始到完成一次神经反射,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只需要0.38秒。因此,外表和形象往往决定了游客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常常关联着游客的信任,一定程度上也会左右他们在旅游活动中的判断和认知。

(二)精湛的才艺。讲解工作是一项要求很高的综合性工作,直接面对众多的游客,远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背一背导游词、讲解词那么简单。好的讲解员,不仅应使讲解具备知识性,还应使讲解充满乐趣,关键时刻还敢于唱独角戏。“金牌讲解班”的学生,个个都要能歌善舞,能演奏乐器,有一些拿得出手的才艺。赣南师范学院要求金牌讲解班学生在掌握普通话和英语讲解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1~2种方言(客家话、粤语、赣方言等),这也是独特的才艺。

金牌讲解班学员

金牌讲解班学员

(三)优雅的气质。旅游从业人员的谈吐、举止等礼仪行为是建立融洽的客服关系的前提。优雅的气质是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江西师范大学专门开设形体、礼仪、声乐、文化等课程,由省内外相关行业领域的知名人士进行授课和强化训练,使学生由内至外的气质有了明显提升。

(四)深厚的底蕴。文化是旅游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也是不可持续的。江西自古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陶瓷文化、节义文化、建筑文化等传统文化都具有世界影响,这些都是江西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作为金牌讲解班的学生必须充分吸取江西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讲好江西故事。同时,不同的游客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不尽相同,讲解员的文化知识要全面,要成为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水平的杂家。

(五)娴熟的技能。“山水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这是对旅游讲解工作重要性的最好诠释。但是“一年拳,两年腿,十年才练一张嘴”,讲解技能是需要反复训练的。比如,好的讲解员应知道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留包袱和解包袱,怎样高潮迭起、好戏连台,怎样悬念丛生,救人水火,怎样设置矛盾,迎刃而解。同样一幅风景,同样一篇解说词,为什么优秀导游讲解,听上去就津津有味,有的人讲解听上去就索然无味,这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讲解技能。

三、认真总结金牌讲解班的经验

金牌讲解班以服务于全省旅游产业大发展为目标,突出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形成了江西旅游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受到中央和国家部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中国旅游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做了专题报道。

(一)人才培养成效好。通过政府、企业、高校、行业协同培养,金牌讲解班的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多次获得全国、全省导游、讲解各类大奖,充分展示了金牌讲解班的办学成效。

(二)学生就业率高。素质的提升有力促进了金牌讲解班学生的就业。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首届毕业班就业率均为百分之百,就业去向分别为井冈山、三清山、婺源、深圳国旅、南方航空公司等知名景区、旅游企业。中国青年报还专门以《金牌讲解员:一个毕业生5个单位“抢”》为题对金牌讲解班学生的高就业率进行了报道。

(三)带动江西旅游形象大提升。金牌讲解班开办以来,全省重大政治活动、重大旅游会议、重大接待工作,经常性邀请“金牌讲解班”学生承担讲解任务,获得广泛好评。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举行期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第一届和第二届金牌讲解班共50名学生负责担任本次旅游盛会的志愿者工作,以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国家旅游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主管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同志称赞学校金牌讲解班办得好,有示范引领意义,应在全国推广。几年来,金牌班的同学们就像一粒粒珍珠洒落在江西各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采,有力促进了江西旅游业发展。江西日报以《金牌讲解班为江西风景添彩》为题,对金牌讲解班学生毕业后为江西旅游做贡献进行了报道。

(四)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推广。办班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特色培养、定单式打造,得到市场追捧,且人才是高质量的。目前,“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模式已辐射至高校其他专业办学,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办的“瓷板画班”、“九洲制药班”、“庐山西海班”等。

通过几年的办学,金牌讲解班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优质的生源是前提。学生的生源质量是金牌讲解班成败的关键。在生源选拔过程中,打破学科专业限制、学校限制,坚持优中选优。有的学校还采取第一、第二专业齐头并进的办法,在音乐、外语、传播、播音主持等专业低年级学生中招录优秀学生,形成了金牌讲解班特有的选拔机制。

强大的师资是保障。各个学校不但把本学校最强、最专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金牌讲解班的教学中,还邀请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各路精英参与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与鲜活实践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比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采取双聘双师,面向全国旅游行业特聘一批专家、学者和一线高级管理人员,建设“金牌讲解班专家师资库”,打造一支稳定的、专兼职融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按需施教和面向市场是路径。始终贯彻按需施教的教育理念,注重结合培养目标编写新教材,坚持“学校和企业互动、专业与市场接轨”的原则,把产业发展、市场主体的用人需求及所需的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让学生在校园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按照市场具体岗位要求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实习中与拟就任的岗位无缝对接,毕业后很快能够胜本职岗位。比如,江西师范大学探索建立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着力建设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明月山、婺源篁岭等景区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金牌讲解班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滕王阁、南昌小平小道等景区合作,定期安排“金牌讲解班”学生赴景区景点提供讲解志愿服务;赣南师范大学与本市各大景区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承担重要讲解任务。

四、提高金牌讲解班办学水平

不断总结金牌讲解班办学经验和教训,不断创新思路和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力争将金牌讲解班打造成全国高端导游讲解人才培养的知名品牌。

(一)整合资源,协同培养。充分整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各种资源,加强金牌讲解班建设。教育部门应继续将“金牌班”教学改革列入江西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旅游部门应积极推动全省各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切实加强与学校的相互合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实现双方合作共赢。高等院校要整合艺术、文化、外语、医疗等与旅游相关的课程、师资,全面提升金牌讲解班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注重实效,以用为本。各高校要深入研究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时掌握景区、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式教学,按需施教。特别是针对江西旅游业发展方向,积极培养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古迹游、宗教游等方面亟需的旅游讲解人才。在课程设计上,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通过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建设一批金牌讲解班实训基地,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到景区、景点实践的机会。

(三)提高质量,打响品牌。办学质量是金牌讲解班未来发展的基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配外引的方式,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双师型教师,积极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经理人进行授课,为高级旅游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保障。要突出特色,校企对接,差异发展,实现“一校一品”,全力将金牌讲解班打造成为培养旅游人才的“摇篮”。金牌讲解班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四)跟踪服务,留住人才。省旅发委要积极研究探索建立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各市、县(区)要积极为本地引进旅游人才制定优惠政策,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环境。同学们要转变就业观念,不要简单以是否为公务员、参公或事业编制为唯一选择标准。各旅游景区要切实拿出具有吸引力的岗位和待遇,共同促进金牌讲解班毕业生到当地就业。高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和跟踪服务,让更多优秀人才在促进全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建设旅游强省贡献力量。

创建国家东部旅游实验区

一、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时机已经成熟

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旅游业更是区域一体化中的先导产业,它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对脱贫攻坚贡献大,有利于联合推进,当前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景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旅游合作迅猛发展。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四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是区位优越。四省交界区域地处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区交汇点,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二是交通便捷。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四省时空距离,使沿线城市产生明显的“同城效应”。三是资源丰富。四省交界区拥有数量众多的世界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加强赣浙闽皖四省旅游合作,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符合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新方向,发展优质旅游的新要求,顺应了旅游发展新常态,应该说现在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二、江西省全力参与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创建

将四省交界地区打造成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并积极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凸显区域旅游整体优势,对赣浙闽皖四省加快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省积极支持、全力参与、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下,赣浙闽皖四省联合申报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江西省高度重视,立即展开相关调研工作,对《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思路(讨论稿)》征求有关设区市意见,并积极设计旅游产品和规划有关旅游线路。根据调研和征求的意见,我们提出在规划初稿江西仅上饶市(面积2.27万平方公里、人口669万人)纳入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的基础上,再增加景德镇市(面积0.53万平方公里、人口163万人)、鹰潭市(面积0.36万平方公里、人口115万人)、九江市(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481万人),总面积达5.0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428万人,这样就将赣东北全部加了进来,更加注重了生态的连续性和地域的完整性、注重了和浙江、福建、安徽三省的整体衔接。

三、加快推进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创建发展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的创建发展工作,建议共同推进“三大平台和三大网络”建设。

一是建立统一的政策推进平台。通过建立政府间的高层决策机制、主管部门之间的对话协调机制,争取给予一些有利于旅游发展的特殊政策,如落地免签和购物免税政策等。以成立区域旅游行业协会等方式,制定统一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消除区域旅游合作共建的政策性障碍,形成统一、开放、高效的旅游市场体系,真正把四省交界区域建设成无障碍的跨省生态旅游区。

二是建立统一的规划实施平台。跨省创建国家生态旅游实验区是全国首创,四省要共同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申报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列入国家规划项目。要按照国家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要求和旅游市场需求,布局旅游产业链条,合作开发旅游精品及各项专题产品,积极推进旅游产品差异化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的竞争力。

三是建立统一的生态保护平台。四省交界区域旅游资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江西的龟峰、龙虎山、黄岗山与福建的武夷山同属一个山脉;江西的婺源与安徽的黄山,江西景德镇、三清山与浙江的衢州、金华相依为邻。可以说,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建设国家生态旅游实验区,就必须把区域内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各省要共同努力争取国家层面出台相关规定对区域内的生态资源予以保护。同时,要注重顶层设计。不管是市场主体,还是政府主导开发旅游资源,都必须依据《国家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以保护作为第一前提,没有规划的一律不得开发,真正用规划来指导区域旅游业发展。

四是建立统一的便捷交通网络。四省交界区域创建生态旅游实验区需要依赖便捷的道路交通。京福和沪昆两条高铁开通后贯穿其中的八个城市,加之九景衢、昌景黄等多条高速铁路的补充,整个区域内的“大交通”将畅通无阻。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尽快打通区域内各景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取消旅游车辆入城、入景区限制,为外地旅游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江西上饶将发挥区域交通枢纽优势,特别是高铁交汇的优势,加快推进上饶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强化旅游集散功能,服务区域内各大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

五是建立统一的宣传营销网络。根据旅游市场特点,将区域内重点景区串珠成线,设计旅游精品线路,试行区域景区联票。联合组团参加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同设旅游展台,共推旅游线路和产品。充分利用旅游宣传载体、展会节庆活动、目的地营销网络和驻外机构等平台,齐心协力共同宣传推介区域旅游,打造“国家生态旅游实验区”整体形象。

六是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区域旅游诚信服务机制,设立区域内游客投诉和服务热线电话,实现区域内旅游执法、投诉、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保障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设旅游信息共享网络,构建区域旅游信息平台,实现区域旅游信息互动,互享互利。

四省联合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意义重大。江西将与大家一道,按照“开放、互信、互补、共赢”的原则,以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与交流,全力推动创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工作向纵深发展。

走进全域旅游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旅游业也进入了全域旅游新时代。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18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定为“全域旅游、美好生活”。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保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转型升级,增强优质供给,努力补齐短板,最终建成处处可旅游、时时皆可游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一、全域旅游的定义与特点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全民参与、全面满足游客需求的发展模式。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使旅游业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方向迈进,让旅游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全域旅游有六大特性。一是管理的统筹性。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要全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做到全局谋划、全要素动员、全资源整合、各部门联动。二是产业的优势性。旅游业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域旅游地区旅游业应达到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和新增就业贡献率20%。三是发展的融合性。旅游与各个产业、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而不是旅游业孤军奋进。四是供给的丰富性。旅游不仅仅限于过去意义上的景点、景区,观光、体验、购物、休闲、娱乐、健康等都应该成为旅游产品。五是服务的便利性。要满足区域范围内旅游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特性,必须从观念、方式、技术等多方面不断创新,提供全时空、多方面、快旅慢游式的旅游服务。六是目标的共享性。要通过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要让人们生活所在地成为经济强、百姓富、山川美、文化兴的锦绣家园,还要促进群众精神素质的整体提高,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全域旅游的大好时机

有人问,既然全域旅游这样好,为什么现在才提出这个方针呢?现在是发展全域旅游的最佳时机吗?

2019年,旅游经济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全国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旅游总收入为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带来较大冲击。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旅游行业率先进入快速复苏状态。10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同比恢复69.9%。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态势强劲。自驾游的散客占大多数,城市休闲公园、主题公园、电影院等休闲娱乐场所及经典山水、精品乡村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假日期间的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红色文化、陶瓷艺术、生态休闲等都成为旅游的重要产品。

1.人民群众休闲时间明显增多。国家法定休假日加上双休日有115天左右。这还不包括年休假、探亲假等休息福利。一些特殊人群如妇女、儿童、老年人、学生的假期更多。如最近一些省份出台新规,女职工产假可延长至一年。据粗略统计,一个大学生一年的休息日达180余天,占了一年中的一半时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剧增,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人群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2017年暑假开始,有10多个省份推行了2.5天小短假。国民休闲时间的增加是全域旅游的必备条件。

2.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按照国际上的一般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1978年,我国人均GDP仅225美元,2000年,是949美元,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了10276美元,跨上1万美元台阶。全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全域旅游的前提条件。

3.全域旅游基础初步具备。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初步完善,顶层设计科学,景区逐年增多,仅5A级景区就达280余家。旅游交通格局基本形成,航空、高铁、船舶、公路纵横交错,索道、栈道、游步道逐年增多,旅游业态,包括山水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演艺旅游、旅游商品逐步齐备,依法治旅快速推进,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游客满意度逐年提升。

4.旅游成为人们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当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必然产生精神方面的需求。一些大城市、人口集聚地干扰等问题层出不穷,一到休息日,人们都想出去旅游,呼吸新鲜空气,寻找新的生存状态。旅游开始逐渐像吃饭、穿衣、行路、锻炼一样,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逐渐变为一种习惯性必备选择。

5.旅游业逐步成为爆发性增长的行业。近年来,全国旅游业出现高速增长。江西省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出现高达20%—30%的增长率,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11.36%。在经济增长下行期间,旅游作为一个难得的强劲元素以近乎裂变的方式逆冲,一再给我们创造惊喜。实际上,旅游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新的“房地产”,拉动从交通到城市基础设施再到各种服务的全面提升。2019年国庆节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6.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现在的情况是投资增长乏力,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传统消费热点如房地产、汽车、家电等已接近上限,正在或即将碰到“天花板”。旅游消费却不同,经济社会越是发展,旅游需求就越大,可以无限拓展,是消费“永动机”。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7.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旅游一般是发达地区的富裕人口流向欠发达地区,在此过程中,财富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从富者到贫者的转移。扩大了就业,推动了投资和商品交流,提升了当地人的眼界,增加了旅游从业者的收入。旅游业综合拉动性强,扶助功能大,受益面宽,是最好的富民产业和扶贫利器。

8.旅游业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旅游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3%;入境旅游人数1.45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4%。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我国的出境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与各国各地区及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不断加强。旅游外交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内容,成为元首签约的重大项目,并带动中国电视在海外落地,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为欧亚大陆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综上所述,现在是提出全域旅游的最佳时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又难度很大。挑战迫在眉睫,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我们要倾尽全力,开拓创新,把握特色,积极推进。

江西景区地图

江西景区地图

三、发展全域旅游的基本路径

发展全域旅游,重点要用“点、线、面”勾画出全域旅游的新画卷。

“点是基础”。就是要建好传统景区,开发好新兴景区,加快“空白点”建设。建设传统景区,就是要将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黄山、庐山等老牌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辐射全国的龙头景区;加大珠海长隆海洋王国、九寨沟、婺源等新开发景区的品牌创建力度;打造桃花源、蜀南竹海、太行山等一批区位优势明显和开发潜力大的旅游空白点。

“线是关键”。就是要连点成线。经营好环鄱阳湖精华游、大理丽江游、漓江阳朔游、苏区红色游等。在经营好传统线路的基础上,打造古迹游、宗教游等多条旅游新线路。

“面是目标”。就是要将点线连成片。在点、线的基础上,打造多个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规模效益强的旅游产业集群,如在二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20多个相互链接、差异明显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旅游资源、旅游观光休闲地的全覆盖。最后是扩充到全社会,走向全域旅游。

发展全域旅游要实现“六大转型”: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对传统旅游的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必须在继承过去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实现六大转型。1.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旅游业态单一型向多业态转型,由旅游社组织包车向个体家庭朋友自我体验游转型,山水游变乡村游,红色旅游、温泉旅游、森林旅游、演艺旅游、旅游商品。2.由注重硬件建设向突出软件服务转型;由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型,重视人才和服务;3.旅游资源由分散开发向旅游集群转型;4.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康养转型;5.旅游收入由门票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6.旅游景区建设由粗放型向标准化建设转型。

四、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下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必须做好六项工作。

1.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各级党委、政府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推动,成立全域旅游领导机构。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治理机制,强化旅游部门职能,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要加强全域旅游立法,建设旅游公安局、旅游法庭、旅游市场管理分局,建立健全旅游部门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旅游标准化建设和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差异化创建、联动式发展。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多规合一”。A级旅游景区建立标准化的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实现“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一平台(观景平台)”基本配套建设,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建好旅游数据中心,推进交通、民航、出入境、公安、旅游等涉旅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全域旅游科学统计指标体系,实现旅游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3.强化品牌宣传。要抓好“四个一”工程,继续提升品牌形象,将重点景区整体打包,运用全域旅游建设新成果,实施多媒体运营,策划一系列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营销推广活动,使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要将宣传与营销相结合,在扩大国内中心城市、经略周边重点城市,推出形式多样的舆论传播,不断提升旅游整体品牌形象。

4.壮大市场主体。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更多资金。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对全域旅游的融资支持。支持本土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上市融资。积极引进外来大企业参与旅游开发。设立产业基金,鼓励民间投资,支持众筹、众创等融资方式,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投身旅游,创业致富。

5.开展国际化营销。紧盯港澳台、东南亚等传统客源市场和欧美新兴客源市场,走向全球“卖”风景。组团赴境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系列宣传营销,邀请驻华大使或文化参赞赴赣考察,邀请境外旅游机构、媒体、旅游达人和相关企业代表参加重大旅游活动,邀请各旅行社负责人和业务员来踩线,进一步扩大中国旅游在世界的影响力。要积极引进和转化与旅游相关的国际标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模式,提高我国旅游的国际化水平。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全球性文化符号,打造一批具有本土特性、国际认同、符合境外旅游者需求的旅游项目。

6.提升服务水平。游客满意度是检验旅游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强化旅游市场整治,建立健全游客投诉处理的快捷高效机制,建立旅游经营户征信系统,设立旅游赔付基金。推动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在重要时间节点和关键时期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采取联合执法、实地检查、听取汇报、资料核查等“组合方式”,打击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的非法行为。不断提升游客中心、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服务质量。旅游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竞争。要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继续办好“金牌讲解班”,举办推进全域旅游高级研讨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班,促进旅游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使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确保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江西旅游三条精品线路

江西旅游三条精品线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