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1092天IPO荒,“五粮液银行”上市了|钛媒体金融

有着“五粮液银行”的宜宾市商业银行,1月13日在港交所挂牌。

当日,宜宾银行以2.59元港币每股平开,午后一度冲高到2.69元港币,尾盘收报2.62元港币每股,全天走势平稳。

银行上市已经睽违日久,港股上一轮银行新股上市,还要追溯到2021年9月东莞农商银行上市,距离如今已经三年零4个月。A股的最近一次银行上市也已经要追溯到2022年1月22日兰州银行成功上市A股,时隔已经1092天。

巧合的事,去年12月30日,东莞银行、广东南海农商银行、广东顺德农商银行更新提交招股说明书、审计报告等相关财务资料,审核状态由“中止”变为“已受理”。结合2024年以来上市银行板块表现突出。因此有观点认为,宜宾商业银行有望成为重启银行上市的“开路先锋”。

对此,毕马威中国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黄艾舟向钛媒体App表示,“银行业PB虽有好转但仍长期在1以下,2025年是否有机会放开主要看内地监管态度是否有转变。”

五粮液如何开银行

宜宾商行成立于2006年底,由宜宾市城市信用社改制设立而成。五粮液集团是该行2006年改制之际的创始股东之一,也是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此后,五粮液还曾在2009年、2016年、2020年、2021年四次参与宜宾商行增资。

同时,五粮液集团也派驻高管进入宜宾银行管理层。五粮液集团原董事兼副总经理蒋琳出任宜宾商行副行长、董事。

宜宾商行与五粮液的业务合作也相当紧密。

据官网介绍,该行确立了“助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合作银行的地位,以及成为服务白酒产业链的特色银行”。宜宾商行还专门建立了五粮液支行和酒圣路支行两家专业支行,致力于为宜宾优势白酒产业服务。

在存款业务中,宜宾商行的存款主要以公司存款为主,而在公司存款中,五粮液占了大部分。根据五粮液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存放于宜宾商行的存款余额为129.09亿元,另持有尚未到期的宜宾银行承兑汇票约为1.88亿元。

同时,宜宾商行披露,其来自五粮液集团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客户存款在2024年上半年为12.26亿元,占客户存款总额的3.2%。这也就意味着,2024年上半年,宜宾商行的395.35亿元的公司客户存款中,有超三成来自于五粮液及其关联方。

贷款业务方面, 宜宾商行招股书中并无具体的白酒行业、或者五粮液关联的具体信贷规模情况。2022年12月,宜宾商行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提到,“自2016年来,我行累计为五粮液各级子公司提供授信超20亿元,为下游经销商提供授信近240亿元”。可以作为参考的是,截止2022年末,该行的公司贷款余额总计约为344.9亿元。

在承兑汇票业务中,五粮液及其上下游企业的占比同样较高。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宜宾商行向五粮液上下游合作伙伴发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分别为48.35亿元、74.67亿元、31.84亿元、37.73亿元,分别占同期该行承兑汇票余额的63.5%、65.4%、48.9%、50.0%。

增速明显放缓,旗下村镇银行不良率逼近监管红线

除了与五粮液深入绑定外,宜宾商行与公司业务强烈绑定。

招股书显示,宜宾商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包括公司贷款、个人贷款、贴现票据及再贴现票据,其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419.06亿元、49.11亿元、6.8亿元、73.23亿元,分别占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的76.4%、9%、1.2%、13.4%。

其中,公司贷款主要以服务当地小微企业为主。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宜宾商行向小微企业发放了316.18亿元贷款,占当期公司贷款总额的75.4%。

业绩方面,财报显示,2022年、2023年宜宾商行营收为18.67亿元、2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2%、16.2%;净利润分别为4.33亿元、4.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7%、10.4%。

2024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增速明显放缓:营收10.78亿元,同比增长0.2%;净利2.62亿元,同比增长2.9%。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上半年,宜宾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9.44亿元,不良率为1.72%。可以作为参考的是,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6%。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的核销规模在去年上半年出现明显高增。招股书显示,2024年上半年核销了2.58亿元不良贷款,核销力度超过上年一整年。

此外,宜宾商行旗下还有两家村镇银行,分别是内江兴隆村镇银行、宜宾兴宜村镇银行。2021年到2024年,宜宾市商业银行从内江兴隆村镇银行获得的营收分别占比分别约为8.3%、7.3%、6.2%、6.4%和6.2%,从宜宾兴宜村镇银行获得的营收占比分别约为2.9%、4.2%、4.1%、4.0%和3.1%。

其中,宜宾兴宜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21年的3.96%飙升至2023年的4.95%,直逼监管要求的5%红线。

打破新股荒,但难开启上市窗口

即便成交波澜不惊,宜宾商行已经打破了港股交易所近3年的内地银行新股荒。

从近年来银行上市的整体趋势来看,步伐明显放缓。2016年被视为商业银行IPO的高峰期,当年包括苏农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和江苏银行在内的8家银行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共募集资金294亿元。然而,2017年市场热度骤降,仅张家港行一家银行完成IPO,募集资金仅7.9亿元。

2018年银行上市有所回暖,长沙银行、郑州银行和成都银行三家银行成功上市,合计募资80亿元。到了2019年,银行IPO迎来高点,多达8家银行成功登陆A股市场,涵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等多种类型。其中,邮储银行首发募资327亿元,占当年银行IPO募资总额的近一半。2019年全年8家银行共筹资654亿元。

相比之下,2020年至2022年银行上市数量大幅减少,分别仅有1家、4家和1家银行完成IPO。自2022年4月大丰农商行上会被否后,银行IPO陷入低潮,2023年和2024年均无银行上会,行业上市活动几乎停滞。

银行IPO放缓的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大部分主流银行已完成上市,市场新增标的有限;其次,银行股整体估值偏低,投资者对其前景存疑。此外,部分中小银行经营状态欠佳,叠加息差收窄和中间业务萎缩,令商业银行的盈利预期承压。

一位银行业分析则向钛媒体App直言,银行IPO遇冷的主要原因在于,真正“好的银行”基本上都已经上市了。

不过,银行板块去年成为A股表现最强的板块之一,2024年全年A股银行板块涨幅达42.84%,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个股中,11家银行涨幅超50%。有观点认为,宜宾商业银行有望成为重启银行上市的“开路先锋”。

黄艾舟则向钛媒体App表示,“成功赴港上市无法反映出内地监管态度。不能代表着A股银行业上市窗口的开启。”(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