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十大未解之谜:为什么快时尚试衣间门口永远大排长龙?当代年轻人到底要花多少时间,躲在试衣间思考人生?
答案不在现场,在社交媒体里。
打开手机才发现,朋友圈、微博、小红书充斥着试衣间自拍,人人都是时尚博主,都躲在帘子后疯狂大拍特拍。
既然是时尚kol,凹造型的功夫必然不落人后,试衣间虽小,也能折腾一番乾坤:
一本正经菜鸟拍:
老炮式layback拍:
闺蜜情深双人拍(齐刷刷扭腰,双人跪地):
闺蜜抱大腿拍(真姐妹就是互相下跪,做你的女王也做你的翠果):
试衣间的灯光和镜子仿佛格外有魔力。那些精心设计的灯管、锃锃发光的镜面、大气简约的北欧背景,无不成了吸引年轻人的海妖塞壬,让人陶醉其中,举着手机不停对焦,一秒钟变换八百个造型。
讲实话,我根本不敢走入快时尚试衣间,怕一拍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什么大家这么不放过试衣间,这种魔法如何产生的呢?
都是灯光犯的错
在试衣间自拍的人们总有一种错觉,镜子里的自己特别美,特别性感穿什么都好看。但请注意,这其实是镜子和光的问题,跟你本人没关系。
几乎每个试衣间都会搞点“小动作”,就拿灯光照明来说,最基本的色温选择都是有讲究的。
色温是指从外观看到的光的颜色,大概就是红-橙-黄-白-浅蓝这些颜色,没有紫色-绿色这种色温。暖色光包含的红光比较多,能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而冷光则有助于集中精力、提高工作效率,回想一下咖啡馆和图书馆的灯光,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试衣间通常采用暖色光或者中性色光(不暖不冷),其中暖光柔和舒适,拍照自带朦胧美化的效果,面色红润有光泽;而中性色光显得衣服很有质感,快时尚也能拗出大牌范儿。
除了色温,灯光如何摆也是一个大问题。
在镜子两侧竖立两根灯管,有一定角度地投射到顾客整个立面,是最典型的“魔镜”,两边灯光正好在镜子中间形成环形光晕,类似舞台灯效果,能有效遮挡人体阴影,显得苗条有致。
而且光都聚集在人的身体和头部,你能充分欣赏全身的搭配,也能自拍出绝佳效果——光聚集在脸上,给人明亮的眼神;暖黄灯光,衬托气色绝佳,脸也漂亮了不少。
还有一种间接照明,在试衣间的墙上安装一对灯管,或者顶部一盏灯照向天花板,利用全白的墙壁均匀地反射补光,类似日光效果,拍出来也很好看。
但灰暗墙壁不能使用这一招,深色只吸光,不补光,间接照明只营造出伸手不见五指的鬼屋效果,自拍风格非常局限。
最糟糕的打光是,品牌硬要走高级质感风格,在试衣间正中心安装一个射灯,“啪”地垂直打下来,没有辅助光源、没有白色墙壁做背景光,好处是凸显衣服的褶皱和材质,坏处是光线集中在头顶,周围环境阴森昏暗,连服装、面部都笼罩在可疑的阴影中,完全看不清自己是美是丑。
而且头顶照明会强调你身体的阴影,赘肉、褶子浮现出来,非常不适合对镜自怜,只想赶紧跑到隔壁xM、xR拍个痛快。
玩转试衣间镜子
试衣间自拍是光影合谋的把戏,除了灯光,高大的镜子也功不可没。
在某公认自拍效果最好的品牌试衣间里(偏不告诉你),镜子非常宽大,且和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试衣间的空间也足够大,人投射在镜面里就小小一个,显得单薄而苗条。
而有的试衣间里镜子从天花板一直接到地下,平平地贴在墙上,头顶是一个巨型荧光灯,没其他灯光做修饰,所以在镜子里任何缺点都会被放大。
但很多店面试衣间空间有限,于是会采用一些光学原理,譬如折射。
平面镜成像是与实物等大的,当镜面有一定曲度时,人体照镜子时的成像就会“失真”。凸面镜照出来的人像,在视觉上会有膨胀的效果,也就是显得人胖,反之,凹面镜照出来的人像则显得瘦。
服装店的镜子大多选用凹面镜,由于弧度微乎其微,“瘦身”效果不会太夸张,但足够让你比平时更加好看。
有些店铺的镜子还可以调整角度,根据光的反射折射原理,镜子被斜放后,下半身的比例明显增长,向后仰的人像拉长了竖直方向的视角。
镜子的大小和形状也很有讲究,窄一点的长条形镜子“瘦身”效果更好,另外,服装店多采用三层水银的镜子,反射的光比镀一层水银的镜子多很多,人像的轮廓会更加分明,色彩鲜亮饱和,再加上中暖光,能让肤色看上去均匀透亮。
有人曾经总结出一个公式,试 60cmx1.5m 衣镜前使用筒灯为主照明灯具。当灯具与试衣镜的间距控制在 40-60cm 尺度内(一般层高条件下),人在试衣时,垂直面可以获得更好的照明,人在镜子中的映像较为清晰,面部光影自然,服装也较为真实。
如果你下次要去试衣间自拍,不妨留意一下这个公式。
总而言之,试衣间常被称作“推倒顾客的最后一步”,一个精心设计的试衣间能成为自拍胜地,吸引无数潜在的顾客;但也有人抱怨,太多人霸占了快消的试衣间,叽叽呱呱拍照不说,让真正想买的顾客耽误了时间。所以,你怎么看待在试衣间自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