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林心如diss37岁陈意涵的老公:这不是讨好,这是爱

林心如曾对许富翔说:你凭什么娶到女神?

从陈意涵嫁给许富翔那一刻起,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

以陈意涵这样的条件,许富翔无论从外表还是名气、硬件还是软件上来说,都匹配不上女神。

所以,林心如其实问出了所有人共同的疑问。

直到,当结婚生子后的陈意涵和许富翔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似乎这个问题才有答案:

许富翔对陈意涵非常好。

到底有多好呢?

比如:

陈意涵独自在看书,许富翔默默地在旁边观察老婆。

担心老婆无聊,左思右想,想到一个好主意:

把天台收拾出来,这样,老婆就又可以看书,又不会太闷。

再比如:

陈意涵还很鬼马,经常就会抛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梗”,要么戏精上身,要么灵魂拷问,要么甩手一个冷笑话……

这时的许富翔往往都能接得住,并且立刻“进入状态”,陪着陈意涵一起“疯”……

这种细节随处可见。

感觉许富翔的身心全部围着陈意涵在转。

于是,又有人说:

在这种不匹配的婚姻中,许富翔作为弱势的一方,所做的一切,其实不过是在“讨好对方”。

真的是这样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讨好”

举一个朋友的例子。

朋友的老公有一个习惯,雷打不动:

每次睡觉前,他需要老婆抱着他。

在老婆的怀抱里,他才能入睡。

哪怕他们刚吵完架。

如果朋友加班,她老公就会睡不着,要一直等老婆回家。

开始的时候,朋友觉得还挺温馨的。

但是,久而久之,朋友开始厌烦。

不仅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朋友的自由。

而且,这还给朋友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自己像老公的妈妈。

终于有一天,在一次吵架后,朋友忍无可忍,拒绝了老公的这个要求。

她老公震惊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朋友老公的震惊是有理由的,因为在这段关系中,朋友从没对老公说过“不”。

她老公像是一个挥斥方裘的将领,朋友就是老公麾下的千军万马。

老公指哪,朋友打哪。

自从步入婚姻,她就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贤妻”,后来是“良母”。

但是,即便她非常努力,随着身份越来越多,她越来越力不从心。

周旋于所有人之中,她越来越难以让所有人满意。

老板希望她晚上加班把项目提案完成,妈妈希望她晚上准时回家吃饭;

朋友说好久没聚了晚上聚个餐,家里的孩子嗷嗷待哺;

部门同事说,最近大家好辛苦,不如搞个团建去KTV唱个歌;

老公说你又不是单身少女了,二半夜出去跟他们疯什么,还有没有点分寸?

就这样,左右为难,分身乏术。

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一味去满足别人,是讨好者的最大特点。

讨好者通过压榨自己,让别人满意,从而换得别人嘴中自己的价值。

讨好者们没有自我,目的是让别人满意。

何炅在一档节目中曾说:

我就是一个讨好者,我觉得讨好者并没有什么不好。

讨好者很在乎你的需求,很照顾你。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这样的讨好者,请珍惜他们。

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人,请给我来一沓。

但是,这不是讨好,这是爱。

但是,这不是讨好,这是爱。

所以,说回到许富翔对陈意涵的种种“好”,到底是不是“讨好”。

关键要看,背后的动机,是爱,还是匮乏。

讨好者是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来满足对方。

“讨好”背后的动力,是恐惧和匮乏,从来不是爱。

讨好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误以为自己特别重要。

其实,并不是我们真的有多重要。

我们担心的是,生怕遗漏任何一个人向我们投来的需求。

担心我们没有高质量、超乎预期地、让别人200%满意地回应对方的需求,导致别人对我们有微词。

别人的“微词”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沙溢曾经说:

有一次在录制节目的时候,一整天没看手机。

回到家之后,马上看手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的事情。

结果发现,手机里除了无关紧要的推送之外。

唯一重要的,就是儿子安吉的电话。

我的一位朋友,每次休年假,都焦虑到不行。

用她的话说,“还不如上班来的踏实呢。”

休年假的她,一下飞机,就需要马上打开手机,看一下是不是有什么人找她?

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发生了?

整个休假期间,也是手机不离手,她心里特别担心,离开了她,项目还能不能如期推进。

团队还能不能通力协作。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有没有人给她打小报告。

当然,没有她,公司不会倒闭,地球照样转。

她理性上当然知道这一点。

她看起来严重的“责任心”和“放不下”的背后,真正的担心其实是:

自己休假了,有负罪感。

因为休假,自己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来满足老板、同事和公司的所有要求,这让她更有负罪感。

所以,讨好型人格是紧绷的。

因为需要及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他们会一直保持持续付出,并且紧绷的状态。

为了让公司老板满意,你需要“要一给十”,超出领导预期,才是老板眼中的好员工;

为了让家人满意,你随时要准备好为了家人,牺牲掉自己的一切;

为了让朋友满意,你要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才是一个仗义的好哥们;

为了让同事们满意,你从来不敢对别人丢过来的,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诉求,说半个“不”字。

只有这样,才能为你迎来公司的“好人缘”……

中国人一向重视“人缘”。

其实,一个“好人缘”的背后,势必就意味着,你要满足很多不同的人。

而与此相对的,是“坏人”,对于讨好者而言,他们倾尽全力,都在避免成为一个“坏人”。

为此,讨好者们会不断付出,持续消耗。

而这种付出,不能持续,总有崩盘的一天。

导致“讨好”的原因是什么呢?

缺席的自我。

在3-16岁,也就是自我(从个体自我到社会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

你是不是被父母看到,你发出的信号是否得到父母的回应,你的需求是否被父母及时满足。

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在《巨婴国》一书中说:“无回应之地及绝境”以及“看到就是爱”。

这无疑是一体两面的。

在个体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你没有从父母那里建立一个稳定的关系,自我的建立就遭遇了重大挫折。

没有自我的人,容易贬低自我价值。

而缺乏自我价值感,我们就会努力想从别人的评价里找回价值感。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味去讨好别人的原因。

但是,这种情况无异于“授人以柄”。

这还不是一般的柄,是一把尖刀的柄。别人拿着这把尖刀,随时可以刺向我们。

就等同于,我们把自己的生杀大权,交给了别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身上都带有“讨好者”的色彩。

蔡康永在他的《情商课》一书中曾说,让世界是世界,让我们是自己。

这是疗愈“讨好者”的灵丹妙药。

首先,我们把注意力从“别人”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当你真的开始这么做的时候,你其实就是在爱自己了。

当我们一边可以爱自己,又能把更多的爱放到别人身上。

这个时候,我们对别人的“好”,就不是“讨好”,而是“爱”。

而唯有爱方能持久,能滋养彼此,也能让我们的关系更结实,并且,走的更远。

希望我们对彼此的好,都是出于爱,而不是刻意的“讨好”。

作者:三木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