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表现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健康百科

膝骨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损伤,引起的膝关节软骨变性,关节增生,骨刺形成等病理改变,以膝关节疼痛、运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症,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增生性膝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骨痹”范畴。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病因病机

病因较多,首先看年龄,随着年龄增加,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活动时由于关节两端骨面直接接触而引起疼痛。韧带松弛,关节不稳,肌力减弱等,由于骨骼承受的压力增大,受力不均,引发膝骨关节炎。

肥胖,体重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者增加了承重关节的负荷,进而促使软骨破坏的发生,使得肥胖的人易患膝骨关节炎。

炎症,膝关节炎症本身并不是骨关节炎的原因,而炎症的后果,是造成骨关节炎的起因,如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软骨遭到损害的结果导致了骨关节退行性变。

生物力学因素,膝骨关节炎是发生在关节软骨的病变,虽然化学、酶和代谢因素能够降低关节软骨的强度,但要使软骨磨损剥脱却需要机械力。由于应力太大,或是由于负重区域太小,或二者兼有,造成局部应力的集中,可能发生软骨的损害。

免疫因素,一旦软骨受到损伤,软骨成分便可被暴露出来,引起自体软骨成分的自身免疫反应,促进软骨细胞的破坏。

骨内压增高,骨内压增高并持续存在,一方面可使软骨下骨发生坏死,坏死的骨小梁在吸收重建过程中使软骨下骨硬化梯度增加,吸收震荡能力下降,使软骨受力不均,局部压力变大,进而导致或加重软骨的损伤,促使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细胞因子学说,细胞因子在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中一些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可诱导软骨细胞产生过氧化反应,促进软骨的吸收,从而导致了膝骨关节炎的软骨破坏。

自由基学说,自由基可抑制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使胶原纤维受损,不能有效地保护软骨细胞,造成软骨受损。

基因因素,基因的结构异常,家族遗传,可导致关节软骨发育不良。临床上则表现为关节软骨过早退变破坏,继而发生骨质增生等原发性膝骨性关节炎。

内分泌紊乱因素,软骨中蛋白多糖减少,其含量下降与病变程度成正比。比如绝经后的妇女,雌激素缺乏,易患此病。

软骨酶降解学说,损伤的软骨细胞释放蛋白酶和胶原酶,造成软骨基质的降解。关节软骨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二者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而促进了软骨的降解,进而导致膝骨关节炎的发生。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的发展,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研究者发现遗传因素、细胞因子、金属蛋白酶、性激素、骨内高压等在膝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生物力学因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认为在诸多原因中,以生物力学因素最为重要,生物力学因素改变了膝关节结构的平衡,造成应力的分布集中,应力集中可由下面一些情况导致。

首先看创伤,较大的创伤是膝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创伤直接损伤了关节软骨,而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极差,软骨面的不完整会使得损伤进行下去。即使在受伤时没有关节软骨损害,但是只要关节不稳,关节软骨就会很快发生退变。

反复的应力负荷,也就是劳损,反复冲击负荷会引起关节磨损。由于职业的因素,从事需反复跪、蹲及弯曲膝关节工种的人,以及举重、篮球运动员,易发膝骨关节炎。

先天或后天畸形,常见的膝关节的内、外翻畸形,以外翻为例,下肢的负重线移向髌骨外侧,加重了股胫关节外侧间隙的负担。关节负重由正常的内外间隙共同负担,变成仅仅由外侧间隙负担。负重的增加,负重面积的减少,势必成倍地加重单位面积的载荷,不仅引起关节疼痛,而且加速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关节周围肌肉无力、韧带失稳和肌肉运动不协调、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的黏连、挛缩、变性,不论肌肉、肌腱、韧带还是其他附属组织,其病变或者改变了力的大小,或者改变了力的方向,亦或作用点的改变,导致了合力的改变,而影响了关节内应力分布。这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主要的生物力学因素。

临床表现

了解了病因病机,我们继续看临床表现,其中,最易出现的莫过于疼痛,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因受到牵拉伸张可以引起关节疼痛。

还有活动受限、晨僵,肌肉肌腱韧带的黏连瘢痕挛缩、肌肉运动不协调、肌肉萎缩、关节囊纤维化,或有较大的外凸性骨赘形成,可导致关节运动障碍,可出现晨僵,但一般30分钟内缓解。

肿胀,部分患者出现肿胀、假性肥大。

活动时可出现弹响,摩擦音。

髌骨移位,股四头肌力减弱、萎缩可引起髌骨位置异常,可出现向上,内上,外上移位,造成髌骨位置异常。那么髌骨会出现下移,当髌韧带挛缩,通常由外伤导致,则会出现髌骨下移,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最后,严重者,甚至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