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遗传承匠人:王乐修,为“时代记忆·非遗地图”平台合作匠人——
王乐修,雄安新区雄县人,1965年出生,号雅斋主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簧竹刻”代表性传承人。现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雄县收藏家协会会员,雄安新区雄县京簧竹木雕刻艺术馆馆长。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是白居易《夜雪》诗词中的描写竹子的句子,竹子四季青翠,傲雪凌霜,自古以来就倍受中国人的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咏竹者众多。
古人爱竹,竹子一直被作为高风亮节的象征,文人更是以竹来表达自己的气节。由爱竹发展而来的竹刻艺术也是传承千年之久,学术界、考古界一直认为,早在笔墨纸砚发明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学会在竹子上刻字记事,这便是最原始的竹刻。
京簧竹木雕刻制作艺术是清代宫廷技艺,历史悠久。第四代传承人王乐修自幼跟随父辈刻苦学习宫廷竹木雕刻制作技艺,至今30余年,他创作的作品造型优美文雅,工艺精湛,显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
“京簧工艺打破了竹子材料的局限性,可方、可圆、可扁,把绘画、书法、雕刻融为一体,受多种艺术形式影响,在雕刻技法中就有线雕、浅浮雕、镂空雕、陷底雕、镶嵌、叠层雕刻等多种形式。”王乐修缓缓地讲道。
他创作的京簧作品整体造型优美,刀工精细,色泽古雅,充满抒情的诗意和祥瑞的色彩,给人沉稳、文雅的视觉美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他的作品曾在博览会上多次荣获“百花杯”大奖,在天工杂志上发表《京簧竹刻如何与市场接轨》文章,多次发明作品专利,受到多家媒体报道与采访。
为了更好的把京簧工艺传承下去,王乐修在2000年自己投资创建了京簧竹木雕刻艺术馆,对外免费开放,印刷了京簧竹刻作品图册。
一件竹刻作品的制成,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乃至数年,它不仅是刀外功夫的修炼,是人生阅历的沉淀。现在竹刻创作早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他也将坚守这门技艺,刻画出属于他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