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5月21日讯(记者李庆 通讯员张颖)“今天将1月到4月的电话流水打出来看,把自己吓了一跳,共6325个电话,2月份居然平均每天接打了81个电话,还没加上办公室的座机……”昨日,陈小凡的朋友圈出现这样一条信息后,感叹不已。作为武大文理学部社区书记,50岁的陈小凡说,不能漏掉一个居民打来的电话。
为了不漏掉一个电话
深夜睡觉手机绑在手上
武大文理学部社区老年人比例高,独居高龄老人较多,这无疑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极大挑战。老人们不会用微信,唯一能和外界联系上的,就只有电话。
为了尽可能满足辖区居民合理诉求,陈小凡几乎24小时全天候待命,手机从不敢离身片刻。凌晨眯一小会儿,她就将手机绑在手腕上,利用来电话时的震动提醒自己,也更及时接听,就连洗澡,手机也必须用袋子包好,放在跟前。
白天的压力更是成倍增长,时常手机通话还没结束,办公室座机就响个不停,由于长时间接打电话,陈小凡的听力不断下降,嗓子几乎没有回过正常状态。如今疫情形势转好,回想起那一段经历,陈小凡一度哽咽:“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作为社区负责人,陈小凡柔弱的肩膀上担起了协调送治病患的重任。
有一次,当连夜协助病患转送至医院,却接到医院病床不足的电话时,陈小凡急得眼泪直掉,“病人年纪大,还在发烧,这些天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住不进医院在外面冻坏了可怎么办……”
她不断地向上级说明情况,最后经过多方协调,患者当晚入院得到了治疗。而等她忙完这些回到住处时,已是早上6时。简单洗漱,来不及休整,新一天的战斗又开始了。
据了解,疫情期间经陈小凡送出就医、隔离的人员共180余人,每个人的情况她都在本子上做了记录,还每天不忘地提醒网格员做好后期情况跟踪工作。
“最开始的时候工作杂,任务重,本来担心他们撑不下去,结果没有一个人掉队。”在陈小凡看来,经此一战,她和同事们建立了革命友情。
“陈书记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有她在,我们的心就是一起的。”社区群干袁媛说。
一声微笑一句话
成为她向前冲的动力
除了转运病人,陈小凡接到的电话里,频率最高的,便是居民们的求助信息。
“老人多,总放心不下。”日常工作中,陈小凡始终既担心物资供应不及时,又害怕老人在家不小心磕着碰着,出现闪失。
为了避免出现问题,陈小凡带领着网格员和志愿者义无反顾地穿梭在辖区各楼栋内。探访孤寡老人、送菜送需、关爱特殊群体……她成为不少年青人的暖心大姐,也成为老人们的好女儿。
一次,辖区一位高龄老人打电话称需要采购高血压药品,当时已经晚上十点多,辖区药店早关了门。“很着急,担心出现意外。”陈小凡回忆道,“整晚都惦记着,睡不好。”
第二天清晨,她就赶着药店等着,第一个进入药店采购,加速送到老人家中,“只想再快一点儿,我们不仅仅是在与病毒博弈,也是在和时间赛跑。”
一日不休地带领网格员们逆向而行,组织社区志愿者、楼栋长等社会力量,协调辖区物业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她的号召下,社区干群、下沉干部、志愿者用真情换真心,赢得了居民们的信任配合。
“刚开始居民们不太理解,存在抵触情绪,后来经过不断地宣传,大家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陈小凡表示,疫情防控工作至今,泪与汗交加,构成了她的回忆,但更深刻的,是喜悦和感动。
“真的感谢你们!为了我的家人忙前忙后……”昨日,居民吴师傅再次到社区送锦旗,原来她因封城没能及时赶回,只剩老人独自在家,这段时间老人得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很多照顾。
“很开心,也很感动。”陈小凡一脸轻松,“付出了就会有回报,哪怕只是一句话、一声微笑,也能成为大家向前冲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