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四部塘厦非遗原创作品惊艳亮相

今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宣传展示塘厦镇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6月7日,塘厦镇在塘厦演艺馆举办保护传承非遗·谱写时代华章——2024塘厦非遗原创作品发布暨首演。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陈杭,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塘厦镇领导黄婉笑,塘厦镇相关部门单位、社区负责人,塘厦镇省、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上,与会人员首先观看了塘厦非遗宣传片《大美塘厦 多彩非遗》,随后领 导嘉宾对2023年塘厦非遗传承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颁发牌匾。

黄晓丽发言时表示, 本次非遗原创作品发布会,深挖项目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创作出一批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形象的塑造,突显非遗项目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价值,是推动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次探索,也意味着塘厦非遗传承保护和弘扬工作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这也是塘厦乃至东莞镇街首次推动非遗跨界融合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中迸发出新的活力 。

四部塘厦非遗原创作品首次登台亮相

此次发布会以“保护传承非遗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以塘厦丰厚的非遗资源为基础,全新编排创作的塘厦原创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塘厦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塘厦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原创舞蹈《红韵》,塘厦非遗原创主题曲《非遗梦》四部非遗原创文艺作品也首次登台集中亮相。

舞台上,塘厦醒狮《塘狮潮跃·粤舞新颂》、非遗科技秀《“塘”潮盛“厦”》、塘厦舞麒麟《塘麟共辉·祥瑞一“厦”》、塘厦客家山歌原创情景剧《山歌悠扬》、塘厦龙形拳《塘龙韵展》、红木家具制作技艺舞蹈《红韵》、塘厦非遗进校园成果表演《朝代华章·龙舞盛世》、塘厦非遗原创主题歌《非遗梦》等丰富多彩的塘厦非遗节目让人目不暇接,演员鲜亮的服装和动人的表演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作品饱含代表性传承人 巧妙的构思,充满了匠人的精湛技艺,在传承与重塑中,赋予了非遗项目鲜活与生命力,是一次传统文化与非遗保护传承的融合发展。 通过展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群众近距离体味家乡文化遗产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同时,非遗墟市中设有11个塘厦非遗项目,分别展示塘厦舞麒麟、塘厦龙形拳、塘厦盒篮编 织技艺、塘厦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等特色展品,同样吸引了众多群众的眼球。

“此次塘厦非遗演出非常接地气,令人大饱眼福,让普通老百姓登上舞台成为主角,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陈杭观看演出后说道。

让塘厦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塘厦镇践行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以非遗传承为目标, 通过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打造非遗品牌,创新传承形式,千方百计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倡导非遗传承人不断改进技艺、创编新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常态开展非遗项目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广泛开展宣传、培训,举办“麒麟瑞祥闹元宵”活动、东莞塘厦·韶关始兴非遗墟市、“非遗生活节”系列活动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传统技艺注入崭新力量努力让塘厦非遗“潮”起来、“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

截至目前,塘厦有塘厦舞麒麟、塘厦客家山歌和塘厦龙形拳三个传承基地。三个传承基地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不断吸收新队员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塘厦现有省、市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仅2023年,塘厦非遗工作获得各级荣誉56项。省级非遗项目塘厦舞麒麟曾走出国门,惊艳哈萨克斯坦世博会。通过有效保护和创新性传承,塘厦舞麒麟和龙形拳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塘厦客家山歌、塘厦盒篮编织技艺、传统红木家具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获“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佳单位”称号。

塘厦镇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塘厦镇将不断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助力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赋能添彩,丰富群众高品质生活,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来源:塘厦宣

编辑:袁方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