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丨临平这张“金名片” 亮眼

文化产业是打响城市知名度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今年以来,临平乘着亚运东风,以“古韵临平 时尚江南”为蓝图,全力推进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当下,临平区正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引育工程”,着力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抢抓新机遇

为影视文化产业插上腾飞新翼

演员们在镜头前全情投入、导演紧盯着监视器、场务人员忙碌地穿梭其间……在“临影厂”拍摄基地,多个剧组正在同步开展微短剧的摄制工作,半个多月前,这里还在为杭州首届微短剧大会做最后的筹备冲刺。“开业第一周,就有6个剧组进场拍摄。”基地负责人任博翔说,早在施工阶段,就有不少剧组抢先完成了对“临影厂”的考察和场地预订,正式启用以来,这里更是人气旺盛,每天都会接待不少前来考察的团队。

“我们是5天前进场的,明天就能杀青。”某剧组制片人高冲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拍摄一部现代题材的女频向微短剧,选择在“临影厂”拍摄,主要是看中了这里场景丰富、配套完善,这不仅为剧组省去了大量的交通住宿成本,更省下了宝贵的时间成本。“早一天开机就意味着产品能早日上线,这些都为加快资金回流奠定了基础。”高冲说,通常拍完一部微短剧只需要7天,加上后期制作,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目前其所在公司每个月都要拍摄近30部微短剧,“临影厂”这样的拍摄基地,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高效的拍摄环境。

临平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这为影视产业在此扎根提供了天然优势。2023年,全区有文化企业近万家,其中规模以上60余家。在影视产业日益专业化、发展良好的基础上,如何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临平将目光聚焦到“微短剧”这条新赛道。

“投资体量轻、周期短、资金回流快是微短剧的主要特点。”区文创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说,微短剧明显的优势让传统影视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快速试水新市场,同时降低了投资风险。敏锐抓住新机遇,我区打造了“临影厂”品牌,并筹划了杭州市首届微短剧大会,旨在全面布局一条从创作、拍摄、制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影视人打造筑梦热土,推动传统文化业态升级。

同时,为了推动微短剧精品化创作,助力影视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区先后成立了“浙江(临平)影视协拍中心”、“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筹)”和“临平微短剧艺术指导中心”,并推出《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等政策,为“临平出品”保驾护航。

实施文化品牌战略

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除了赋能传统文化产业,品牌文化战略的实施,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临平大剧院北区,“临平造”品牌传播中心项目正在抓紧施工,预计明年年初与市民见面。建成后,这个约6500平方米的场馆空间将依托临平产业元素,集聚区内300多家优质企业产品,并通过展陈设计和商业运营,打造一个融合区域历史文化与企业创新精神的矩阵传播中心。

项目效果图

“过去大家想要了解临平,需要去三大产业平台,而现在只需要逛一座馆,就可品一座城,在这里可以看到临平产业及文化的发展脉络。”该项目成员毛莹莹介绍,区别于普通的展品陈列,“临平造”品牌传播中心计划通过实物陈列、视频展示、模拟场景、互动游戏、研学体验、休闲餐饮、乐享购物等7类方式,多维度地展示临平企业的产品和文化。“我们希望来到这里的市民游客能体验到‘五好’,即好看、好玩、好吃、好购、好秀,更希望这里成为临平城市品牌的宣传中心。”毛莹莹说。

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不仅是传播城市形象的有效窗口,更是凝聚市民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方式。中国足协2023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2022—2023 阿布扎比职业柔术巡回赛等专业赛事,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国·临平国乐节、中国大运河室内合唱节、“运河中国”首届影像艺术周暨“运河中国”影像艺术大展……近年来,各类文旅体活动的举行,让临平市民得以沉浸式体验高水平文体“盛宴”,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而艺尚氧气音乐节、金志文户外音乐会、亚运歌曲我来唱等活动,不仅为临平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可观的“销量”。以艺尚氧气音乐节为例,两天内,演出吸引观众近3万人,文化街区商业门店总营业额环比增长15%,有效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经济。

目前,大运河文创园、艺尚小镇文旅演艺、动漫产业园等十余个文化产业引育工程项目正在加紧推进,我区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在迭代产业体系、提升发展能级上谋发展求突破,全力打造具有临平辨识度的文化产业标志性成果。

来源丨临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丨高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