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经济能力的提高,对旅行也越发地热衷。旅行摄影也越发地流行起来,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曾经去过某些地方,都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进行了记录。但尴尬的pose、或是糟糕的穿搭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
面对这些我也觉得非常无语。那么,该如何拍摄才能让人物跟背景的风光显得更加融洽。又能显得不这么做作呢?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技巧!
1.以人物为主,合理构图
我们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一定会定好我们所拍摄的主题。如果想更好地使人物和风景融合起来,就一定要在拍摄的时候,塑造出很自然的感觉。(如下)
上图,就是利用了三分法。将人物放置在沙滩的空白处,完美地将人物记录在照片当中。而且,不会有太过生硬的感觉,让画面失去平衡感。如果单纯地只是记录风光,人物所在的位置会有留白,显得空洞。如此布局,可以更好地让画面充盈起来,不会显得赘余和空洞。
2.增添画面的故事性
一般来说,我们在外出旅行的时候,都会去到他乡,甚至是异国。跟我们原本生长的环境本就差异较大。此时,如果我们想要让画面的风景跟人物结合地好一些,就不得不增加一些故事性。让我们跟画面里的风景更自然地接触。
例如上图,就是通过遥望远方的风景,增加一些期待感。使人物跟画面更为地融洽。照片使用的是中心构图,将人物置于中心点,利用桥面的延伸线,引导视线看向人物,并以一种孤独感突出人物跟环境的关系。
相比下图肯定是好很多的
3.人物与画面构成对比
我发现,现在的旅行拍摄。但凡是拍人物的照片,大多都是阿姨们举着丝巾,扯着树枝闻居多。其实,我们不仅只有这几个姿势。有时甚至站直不懂,拍摄时,只要将人物跟周围的环境作为对比。都可以形成一幅极美的画面。否则,像上面的那张大妈在树上,你只知道是在户外,根本不知道在哪儿拍摄的。
4.把控环境和人的协调性
当我们想要画面里的风景跟人物相结合,并且感觉非常地融洽,就一定要考虑画面跟人物的衣着穿搭是合理的。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色彩的原理,在拍摄前选择好人物服饰的颜色,跟环境能够更好地融入。否则就会:
环境跟服饰的色彩极为不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影响观赏效果。
5.避开人群
如果是外景拍摄,想要将风景和人物更好地融合起来,在取景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到避开人群的问题。背景的人物,会造成画面主体不明,扰乱视线。因此,我们想要将人物与画面更好地融合处理在一起。一定要避免拥挤的人群进行拍摄。否则,不仅是拍人,更是拍人海了!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我看来,一定是需要更和谐的关系。除了通过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拍摄摄影作品以外。我们认为我们更多的也是表现风光的魅力。
一、单反镜头的分类
单镜头反光的取景方式根本上就意味着专业定位,这也规定了数码单反相机的专业道路,即使是面向一般用户和普通发烧友的产品也拥有大量过人之处。而焦距和光圈则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数码单反镜头参数。
1、广角镜头
传统意义上的广角镜头是指的焦距在35mm以下的镜头,比如28mm、24mm甚至是16mm的镜头。一般来说,24mm以下的镜头都称为超广角镜头了。但是,因为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数码单反都不是全幅的数码单反,镜头的焦距要乘以1.5或者1.6,所以,对于这类单反来说,16mm的才能算超广角镜头。
2、标准镜头
一般来说,焦距是50mm或者85mm。50mm的镜头视角跟人眼最接近,因此被称为“标头”。但也只能因为如此,想用好标头很难,因为它不像超广角或者微距镜头那样,能拍出人眼无法感受到的画面。85mm的镜头则一般是人像镜头。
3、中长焦镜头
指的是100mm或者135mm。其中100mm的镜头一般是微距镜头,135mm的镜头也是人像镜头,只不过侧重于半身人像,而85mm更侧重于全身的人像。焦距在200mm以上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焦镜头了。其实这个焦段的镜头用处挺广的,可以拍摄风景、人像,或者是生态摄影。但是,这类镜头通常都又大又沉,而且缺少防抖的帮助,使用起来的限制还是很多的,所以实际上使用到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
镜头焦距
焦距是光学系统中衡量光的聚集或发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也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简单的说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顶点之间的距离。镜头焦距分类较常见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还有长达2500mm超长焦望远镜头。
二、单反镜头怎么选
1、质素先决:定焦就一定好过变焦吗
如果问问身边玩摄影的朋友,相信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定焦镜头比变焦镜头的画质好。这个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对的,但也不是绝对。就变焦镜头本身来说也分好几种,如果将套机的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去比,这就未免有欠公平。
(1)从镜片数量衡量
定焦镜头被公认质素好,也许就证明了简单即美的道理。由于可以变焦,镜片增加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越多镜片也越容易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色差——由于内部的折射次数增加,光波散射偏离光轴的机会越高,令高反差时出现紫边的情况越容易出现。此外,锐度也会因为经过多重镜片而不断打折扣。所以要追求画质,定焦镜头是首选。
(2)从镜片质素衡量
不过镜片太多会影响画质,也不是绝对正确的说法。镜片质素,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条件。高级变焦镜头会使用高质素镜片如萤石、超低色散镜片及纳米镀膜等方法去改善透光及折射表现,就算镜片数量多,也可以保持画质。
(3)收缩光圈后的表现
光圈大小也会影响镜头表现。通常收小光圈,锐度都会有所提升,眩光问题也能够减少。一般收小两级光圈,已达到最佳的线数,凭肉眼未必分得出是来自定焦还是变焦镜头。其实一般标准变焦镜头也不是很差,不过由于成本考虑,镜片质素及修正功夫不能与高级镜头相比,要尽量收缩光圈才能达到较佳画质,所以常被资深用户看扁。所以说若为画质选择定焦还是变焦,不如说是选择高级变焦还是一般变焦镜头更值得讨论,毕竟定焦镜头本身已经提供了一定质素保证。
2、光圈先决:定焦有着绝对的优势
如果想要找到一支光圈大过f/2的变焦镜头,那慢慢君可以肯定的说,现在还是很难的。目前市面上,只有奥林巴斯推出过两支f/2光圈的变焦镜头。虽然不能肯定未来技术是否会发展到能制作出这种大光圈镜头,但变焦镜头无法做更大的光圈,主要还是体积及重量的限制。
(1)大一级光圈重量差一倍
简单点说,由f/2.8加一级光圈至f/2,光圈直径需要增加约1.44倍,所以镜头体积会大大增加。大家不妨看看小白IS II和小小白IS的重量,就会发现前者f/2.8和后者f/4,重量几乎相差一倍。那么一支梦幻级的f/2光圈变焦镜头,可能就有3kg重。70-200mm焦段本身就是一支既要求质素又要有机动性的镜头,为追求大光而圈拿着总重4kg的机身加镜头,相信没有多少用户能接受,除非厂商可以找到更轻的材料。
(2)定焦镜光圈大相对重量较低
再说定焦镜头,由于定焦镜的镜片组相对较少且结构简单,所以对体积和重量的顾虑相对较少,较大光圈的镜头重量也不会太夸张。定焦镜头在灵活性上虽不及变焦镜头方便,但光圈优势实在无可取代。所以在增加镜头器材时,总有充分理由选购一直定焦镜头。
3、灵活先决:天涯镜是否值得拥有
所谓天涯镜,是泛指变焦倍数10倍或以上的变焦镜头。天涯镜比一般变焦镜提供更大的焦段范围,覆盖广角至长焦段,一般都以18mm开始,最长焦段在200-270mm之间。看到这种焦段,大概都会想到这是旅行用的最佳配备,即可用广角拍风景,也用长焦拍飞鸟。天涯镜与恒定光圈的变焦镜头相比,重量轻是绝对优势,几乎可以相差一倍。加上焦段变化灵活,仍然值得考虑。
但是为兼顾体积,天涯镜难以做到恒定光圈。做一个简单算术,将焦段除光圈值就能得到光圈直径。如 300/5.6,光圈直径为53.6mm,以镜身直径83mm当然容得下。但如果是300/3.5,那光圈直径就起码要有85.7mm,超出镜身直径。所以为了缩减体积,只好在光圈上作出妥协。从这点可知,为何恒定变焦镜体积大且较重,价钱更是差天共地。
所以到底值不值得买?还是要看用户的使用习惯。我并不反对买天涯镜,尤其是以休闲为主,没有打算再买更多镜头的用户。宽阔的焦段在使用时有莫大的方便,例如到外地观光遇着花车巡游时,即可拍摄大场面,又可选择目标拍摄特写。天涯镜虽然没有大光圈优势,但大部份镜头都设有光学防抖,可以在较慢快门下手持拍摄。加上市面的单反大部份降噪能力出色,调高ISO的画质也有一定保证。
4、可持续发展:APS-C还是全画幅镜头好
APS-C是单反较普及的型号,但镜头不能和全画幅相机共享,所以如果日后打算升级,在购买镜头时要想清楚,应该买 APS-C还是全画幅镜头。遇到这个问题,就要认清楚相机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的是,不少APS-C镜头的成像圈本来就不能覆盖全画幅,装上后会出现四边暗角的问题。对于APS-C相机来说,广角镜头的选择比较麻烦,为达到所需焦段,仍难免要买APS-C镜头。
一:全部命令
利用“全部”命令,可将当前视图全部选中。
二:取消选择命令
执行“取消选择”命令,将取消视图中的选区,若使用的是矩形选框工具、椭圆选框工具或套索工具,可在图像中单击选定区域外的任何位置,取消选择。
三:重新选择命令
使用“重新选择”命令可恢复刚取消的选区,当再创建其他选区时,该命令将不可用。
四:反向命令
执行“选择”“反向”命令,可将当前选区反转,即原来选框外区域变为选中的部分。
五:所有图层命令
执行“所有图层”命令,可将除“背景”图层以外的所有图层全部选中,如图下图。
六:取消选择图层命令
使用“取消选择图层”命令,可取消对“图层”调板中任何图层的选择状态。
七:相似图层命令
使用“相似图层”命令,可将与当前选中图层相同属性的其他图层全部选中,如图
这是选中的文本图层,执行该命令后,可将所有文本图层全部选中。
八:色彩范围命令
使用“色彩范围”命令可将图像中颜色相似或特定颜色的图像内容选中。执行“选择”“色彩范围”命令,打开色彩范围对话框,移动鼠标到图像窗口中单击,选择要选取的颜色,按下【Shift】键可加选,按下【Alt】键可减选。
选择:该下拉列表可选取取样颜色工具,或选择现有的颜色选项以创建选区。
颜色容差:在该参数栏中输入数值或拖动滑块来调整选定颜色的范围,配合吸管工具可增加或减少部分选定像素的数量。较低的容差值将限制色彩范围,较高的容差值将增大色彩范围。
设置预览框的显示:在预览框的下面选择“选择范围”单选按钮,可预览由于对图像中的颜色进行取样而得到的选区。其中白色区域为选定的像素,黑色区域为未选定的像素,灰色区域是部分选定的像素。若选中“图像”单选按钮,可预览整个图像。
选区预览:在图像中创建预览选区。
九:扩大选取命令
当图像中存在有选区时,使用“扩大选取”命令,可以将包含所有位于魔棒选项中指定容差范围内的相邻像素选中。
十:选取相似命令
当图像中存在有选区时,使用“选取相似”命令,可选取包含整个图像中位于容差范围内的所有图像像素,而不只是相邻的像素。
十一:变换选区命令
使用“变换选区”命令,可在选区的边框上添加变换框,与使用“自由变换”命令相同的操作方法,对选区进行变换处理。
十二:载入选区命令
使用“载入选区”命令,可以将指定图层或通道的选区载入。执行“载入选区”命令,打开“载入选区”对话框,在“文档”下拉列表中选择所选的文档,并在“通道”下拉列表中选中要载入选区的图层或通道。在“操作”选项组中可设置新选区与已有选区的关系。
十三:存储选区命令
使用“存储选区”命令可以将选区存储为 Alpha 通道。执行该命令,打开“存储选区”对话框,如图所示,指定将新通道存储在当前文档或新建文档中,并为新通道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