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湘东区张来启勤劳养殖致富经

乡村的夜晚,宁静而安详。

萍乡湘东区张来启勤劳养殖致富经

凌晨3时许,张来启家的小院子灯火通明起来。灯光下,他和妻子开始忙碌:根据最近时段接到的订单,夫妻俩抓紧时间宰杀鸡、鸭等牲口,洗净、切好、装进保鲜袋、加上冰块,然后将它们以及鸡蛋鸭蛋、菜油等其他农货装上微型电动车,朝二三十里开外的湘东区、萍乡市城区驶去,赶在客户上班前将农货送到他们的家里,让他们吃上新鲜货。

这样的配送,张来启每周基本上有2到3次。不送货的时候,夫妇俩每天天刚微微亮就要起床劳作。

送罢农货,张来启返回家里时已是10点多了。简单休息一下,张来启提着割草机去荒田野地里割300-400斤鱼草喂鱼,要去给鸡鸭鹅猪喂食,要去拾捡鸡鸭鹅蛋、检查小鸡小鸭孵化情况,要去查看田间管理……稍有余暇的时候,便开着破旧的三轮车给建房的农家送建筑工具和材料,路途远的送到了湖南醴陵市。吃过晚饭,张来启发动粉碎机,打碎玉米、稻谷,与碎米、谷糠、菜叶等配比进行搅拌,准备好鸡鸭鹅猪明天一天的“口粮”……这样忙碌的日子,张来启每天重复着,但他乐此不疲。

张来启家住偏僻的排上镇排上村,一家5口人,2个孩子在读高中,母亲已经70多岁。他和妻子虽然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都比较瘦小,且都是残疾人,家中生活一度比较拮据。然而,贫寒的家境并没有使张来启灰心丧气,反而让他更加坚强和勤奋。他不停地找活干、找路子去挣钱,挖煤、做小工、捡破烂、贩卖蔬菜水果……过去的许多年,母亲每次望着张来启拖着疲倦不堪的身子,一拐一拐回家时,总是止不住偷偷抹眼泪。

2018年,张来启参加了在萍乡市蓝翔职业培训学校举行的全市残疾人技能培训活动,便萌发了在家搞种养的念头。于是,他将自家楼上的谷仓改成鸡鸭孵化房,借钱购买了孵化加热设备,在自家屋后山岭、原野上搭鸡棚、鸭棚,散养鸡鸭鹅;借用邻居废弃的房屋,搭起猪栏羊栏养猪养羊。为了让有限的劳动力充分发挥作用,他跟妻子分好工,由妻子专门管理家务,自己则负责照料鸡鸭鹅猪以及田间管理、对外送货等外部事情。在萍乡市残联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下,他建起了“红满山农场”。通过努力打拼,张来启第一年收入就达到5万多元,而2020年仅养猪一项就赚了20多万元。

萍乡湘东区张来启勤劳养殖致富经

然而,张来启并不满足现有规模的养殖事业,他的经济头脑越来越活,挣钱的念头也更加朴素,“要扩大农场养殖规模,要走多种经营之路,要努力让残疾人、贫困户有事做、能挣钱。”带着这样的初衷,张来启贷款2万元,租用了2000平方米的水塘用于养鱼,还承包了30余亩农田搞起了稻田养鱼,并与周边10多户脱贫户、残疾人、养殖户结成“公司+农户”模式,实现了种、养、产、销一条龙服务,年收入达20万元,日子越来越充实、有奔头。去年,他找到村委会认领了400多亩杂交水稻制种田,邀请村里匡志平、李美德等脱贫户做帮工,利用冬春时节种植油菜。他仔细算了账,每年10月份制种稻收割完毕后,村上会免费耕好田、无偿提供油菜种子;5月份油菜收割完毕,制种大户会免费帮忙榨菜油,国家还会给农户发放一点专项补贴,半年下来,这400亩油菜一方面能使脱贫户做工挣到可观的工钱,自己则可以赚上5万元左右。他认为种植油菜成本不高,风险较小,明年要和更多脱贫户、残疾人一起加大油菜种植力度,扩大生产规模,让大家都能挣钱,实现共同富裕。

4年来的辛勤耕耘,张来启的养殖业和多种经营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目前,他的养殖场里养有800多只土鸡、700多只土鸭、60头土猪、110只土鹅,还放养了大鱼1万多尾、小鱼近20万尾,收割了20000多斤油菜籽。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人憨厚的他更加重视农产品的品质保障,努力在产品的“土”和有机上下功夫、做文章:一是坚持散养,让鸡鸭鹅在山野、荒地、农田、池塘上活动,增加它们的野性和肌肉的张力。因为散养,鸡鸭特别是鸡随处下蛋,以致有些蛋发现不了,而过一段时间母鸡把蛋孵出了小鸡,并把小鸡带了回来。二是把紧放养时长关。一般市场上出售的鸡鸭,其生长期不过四五十天,而他的鸡鸭不养上五六个月决不出栏销售。三是坚持给畜禽喂食玉米、碎米、米糠、蔬菜叶子、野草等有机饲料,决不使用添加饲料。同时,他还非常注重经营的诚信和口碑。有一次,张来启给一客户送去一只预订的3年以上的老鸭,到户时他才发现那鸭子才养殖一年多,便撤下了那只鸭子,2天后补送了一只生长期在3年以上的老鸭,让那顾客大为感动。由于品质有保障和经营讲诚信,张来启的农产品越销越广,他的客户也一传十、十传百地发展起来,仅微信客户就有600多户。

夜幕又降临了。21时左右,从早到晚忙碌了一整天的张来启,终于要休息了。躺在床上,盼着明天,他给自己定了个奋斗目标:将红满山农场打造成励志农场,带动周边残疾人和脱贫户就业,争取每年能挣个10-20万元。他坚信,有上级组织的支持,只要勤劳、肯吃苦,残疾人一样有发展、一样能发家致富,他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供稿:湘东区残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