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翻译·511《中国艺术》(308)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编者按:《中国艺术》(Chinese Art)是西方早期研究中国艺术的重要文献,1958年在纽约出版,上下两卷。作者William Willetts(魏礼泽)(汉学家、西方艺术史家)从中国的地理特色着手,系统梳理了玉器、青铜器、漆器、丝绸、雕塑、陶瓷、绘画、书法、建筑等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他坚持客观描述作品的方法,“并不对所讨论器物给予美学价值论断,而是让器物自己说话”。

“让器物自己说话”,与观复博物馆“以物证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我们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此次我们邀请到美国CCR(Chinese Cultural Relics《文物》英文版)翻译大奖获得者对此书进行正式专业的翻译,译者也是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国际索引数据库)和AATA(国际艺术品保护文献摘要)收录的美国出版期刊Chinese CulturalRelics的翻译团队成员。

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此次翻译将存疑处一一译出,其后附有译者注。现在就让我们跟随本书,在绚烂璀璨的器物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辉煌。

要想找到中国历史当中的这种文艺复兴时刻,我们必须往前回溯,去看看纸张、墨和丝绸作为书写材料之前的时期;也就是说回溯到汉代。因为这些都是中国书画的必须用品,所以我们无法追踪到其使用者突然的开始采用这些工具的情况。书法家和画家总是拥有最高的社会知名度,凭借的就是他们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正是在文人阶层和士大夫阶层,这两种艺术才发展成熟。欧洲画家和雕塑家也想拥有和公务员以及知识分子一样的地位;中国书画家不必这么做,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这种地位。

职位和高薪水对于身处要职的中国艺术家来说,使得他们免于担忧,而两种(社会地位和金钱的)担忧始终困扰着西方艺术家。首先,中国书画家的社会受欢迎程度并不依赖于其艺术家的身份;第二,他们并不需要为自己的作品寻求赞助。他们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书画天赋,不必被社会野心和权宜之计所干扰。在艺术家的角色中,他不亏欠任何人。正如元代的山水画家倪瓒所言,他们作画只是自娱而已。

在欧洲,艺术家的社会声望完全取决于他的绘画水平和画作取悦人的能力。欧洲早期学院派艺术的创作动机,正如前面已经说的,来自艺术家自己。但这些受到意大利城邦领主赞助的机构,后来不可避免地成为日益明显的欧洲绝对君主制的附庸。由于艺术家成为自己野心的囚徒,所以发现自己变成了服务者。如果要放弃这个地位,就无法得到行会的保护。如果放弃所有这些,没有社会地位和收入,就会陷入社会边缘人的境地。欧洲后来出现的画家中的波西米亚主义以及与社会无法相容,都是因为他们的先驱的野心失败以及苛刻的实现条件导致的。独立于政治权威通常是中国书画家的鉴定的基础条件。书画只是业余爱好,其波西米亚主义不仅得到宽容,而且还看成是才华气质的表现。如果远离官府,往往不是因为官府要这么做。经常是因为书画家本人不认同其政策;这样远离,反而还增加其社会名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