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家人 | 郁慧杰:全心全意的全能“战士”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2021年中国医师节-“嘉医”系列报道】“小时候,爸爸把我带着去医院上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穿白大褂的叔叔阿姨都是走路带风的。”时隔多年,现今已15岁的郁忆诚回忆起小时候被爸爸带到医院去的经历,仍是有点小委屈,“我渴了饿了都不敢叫他们,只能安安静静待在办公室里,等我爸爸回来。”

如果把医院比作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的最前沿,而郁忆诚的爸爸,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郁慧杰,就是带头冲锋的人,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抢人。

冲锋在前 团队跟上

初步检查、联系会诊、术前准备……急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直面死亡。一个“快”且“行之有效”的创伤救治体系,是击退死神的关键。这时,急诊科医生就成了整个救治体系的驱动,维持着体系的良好运转。

因此,多年来郁慧杰以严苛要求自己,在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的同时,他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他抽屉里零食很多的”——这是在急诊科甚至全院都知道的“秘密”,这与他平时在岗位上的严谨认真,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爱吃零食”是刚毕业的小年轻们才有的习惯。

至于为什么“爱吃零食”,这个“秘密”背后的秘密,却是很少人知道。“怕下午犯困,他午饭都不太吃的,实在饿了就吃点小饼干。”食饱困,在岗期间的郁慧杰为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适度的饥饿感成为了自己的秘诀,才有了抽屉里的零食。为此,妻子张玲芳(嘉兴市第一医院12A病区护士长)在心疼之余,只能默默地做起了零食“供货商”。

“只有在一线接触更多的病人,才能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已经是副主任的郁慧杰还是强烈要求参加科室值班,前段时间,郁慧杰入围“浙江省急诊创伤新锐奖”的评选,妻子张玲芳还是从别人的朋友圈里看到这个消息,“他说奖项都是虚的,只有业务才是实的。”

与对自己的严苛不同,郁慧杰在急诊科的年轻医生培养上,给予了足够的成长空间。“放手不放眼”,有些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操作,郁慧杰会做好示范和指导,但也不会大包大揽,会给年轻医生充分的锻炼机会。郁慧杰还经常利用午休时间,手把手地指导规培医生的实践操作。

在郁慧杰心中,始终有一个流畅的救治体系观念。对自己的严苛,是为了能够起到带头冲锋的示范作用;对于同事和“年轻人”保有足够的空间,使得团队能够得到磨合,产生默契。最终,达到对患者负责。

在医院引进EMCO新技术后,郁慧杰又一次走在了“冲锋在前,团队跟上”的路上:仔细研究每一个步骤,力争做到完美,整夜整夜地盯着患者的情况,成功后又组建了ECMO团队,不遗余力地将EMCO新技术推广到嘉兴市五县两区。

如今,郁慧杰带领的ECMO团队“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把每个求救电话都当成命令,把每个施救现场当作战场,无论身在何处、在做什么,只要病人有需要,他们总会冲向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对于团队,郁慧杰一直秉持“有张有弛”的原则,在工作上严厉,但是生活中相处得如家人一般,逢年过节总会带没办法回家团聚的规培医生到家里包饺子、包粽子,“很多规培结束回到各自医院后,还是和我们家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妻子张玲芳说道。

目前,创伤中心有着一套成熟的院前院内联动机制,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医生先到”;与交警部门“医警联动”,是区域内唯一高速车祸送治定点医院;通过区域联动,在全市范围铺开了一张创伤急救的大网……

心无后忧 朝着家的方向

郁慧杰在周末带着休息的规培医生去徒步和爬山时,都会把自己的儿子叫上,“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常去户外运动,大儿子现在上高中了,但是视力很好,一点都没有近视。”张玲芳欣慰地说。

虽然郁忆诚已经习惯了父亲的不陪伴,但在他心中,爸爸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郁慧杰在家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在电脑前坐着写文章、做课题,“爸爸学习的时间比我的学习时间还长呢。”郁忆诚也不甘示弱,想要和爸爸“比一比”,“我们家孩子的学习完全不用操心,从小到大都是靠自己的实力进自己想要去的学校。”

潜移默化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包括生活技能上。“有时候看他把东西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我就不自觉地也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而且从小学开始,郁慧杰已经开始培养“小帮手”了,“小学我就开始自己做饭了,还记得第一次煮了半天都没熟,把爸爸从书房里拖出来,他告诉我是我忘记加水了,他也没有批评我,只是让我下次注意就好了。”以前,郁慧杰都是赶着回家把饭菜做好再回医院值班,现如今,郁忆诚已经可以挑起“大梁”,给妈妈和弟弟做一桌美味的饭菜了。

虽然郁慧杰和妻子张玲芳在同一医院上班,但其实见面机会也并不多,偶尔遇到了,也只是眼神交汇,当做不认识,各自忙碌,有时候张玲芳实在忍不住“唠叨”,“你怎么休息也不回家呀?”

“他对病人的事情很上心的,就算是放假在家也要去医院转转,看看他的病人,有时候一天要去好几趟,看过才安心。”张玲芳想,这也是郁慧杰一定坚持要买离医院近的房子的原因。

对病人的事情了如指掌,对于家人的事情就没那么“上心”了,“偶尔能有一起上班的情况,但是他下班就忘记我了,自己直接开车回家了,到家才想起来把老婆落在医院了。”张玲芳说起这个事情,还是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以前去接儿子兴趣班放学,经常迟到,而且还会接错地点,儿子小时候都有情绪了。”

对于这种情况,张玲芳表示已经习惯了,“他是医生,就注定了不属于家人。”有好几次说好一家四口回平湖看老人,结果车都开到门口了,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立马掉头“冲”回嘉兴,“说好一起回去的,结果最后回去的只有我和儿子们,我妈过了几天没忍住,悄悄问我,‘你们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郁忆诚来说,在过去15年里,最开心的时候不是取得了多好的成绩,也不是去哪里游玩,而是一家四口围着一个小蛋糕一起过生日吹蜡烛的场景,“虽然爸爸陪伴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我还是要给爸爸打100分,我觉得我生在这个家里特别幸福。”(凤凰网浙江:倪佳欢 通讯员:吕慧 摄影:诸胜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