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曾翔结字造型能力最强

石开,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沧浪书社成员。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

曾翔的结字造型能力

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是最强的一位

/石开

我有不记人名的毛病,屉子里数千张名片,没有几张可以与其人对上号的。但我对艺术作品却有较强的记忆力,当然,要记住艺术品中的人名,就要艺术品本身会说话才行。说起来抱歉,早几年我随朋友在曾翔开的餐馆里都白吃了人家好几餐饭,还记不住店主的姓名。

后来在一份展览的单子上见到一长条草书,写得神采飞扬,问崔志强此署名“曾翔”何许人,崔兄笑了,我才记住了这老兄的大名。再后来,在七届中青展评选会上,我推荐的署名“曲堂”的行楷条幅被大家评为一等奖,我这才知道“曲堂”即曾翔也。

曾翔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我自迁居北京后,与曾翔见面的次数渐多,他小我几岁,爱说谑语,我们正经谈话的机会不多,因此,虽常见面但实际了解得并不很多。好在他的作品很会说话,几次展览,共读到的作品大约有几十张,张张有灵气,细读之下时有会意,我们以艺交心,世俗的了解不详也罢。

曾翔近作 开发众生智慧海,得见如来清净身

曾翔的结字造型能力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是最强的一位,与之相伯仲的大约只有沃兴华和徐海了。沃兴华开合幅度大,想像力丰富,并注重整体的构成。徐海的开合幅度也大,并重于气势、精于点画。

曾翔结字的开合幅度及整体的构成和气势虽比他们略有不逮,但精微度比他们稍高,各种变化的技巧也较丰富。似乎可以这样说:沃、徐二人的结字造型有“革命”的意味,完全打破世俗的观念而重组,倾向于美术化的造型。

沃兴华作陶渊明《拟古九首》

徐海作 张耒《夜坐》

而曾翔只是“改革”,虽然偶有失度,但毕竟与传统的模式相去不远,因此相对而言,其刻意做作的成分也略低些。曾翔的结字能力还表现在书体的不断转换上,我见过的就有魏碑风格的、大草的、碑体加杨维桢的、碑体加王羲之的多种,每种都很老到,也都有新意。

我曾当面恭维他,说若是他早生50年,做点学问,然后随便亮出一种体来,那么谢无量、胡小石他们就全没戏!

曾翔近作 秋游昆明池诗

曾翔的点画颇有表现力,形象地说,刚毅、倔强、厚实,再加上几分戏谑式的灵动。因为他最早是以二爨入手的,厚实便成了他的主调。二爨的线型虽然厚实,但乖戾之处如果学得不好,会很容易形成习气,从而拒绝与其他线型的掺和与协调,所以近百年来,每见有学爨而僵化的,总不见学爨能渗化的,但曾翔是我见到的以爨嫁接帖字,而能谐和的难得的个案。

《爨龙颜碑》搨片局部

《爨宝子碑》书法局部

当今学书,一般主张碑帖兼习。如果考虑到“先入为主”的现象,那么先碑后帖,或先帖后碑是值得研究的。我以为先碑后帖作为书法入门至少有两个好处。首先,由于碑字重造型,塑变的可能性大于帖子,初学者习碑在前,无异加强了结字训练的力度,为日后字型塑变打好基础。

其次,碑字点画一般比较厚实,形状相对朦胧,这也有利于日后的塑变。习碑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入帖,以帖的高品质的点画来调理碑字点画上的粗糙,这样应该更容易事半功倍,而曾翔正是先碑后帖的成功例证。他的厚实来于碑,灵动来于帖,两相得益,点画质量自然可观。

曾翔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字型的塑变和点画的表现固然是书法艺术的本体所在,但附着在书法本体上的人文内容也极其重要。不是常听人说吗,若不是谢、胡之辈有些学问,如今还可镇住学业荒废的一代,他们想在书坛立名,大概就难了。同样道理,若是对人文关怀不够,即便有一手神技,又如何坦然面对古人和日益可畏的后生呢!

曾翔近作

曾翔书法的高明,本用不着我来详加解析,会看的人自然会怦然心动,不会看的人说得再多再好也没用。我之所以作此小文,实在是偶生感触,想借此与他共勉。

人生很长,艺术也很长,欲使艺术不朽,要做不朽的学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