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是保护落后吗?

前几周网传,曾在特朗普第一次总统任期时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的罗伯特·莱特希泽,很有可能被特朗普重新任命为美国贸易代表。如果此事为真,意味着中美贸易将面临又一次血雨腥风。最近的报道则显示,他可能会提名莱特希泽的原办公室主任贾米森·格里尔。

但其实,罗伯特·莱特希泽和贾米森·格里尔的理念相差不大,不会带来多大变化。

罗伯特·莱特希泽在里根政府期间,就任美国贸易副代表,主导了对日本钢铁及汽车的贸易战,一战成名。他于2017~2020年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中担任贸易代表期间主导终结了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代之以新的美-墨-加协议(USMCA),并重起束之高阁已久的“301条款”,对华发起了贸易调查,并建议总统对华发动关税等单边制裁。

他于2023年7月出版了一本回忆录,题为《没有什么贸易是自由的:改变政策方向、应对中国挑战、帮助美国工人》。书中提到在他上个任期内使世贸组织(WTO)上诉机构陷入瘫痪,并坦言贸易赤字等于“财富转移”,或者说,就是把钱白给了别人。

另外,他的核心观点是书名中提到的“没有什么贸易是自由的”,很难判定他影响了特朗普,还是特朗普影响了他,似乎他俩几十年前都有了今天的相同观点,一直没变过。

看了他的书,才了解美国的关税政策是美国国父们建国之初就定的,特朗普的理念就是秉承那些国父们的想法,是有理念支撑的。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很有价值,会大幅提升对美国的认知,尤其贸易对美国立国的重要性。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我们60、70后都有过这么一个记忆,那就是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身份(世贸组织WTO的前身)之时,国内无论从工业部门还是到农业部门都很担心“狼来了”,感觉中国的工业品和农产品是无法同国外进口产品竞争的,会遭到重创。

但从这二十多年的发展看,显然中国是极大的受益者,反倒是应该极大受益的发达国家却自认为是受害者,尤其是美国及重新当选的特朗普总统,并扬言要对中国继续加征更高的关税及取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

那为什么中国入世降低关税是受益的?而美国现在要抬高关税却自认为对美国有利呢?值得分析一下。

第一,关税是因国际贸易而生,各个囯家的比较优势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比如中美都是人口多、市场大的大囯,市场规模就是优势;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都是土地广袤又肥沃的国家,适合农业及畜牧业;北欧五国及中东沙特等国家的特点是人口少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努力在天赋面前不堪一击”的“拉仇恨”的代表。

另外有些国家就比较辛苦,像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瑞士,先天比较优势少,要么必须靠做同一件事做得比人好出彩,要么靠制度创新吸引最优秀及最富的人群才能胜出,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形成后天的比较优势。

其实,后天的比较优势能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及就业机会,比如德日韩的制造业,及新加坡及瑞士的金融服务业。而关税对后天形成的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口产品天经地义,鼓励进口自己缺的产品也是顺理成章,但想过好日子,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谁也不会去做拧巴的事,比如新加坡不会去对从马来西亚进口的大米、饮用水征关税吧?因为新加坡不种稻米也缺饮用水;德国、日本、韩国也不会去对稀缺的原材料、中间品征高额关税吧?因为这样做会影响终端产品的成本进而影响出口竞争力;再比如澳大利亚也不会去做全产业链的制造业,因为它没有这么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

所以,一个囯家放在理性的角度看,它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决定了它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贸然提高关税应该有它的逻辑及理由,否则可能会遭到报复,反过来会影响自己比较优势的发挥。

第二,对制造业而言,很大的比较优势来自能源。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名页岩油巨头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担任下一届能源部长。他在今年2月的文章中提到“文明的四大支柱材料,水泥、钢铁、塑料(广义)、化肥,这些关键材料无一不依赖能源”。

能源的获得成本至关重要,能源成本通过这四种材料在终端产品中的占比超过想象,它是低原材料成本的基础,甚至很多时候远超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增效。

比如光伏产业链中的多晶硅,三分之一的成本是电力,二毛一度的电和一元一度的电最后造成光伏组件的成本差得很远;

再比如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被炸,德国失去便宜的管道天然气,替换成从海外进口液化天然气作补充,由此造成的成本差异,导致多家化工工厂停产,产能转移到了美国和中国;

再比如日本因主要使用进口天然气发电,电价是中国的3倍以上,造成了两国对是否发展电动车产生了不同策略。

总之,能源不是普通商品,它是工业及制造业有竞争力的基础,也很大程度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

对油气出口企业,价格高低及销量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很大,比如,北溪二号根据供应量测算的收入占俄罗斯财政收入的10%。所以能源的获得成本及可持续获得能力(安全性),是制造业大国必须具备的比较优势,没有先天比较优势也要培养后天比较优势。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特朗普和赖特要支持发展美国的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虽是化石能源,但属于清洁能源,同时美国的天然气如果不需液化运输在美国本土使用,有极具吸引力的成本优势。

第三,只有当我们理解了上面两点,才能理解关税保护落后的观念需要重新认识。它是对囯家比较优势及比较劣势的平衡,关乎立囯之本,关乎国家安全,当然也关乎无数企业的生死存亡。

只有当比较优势相当、绝对公平时,它才有保护落后之嫌,否则只是防止被降维打击而已,或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问题是哪里有比较优势相当及绝对公平的场景呢?

之前特朗普总统提名知名宏观投资公司“钥方集团”(Key Square Group)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斯科特·贝森特担任下届政府的财政部长。贝森特不久前发表在《福克斯新闻》观点栏目的这篇文章批驳了哈里斯竞选团队和传统观念上认为关税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错误。以有力的事实证明,关税可以是政府税收的一项主要手段,可以用来保护美国的重要产业,还可以作为与我们的贸易伙伴谈判的工具。

他的话我不认为完全没道理,至少比哈里斯有道理,美国在19世纪二十年代关税占财政收入约95%,50年后降到近60%,100年后降到17%,到现在200年后,已变成了1.6%,美国在100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靠高关税战胜了英国,使自己富强起来。所以,特朗普及其团队认为提高关税现在是打击对手,强壮自己的整体战略之下的一个好工具。

另外,提高中国关税使大部分产品不从中国进口,可以从其它国家进口作为替代,成本不会上升或不会上升太多,不会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实际上,美国每年关税不到1000亿美元,即使川普上个任期内关税总额上升一倍,对美国通货膨胀有多大影响?这几年的通货膨胀的主因难道不是美国货币超发吗?

按关税的标准定义,关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保护本国产业,也是保护本地经济及就业,另外包括引导消费观念及考虑国家安全等,比如我们对进口的4.0T以上汽车征收40%的关税,远高于2.5T汽车的12%,这就是从环保角度引导消费观念。

2023年中国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9485亿元,关税2591亿元,进口关税远低于进口货物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时相比2023年21万亿财政收入,也可以看到中国关税占财政收入比重和美国一样也降到忽略不计,显然提高关税对中美来讲,也并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那为什么中国入世后的低关税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发展呢?在我看来主要有六个原因:

第一,中国本身是个大巿场;

第二,入世后关税先从零部件开始降,再逐步过渡到降低终端产品关税,这个策略加上国内大巿场吸引了海外企业到中国投资建设组装厂生产终端产品;

第三,中国入世前就有相当完整的工业基础,使我们很快完成了囯产化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提升,进而扩展到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在此民营企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四,入世让我们也享受到了海外巿场的低关税,使我们出口成长起来了,规模效应尽显;

第五,比海外相对低的能源价格使制造业如虎添翼;

第六,中国有充足的工程师,加上有纪律、严谨又勤奋的一线产业工人。

中国入世的成功,是很难在全球其它国家复制的。

欧盟失去了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优势及过激的降碳政策,靠关税政策扭转局面实属不易;

美国的软肋是能否重振制造业的文化、完成人力资源以及完整产业链的重置,看看波音公司这几年在产品质量上的挑战就知道了。

无疑,欧美的高关税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巨大挑战,但我们内部过度的非理性的恶性竞争危害似乎也不小,使我们失去了本该挣到的宝贵利润,以完成连续迭代技术进步及产能升级的机会。国家最近取消了多个行业的出口退税就能说明问题。

另外,有些产品出口也有关税,出口货物需要缴纳关税的原因涉及财政收入、经济调节、资源保护、产业升级等多个方面,同时退税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出口企业的税收负担。

第四,国与国之间需要贸易的一对一长期平衡吗?还是囯家只寻求贸易进出口总量的长期平衡?

举几个例子:中国是贸易顺差大国,对美、对欧盟、对东盟都保持着较大的顺差,但对中国台湾地区、南美、澳大利亚、中东保持着长期逆差,原因是进口大量芯片、农产品、畜牧业产品、矿石、石油等;

美国是贸易逆差大国,长期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越南等都保持着逆差,却对中南美、巴西、澳大利亚、荷兰长期顺差,美国主要是进口消费类的工业产品,出口的是飞机、汽车、工程机械、矿业机械、成套设备及液化天然气(LNG);

巴西对中国顺差,对美国逆差,总体平衡;而欧盟总体平衡,对美国顺差,对中国逆差。

这充分体现了比较优势带来的贸易多元化,又体现了国与国之间一对一是很难平衡的,但放到国家贸易总量上的平衡是可能的。

美国是中国入世后贸易顺差的最大贡献者,二十多年占了将近70%的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据格隆汇数据,2001年之后短短二十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达到5.18万亿美元,其中从美国一个国家身上拿到的贸易顺差达到3.72万亿美元),这种来自单一国家大规模、长期的贸易顺差是否可持续?

中国从多年前就开始搞上海进博会,应该充分理解贸易顺差需要进口更多产品来对冲,才能让出口可持续增长。

最后总结一下,美国将对中国再一次提高关税是没有悬念了,目的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也不是保护落后,是为了维持以前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及政治考虑,已上升到挽救美国制造业或维持霸权的层面。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被动应对,要有主动策略,算好自己的账,反击要精准,打蛇打七寸,要避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全球中间品贸易规模已大于成品贸易的今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场复杂的大仗。

但是,中美贸易不是我们的全部,我们更要做好自己的事,要站在全球贸易的角度,把中国的贸易优势发挥出来。

我们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制造产值,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有全球最大的市场,有无数了不起的民营企业家,有庞大的工程师及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要在全球做好包容、团结及开拓新巿场,像共建“一带一路”、开“进博会”“链博会”,对不发达国家实行零关税,以及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驱动创新发展。

只有不断的改革开放,才能国富民强。像美国从二战后到上个世纪末的50年间,判定因二战失去制造能力的欧洲及二战后重建所带来的大量美国产品出口机遇,一改美国从建国到二战前的高关税政策,改为低关税的全球化战略,成功跃上了又一个新台阶。

现在是以开放对保守的时机,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35次提及开放,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其中明确指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总体上讲,低关税及透明稳定的贸易政策有利于全球贸易,有利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相信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我们将在这场中美贸易战及全球多元化贸易并存的环境中砥砺前行,继续发展壮大自己。

对于企业而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本囯或本地区市场在本地生产产品(in country for country/in region for region)永远是上策,另外也要积极主动寻找美囯的替代市场,抑制扩产的冲动,寻找已有产能的新订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及所遇到的新问题,因此会产生新的贸易摩擦,而且永远不会停止。变化才是常态,及时应变是必备的能力,回顾过去,珍惜当下,是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