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张军霞 王慧文
20岁的李女士(化姓)频频出现心慌、出汗、手抖等症状,必须进食才能缓解。李女士感觉自己是低血糖了,没想到最近就医后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李女士是一家公司的文员,上班时在工位上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不仅如此,因工作忙碌,没时间做饭,李女士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外卖对付。下班回家便立即切换成“葛优躺”模式,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除了追剧,就是熬夜上网冲浪,还时不时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吃宵夜。长此以往,李女士发现自己逐渐发胖,1.6米的身高,体重已经飙升到75公斤。
年初开始,李女士频繁出现低血糖,每当忙起来误了午餐,就会有明显的饥饿感,伴随心慌、出汗、手抖的症状,吃点东西就能缓解。这种感觉非常难受,为了减少发作,李女士经常在上午10时左右开始防御性进食,虽说症状是控制住了,但身上的脂肪却越来越多了。
“我这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为了一探究竟,李女士来到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仔细问诊后,张军霞医生给李女士安排了“葡萄糖耐量实验”和“胰岛素释放实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李女士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困扰她大半年的“低血糖反应”正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张军霞给李女士开了兼具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减轻体重作用的降糖药物。1个月后,李女士再次来内分泌科门诊复诊,她的体重已经减轻了4公斤。
为什么自己频繁出现低血糖,会被诊断为糖尿病?张军霞表示,对于正常人来说,血糖低于2.8毫摩尔每升即可称为“低血糖”。在血糖降低的时候,人会出现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这些症状统称为“低血糖反应”。如果有“低血糖反应”的同时,测得的血糖也低于2.8毫摩尔每升,则称之为“低血糖症”,常见于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确诊糖尿病患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检测血糖不一定低于2.8毫摩尔每升,这种情况可见于早期糖尿病患者。结合临床,李女士大概率属于这种情况。
“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所谓‘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事实上,临床上出现‘三多一少’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不到三分之一。”张军霞医生告诉李女士,大多数的早期糖尿病症状十分隐匿,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眼睛、肾脏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张军霞提醒,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需格外警惕:父亲、母亲、(外)祖父母等亲属罹患糖尿病(即家族史阳性);长期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生活作息时间紊乱、睡眠不足、喜欢吃高热量食物、缺乏体力活动等;皮肤创面难以愈合,或皮肤的化脓性炎症(疖、痈)反复发作;出生时体重超过8斤的巨大胎儿及母亲;妇科炎症反复发作;体重超标。
张军霞建议,如果频发低血糖,应警惕早期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