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 (通讯员 孙丽霞 叶鸿)“最近身体怎么样啊?”“没啥大毛病,就是血压有点儿高!”“血压高一定要重视啊!”“没事儿,没事儿!啥症状都没有!”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很多人不把血压高当回事儿,主要是由于有些高血压患者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只是在偶然测量或体检时发现自己血压升高。有些患者则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症状,多是由于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急性升高引起的。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持续升高,逐渐出现各种并发症。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无形的杀手”,是因为它真正危害主要来源于较高的血压对血管和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的慢性损害。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兼ICU主任芦莹表示,正确认识高血压并严格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才能有效避免高血压对身体的损害。
高血压分为继发性高血压(能查到病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查不到病因的)两种。对于能查到病因的,要先查明病因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然而,据资料统计,能查到病因的高血压只占1.1%,其余98.9%的患者查不到病因。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与肥胖、抽烟喝酒、高盐饮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临床上不乏很多肥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科学减重使血压恢复正常,但对于单纯减重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吃药强制降压。
很多患者认为,“高血压药物有副作用,一旦服用就再也离不开了!”因此对于吃降压药有很强烈的抵触心理,不愿吃药或不按时吃药。“这是高血压患者在用药上很大的误区。”芦莹主任说,人的血压在24小时中存在生物节律,上午最高,随后出现低谷,全天血压连续曲线呈“勺形”,这就是“血压的昼夜曲线”,也就是血压的“生物钟”。而有些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节律紊乱,出现晚上血压高、白天血压正常的情况。这就表明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每天晨起吃药就最合理,所以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服药方案,倘若不吃药或不按时吃药则有可能使血压波动过大,引起血管破裂等靶器官损害。如果忘记吃药,第二天才想起来,需要把前一天的药补上吗?答案是“不要”。加量服药会造成药物过量,极易导致低血压。所以千万不能私自选择降压药、私自改变剂量及服药时间,一定要和医生充分的沟通,遵从医嘱坚持按时服药。
由于常见高血压药有六大类上百种,每一类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禁忌,这个药适合这个患者,但并不一定适合那个患者。这就强调降压药选择需要遵循“个体化”原则,要针对患者病情、药物副作用、药物间相互影响及用药效果综合调整药物方案。关于选药,高血压患者需要提供用药前血压记录、用药后血压的记录,并坚持服药、定期复诊。一个降压药物达到最大效果的时间是3周左右,每名高血压患者都要经历一段“调整期”,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关于测量血压的频率,在血压不达标期间至少早中晚三次测量,并且每日测量的时间相对固定。此外有研究发现血压的高低除了每天存在昼夜节律,在四季也有一定的生物节律,血压在冬季要比夏季略高一些。所以在血压达标期也要定期测血压,防止季节更替造成的血压增高被忽视。一旦发现血压波动较大,及时将血压记录反馈给医生,根据血压的变化调整服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