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热潮持续升温,AI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核心话题。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百度、字节等大模型企业,以及华为、龙芯等芯片制造厂,都在围绕人工智能进行布局,技术自研与生态建设成为各大厂商竞相追逐的焦点。
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手机市场终于回暖,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反弹。在国内市场,华为的复苏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不管是原生鸿蒙系统的上线,还是三折叠的出现,都在加速AI在端侧的落地与应用。而其他厂商也在比拼能力,个人助手、影像成为了现阶段重要的比拼方向。尽管目前AI手机能力差异化仍不明显,但手机作为AI的重要载体,随着可学习数据量的增加以及应用的完善,AI或将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除了AI在端侧的应用,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过去一年,AI领域投资持续升温,全球AI投资达到历史新高。OpenAI、谷歌等海外厂商,百度文心大模型、字节豆包、阿里通义大模型等国内大模型都在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完善多模态交互和推理能力。不过,随着技术差异的缩小行业内掀起了价格战以争抢市场,如何吸引更多行业伙伴,让大模型落地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成为未来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发展人工智能离不开底层芯片。目前,GPU因其并行处理大量数据的优势成为主流芯片。去年,英伟达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我国的芯片行业同样活跃,多家从事GPU、推理芯片的企业提交了上市申请。不过,虽然国内芯片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外头部企业相比仍存在着技术和应用的差距。与大模型、手机相似,芯片发展同样离不开生态,去年,包括阿里达摩院在内,多个机构、企业纷纷呼吁行业共建芯片生态系统。而展望2025年,不同架构路线进一步加码自主可控技术,让国产芯片应用在更多行业将是行业共同的发展方向。
手机同质化竞争激烈 差异化离不开创新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终于迎来反弹。Canalys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5%,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的同比反弹,全年出货量预计达到12.2亿台,同比增长6%。
聚焦国内市场,随着华为的强势复苏,行业又恢复到六强格局。分品牌来看,2024年第三季度,vivo以18.6%的市占率继续位居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苹果因新品上市市场份额重返前五位达到15.6%;华为回归以后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第三季度市场份额15.3%,小米出货量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以14.8%的市场份额上升到第四位,荣耀则以14.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五位,将一加合并后的OPPO却未进前五名。
过去一年,华为、小米、OPPO、vivo等纷纷加大在操作系统、影像技术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力度。
在软件方面,华为原生鸿蒙的上线打破了以往手机操作系统由iOS和安卓主导的市场格局。尤为重要的是,当多个设备在底层采用同一系统后,信息流转将更加顺畅。而对于开发者,可以通过统一的开发环境为不同类型的设备构建应用,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和时间。
事实上,iOS和安卓发展至今最大的壁垒在于生态。如果只有操作系统,没有大量的应用配套,操作系统也没有办法顺利发展。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多次提到鸿蒙战略的重要性,除了确保新推出的所有设备均将采用这一系统,更重要的是呼吁行业内合作伙伴加入鸿蒙。
在硬件层面,折叠屏依然被视为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挑战苹果、三星的重要利器。去年,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小折叠,进一步扩大品牌在女性群体中的影响力。华为则推出了三折叠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通过内折+外折两条铰链联动实现折叠和展开。
不过,折叠屏手机虽然实现了技术创新,但依然面临着一些技术难关。CINNO便指出,柔性材料的耐用性、折叠屏的设计可靠性等问题是供应链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挑战。余承东也曾指出,三折叠售价高的原因之一便在于供应链成熟度低导致良品率低。
通讯行业专家张弛分析认为,三折叠的出现意味着手机将打破传统定义,演变成一个多功能集合体,替代平板、电脑的部分功能,成为AI更好的载体,覆盖生活和办公等更多场景之中。
不仅是折叠屏领域,纵观整个行业,AI是各大手机厂商创新的主旋律。2024年被称为手机AI元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家的AI大模型。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公开演讲中提到,AI大模型将成为未来手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他认为通过AI技术的应用,手机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无独有偶,荣耀CEO赵明也不止一次强调AI的重要性,在他看来,AI是荣耀的重要创新方向,让手机越用越懂用户。
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小米推出了全生态AI智能助手“超级小爱”,荣耀Magic7系列则利用AI大模型技术的应用能够弥补长焦拍摄中硬件的局限性,实现了100倍长焦摄影的突破。赵明曾表示,对于荣耀来说,AI影像技术的创新是其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手机因其便捷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发展AI的重要载体,更多厂商将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度,以推出更具智能化的手机产品。前金立集团副总裁俞雷分析认为,AI技术将深入应用到手机各个领域,如影像、语音、交互等,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未来,随着学习量的增加,技术或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随着大盘回暖,手机出货量有所上升,但国产品牌间同质化竞争依然严重。许多手机厂商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差异化不足的问题。国产手机供应链相关人士认为,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布局市场细分通过加码技术创新推出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的产品,或成为手机厂商实现差异化竞争。无论是操作系统、折叠屏、AI还是卫星通信等领域,竞争势必将更加激烈。
推理、跨模态技术日渐成熟 大模型降价争抢市场份额
在手机厂商纷纷布局端侧大模型的同时,科技企业也加码通用大模型和细分小模型的技术研发。
过去一年,AI领域依然是投资焦点。根据Crunchbase数据,自2022-2023年出现短暂回调后,2024年全球AI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较2015年增长10倍。另据IDC报告,作为AI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成式AI在2024年全球I投资额将达401亿美元,同比上涨106.7%。
在诸多大模型中,OpenAI推出的o1系列推理型模型和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以及谷歌的Gemini依然是行业焦点。这些大模型的出现,不仅让AI从简单的“聊天机器人”演变成能够处理复杂推理问题的“推理者”,其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更是让虚拟和现实世界开始紧密联动,镜头所见即可转化为丰富的数字内容与应用,并与人们进行交互。
在国内,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同样迅猛,百度文心大模型、字节豆包、阿里通义大模型等多个大模型也在不断加大技术研发。从各个大模型技术优势来看,文心大模型更强调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能力;字节豆包具备多模态融合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语境和情绪,生成相应的表情、动作和声音,让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和流畅;阿里通义大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用户的购买行为、物流需求等应用在电商行业内。
然而,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日益成熟,行业内的商业竞争也愈发激烈。各大厂商都在试图争抢更多行业用户,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为了吸引用户,厂商们纷纷打出了“价格战”的旗号,国内大模型市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潮。
从最初的低价竞争,到部分模型喊出了永久免费的口号,再到大模型的价格进入厘时代,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阿里云多次宣布大模型降价,其中通义千问视觉理解模型的全线降价幅度超过80%。按照最新价格,用户只需花费1元钱,即可处理约600张720P图片或1700张480P图片。字节跳动的豆包视觉理解模型千tokens输入价格仅为3厘,比行业价格便宜85%。百度文心一言更是将两大主力模型ERNIE Speed和ERNIE Lite则直接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
国内云厂商相关人士表示,降价的背后在于技术差异的缩小。从技术上来看,现阶段OpenAI等海外厂商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国内市场中各大模型的功能和性能差异已经相对较小。因此,厂商难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只能通过价格战来争夺用户。未来,推理、多模态整合将成为大模型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医疗、教育、金融仍然是重要的落地方向。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年初发布的站内信中同样传递出行业竞争加剧的信号。他表示,AI的实际渗透率已经不低,2025年继续井喷式增长。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竞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技术迭代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GPU成市场关注焦点 芯片生态亟待完善
李彦宏曾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IT技术栈从三层转变为四层,包括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其中,底层仍然是芯片层,但由于GPU在并行处理大量数据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适合用于深度学习等需要大量计算的场景,所以主流芯片从CPU逐渐转变为GPU。
去年,因在GPU市场具备压倒性优势,英伟达一片难求,可谓赚得盆满钵满。2025财年第三财季(对应自然年2024年第三季度),英伟达营收同比增长94%至350.82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9%至193.09亿美元。在二级市场,英伟达股价一年累积上涨超过170%,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苹果的美国第二大市值公司。
然而到2025年,随着英伟达新品的发布以及人工智能对芯片、算力需求的增加,英伟达股价再度上涨。截至当地时间1月24日收盘,英伟达市值已达3.49万亿美元,高出苹果0.14万亿美元,位列美股第一。
国内芯片行业同样活跃。在资本市场,仅去年一年已有摩尔线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多家国内从事GPU、推理芯片的企业提交了上市申请。而在技术方面,国内企业正在加速追赶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形成了x86、arm、RISC-V、MIPS等多种架构路线。
发展芯片同样离不开生态。国内芯片厂商相关人士告诉笔者,一个完整的芯片生态系统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依赖。尤为关键的是,芯片生态要通过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英伟达就是利用其GPU生态系统,在游戏、AI、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保持住了领先地位。
为了推动芯片生态的发展,去年,国内企业纷纷呼吁加强生态内的合作与参与。其中,阿里达摩院旗下的平头哥推出了基于RISC-V架构的玄铁系列处理器,以吸引了合作伙伴的加入,此外,阿里还在利用开源的方式与芯片厂商、开发者等共建生态。与阿里类似,龙芯中科行也建设了开源社区以推动创新。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国内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产品性能得以提升,但对内竞争加剧,对外技术差距依然是行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国内芯片厂商相关人士用“美国制裁”总结了2024年,同时用“自立自强”展望了2025年。该人士指出,尽管国内芯片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诸多挑战。一方面,国际芯片巨头如英伟达、英特尔等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仍具有较强的优势。另一方面,国内芯片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技术、产品、市场无一不是竞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