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北京时间3月26日202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北京凤凰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行动!共创未来”为主题,内容将围绕关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广受公众关注的生态保护议题,结合市民生活和行业发展,开展论坛和熄灯仪式、沙龙和市集等一系列环节。风直播与凤凰秀直播双平台线上直播,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论坛期间,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杨松颖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各方一起努力才能达到,其中从教育着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指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从1970年开始萌芽,并且在过去十年中已经有了非常高质量的发展。“这个过程中出台了非常多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政策,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负责部门也由初期的环境保护部门和教育部门延伸到现在多元化的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杨松颖表示,尤其是“双减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这也更加要求中学的生态类课后服务需要大的提升。
“但在实际推行中,我们发现在学校里会面对重重困难。”杨松颖指出,困难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很多时候这些户外的教育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很难大范围、有规模地普及起来;二是校内教育工作已经很繁重,老师很难在生态文明教育这个主题下投入更多的精力开发新的课程和备课;三是目前大部分的学校生态类型课程的科学性、区位性以及探索性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不增加学校老师的压力和工作量的前提下,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是非常需要解决的社会新需求。”
杨松颖表示,为响应国家政策,回应社会需求以及秉承“一个地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机构使命,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推出了《教室里的自然课》系列课程。
“这套课程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生命科学探究课,课程里融入了自然科学、生物、语文、艺术、地理等等不同课程的内容,而且也是基于项目化学习这种理念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胜利的观念。课程的内容是以沉浸式的学习场景带领孩子解锁野生动物的生存智慧。孩子在课程中会跟随课程的主人公,在寻路员和科学家的带领下探访不同野生动物的家园,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孩子可以通过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在区位实践中逐步构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杨松颖补充表示,该项课程是通过公益普惠形式入校,所以学校无需提供更多费用,授课的过程中学校的老师也是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协助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整个课程,不增加他们额外的负担。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能够有10座城市、每座城市100所学校参与课程,我们就能够触达50万名孩子。期待我们这个项目能够承载爱心、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