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格斗大神专用技术,能绕过防守的踢法

]

说到搏击比赛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踢技,肯定莫过于前踢、旋踢,因为这两种脚法的实用性及运用广泛度非常高。

前踢属于直线脚法,旋踢属于曲线脚法,都是最基本的踢技,在空手道及跆拳道中,两者通常是初学者最早接触的踢技之一。

前踢的发力动作以推髋弹腿为主,动作较以转髋为主的旋踢为小,虽然力量不及旋踢,但胜在踢速较快,而且能够维持正身状态,便于连接拳击组合。

基于这两种基本踢技,渐渐发展出一种揉合前踢及旋踢特性的踢技——三日月踢(三日月蹴り)

三日月踢具有优异的击倒能力,不少著名选手都曾以三日月踢击倒对手,例如极真会馆成嶋竜、前UFC选手菊野克纪、神童那须川天心、初代RISE70公斤级王者日菜太等。

题外话:话说前UFC选手、空手道格斗家菊野克纪虽然已经37岁,但他仍活跃于「岩流岛」异种格斗比赛,还亲身挑战WT跆拳道比赛,更曾取得全日本亚军的殊荣。

三日月踢的踢击动作

「三日月」即娥眉月,当大家在农历初三夜晚抬头上望,便会见到那种又幼又弯的月亮。据说三日月踢的踢击轨迹跟弯月相似,因而为名。此外,也有人称之为「半月踢」。

三日月蹴是一种介乎前踢跟旋踢的脚法,以前踢的起脚方法,采取最短的斜直线,避开中线,以脚前掌踢击对手。在三日月蹴的踢击动作中,讲求推髋的动作,令原本为直线脚的前踢,转成三日月蹴的斜线。

从提膝动作可以见到旋踢、三日月踢、前踢的分别。

旋踢会倾向把膝盖横置指侧,以便踢出曲线轨迹,自外侧向内击中目标。前踢会把膝盖垂直指上,以便踢出向上或前刺的轨迹,自正前方击中目标。三日月踢则介乎两者之间,膝盖斜指向上,踢出从下而上的斜线轨迹。

三日月踢所用的踢击部位

三日月踢主要以「虎趾部位」踢击,即脚前掌,是指将脚尖指前、脚趾上屈,露出的脚底前掌部分。

在现代搏击比赛中,选手应用旋踢时,通常会以脚胫、脚背、脚腕等部位进行踢击,甚少见到以脚前掌踢击的旋踢。只有在进行击破或防身应用时,才会用上脚前掌踢击。

因为踢击部位不同,旋踢的发力、时机、入射角度也会有些微分别。用脚前掌踢击需要屈起脚趾,为了更确保以脚前掌击中目标,有时更要脚腕上翻,这令旋踢的踢击距离缩短,也会较难作出摆腿的发力动作。

加上,以脚前掌踢击必须固定脚腕,否则力量会分散掉,甚至扭伤脚腕。所以在脚腕未有充分锻炼前,建议先以其他部位踢击,脚趾可能会击中对方手肘或硬组织而受伤,所以一般选手都会以脚背至脚胫的部位踢击。

当然,以脚前掌进行打击,也有可取之处。

由于面积细,假如速度及贯穿力足够,能造成刺击的效果。换句而言,即是可以更小的力量造成更大的伤害。

此外,这还造就了三日月踢的最大特色⋯⋯

三日月踢的最大特色:绕过防守击中目标

前UFC选手菊野克纪在「岩岛流」比赛中,以三日月踢击倒对手。

初代RISE70公斤级王者日菜太以三日月踢击倒「美丽死神」Artur Kyshenko。

三日月踢之所以能在搏击界中享负盛名,全因其优异的击倒能力。

跟旋踢及前踢的击倒情况不同,三日月踢大多不是踢击头部,而是击中肝脏、躯干、肘侧造成击倒。

尤其是以左脚踢击的情况下,三日月踢比一般旋踢更易击中肝脏及胁下弱点,这跟其踢击动作及轨迹不无关係。因为它能巧妙地绕过防守击中要害。

虽然有时三日月踢的动作跟前踢十分相似,但正正因为三日月踢稍微斜上的切入角度,反而能够避开对方针对前踢的挡格。

假如像前踢般直接从中线踢入,会较易被对方前置的手肘、提膝挡住,令脚趾撞上对方骨头受伤,反而三日月从下斜上的轨迹则能恰好避开。

三日月踢的踢膝动作跟其他踢法相似,可以转成前踢、中/上段旋踢、巴西踢等,加上其由下斜上的轨迹,更令对方难以防守。

假如对方像图片选手般,当成上段旋踢来防守的话,右手手腕会护着脸侧,便会露出胁下的肝脏。

因为角度问题,若是换作以脚胫或脚面踢击的话,踢击可能只会撞上对方手肘、手臂,但因为三日月踢是以脚前掌踢击,屈起脚趾而形成的弧形脚腕正好绕过挡格击中目标。

假如当成前踢来防守的话,防守方双肘在前方向内靠拢时,亦会露出肘侧胁下的弱点。正如上图展示,「神童」那须川天心的脚前掌恰好越过对方手肘击中肝脏。

再换成另一个情况,假如当成中段旋踢来防守,把手肘置于肘侧的话,因为三日月踢并不是直接从外侧切入,所以它仍能无视防守,从中线切入击中手肘内的躯干正面部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