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CBA球队参与,在澳门举行的2025东超终极4强赛上,常能感受到CBA的存在。
赛前和赛后发布会上,出席的球队主教练和队员,会被问是否期待与CBA球队对抗;比赛中,经常听到场边声音,在将场上球队与CBA球队比较个孰高孰低;东超的工作人员也自然会被问及:扩军何时扩到CBA?
但东超何时出现CBA球队,至少在4强赛期间,或许只有我们这些来自内地的访客念念不忘,几支参赛球队没时间考虑这个,他们有自己的战斗要参加。
最投入的女球迷,实现盈利的B联赛
3月9日是今年东超终极4强赛的决赛日。提前打完的季军赛上,B联赛球队琉球黄金帝王输掉比赛,以两连败结束了本赛季东超之旅。赛后,球队主教练桶谷大没有第一时间参加赛后发布会,决赛即将开打才姗姗来迟。然而,五六名日本记者没有去看决赛,而是等他到来之后,围着他聊了近十分钟才放他离开。
这次东超终极4强赛,琉球黄金帝王是第一支给我留下印象的球队,具体来说,是他们的球迷让人印象深刻。由于两场比赛都对阵中国台湾球队,琉球几乎是在客场作战。但只要球队得势,现场会响起琉球球迷热烈的欢呼,而且是十分明显的、几乎只有女性在加油的助威声。
琉球有着号称“日本第一”的球迷基础。2023-24赛季B联赛常规赛,这支球队场均上座人数为7746,比上座人数排第二的东京电击高出一千多人,断层领先。B联赛官方数据显示,上赛季进场看球的429万人次观众里,有超过53.2%是女性,有31.6%的观众来自40-49岁年龄段。这两组数据都有些反常规,琉球的球迷数据也同样如此,甚至女性球迷入场比例会更高,超过58%。
琉球黄金帝王俱乐部主席白木享曾对懒熊体育表示,球队的经营理念,是为球迷带来精彩、感动、激情、勇气、希望和梦想。显然,这些传统体育叙事中吸引年轻男性的词汇,同样可以属于中年女性。东超季军赛之前,一位名叫“红豆面包”的琉球球迷发布了一篇“note”。她回忆到,球队成立第二年(2008年),自己就带着几个女儿一起去看球,只有几岁的女儿们当时还不懂篮球,但十分喜欢和啦啦队一起跳舞,玩得很开心。17年转眼过去,她一直支持着这支球队。
球迷结构的特殊性,被球队宣传于招商环节。琉球俱乐部官网招商页面写到,黄金帝王的球迷群体正值职业生涯巅峰期,现场有许多结伴而来的女性朋友、带着孩子的家庭观众,无论性别和年龄,都能在这里享受比赛的乐趣。
上赛季,琉球黄金帝王的营收达到30.58亿日元(约1.48亿元人民币),是仅次于东京电击的B联赛球队。其中门票收入12.11亿(约5897万元)、赞助收入8.84亿(约4305万元)、商品收入4.87亿(约2371万元)。显然,球迷端的收入毫无疑问是占比最重的,球迷基础又可以为赞助销售和商品销售提供更多机会。
当然,白木享曾指出,球队并不会单纯依靠球迷基础来吸引商业合作,认为仅凭上座率来获得企业支持的经营模式是无法长久的。于是,黄金帝王队为客户制定了合作伙伴计划,总共分为六大块,包括通过活动策划进行品牌激活、比赛日线下布展、联名商品合作、社会公益活动合作、赛事冠名、场馆广告曝光等,此外还支持定制化推广服务。例如,球队与全家推出“King Smart”联名项目,将冲绳地区部分全家便利店的外观与内饰包装成黄金帝王队风格,球员形象和球队配色会出现在店内。
根据球队官网,琉球目前拥有28家顶级官方合作伙伴和173家官方合作伙伴。球队企业合作和销售负责人安里亮接受Outnumber采访时透露,包括支持性企业在内,俱乐部目前合作企业总数已超过850家,自B联赛启动至2023-24赛季的8年间,球队赞助收入增长30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023-24赛季也是B联赛扭亏为盈的赛季,24支球队平均净利润为4825万日元(约235万元),相较此前赛季11支球队亏损,上赛季仅两支球队没能最终盈利。
B联赛国际业务负责人冈本直也(Nao Okamoto)出席3月8日举行的东超峰会时提到:“我们有许多追随个人偶像而非球队的粉丝群体,这正是我们需要加强的领域。”他指出,当前篮球领域资金匮乏已经是普遍事实,B联赛需要引入更多跨文化元素,让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形成支持与共享的纽带。本土文化即通过比如偶像文化和女性粉丝提升来增加营收,外来文化自然是更多国际赛事的参与。
最职业的啦啦队,迈向职业化的台湾篮球
此次东超赛场,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群体同样是女性。决赛由B联赛广岛蜻蜓对阵PLG桃园璞园领航猿,激战正酣时,我试图拍一拍看台上的领航猿球迷。我站在一层看台的过道,从下往上拍,一名啦啦队员恰好发完礼物往下走。看到我在拍照,她马上返回二层球迷所在区域,鼓动球迷们对我的镜头打招呼,尽管我只是举着一个手机在拍照而已。
现场啦啦队的职业性让人赞叹。每当比赛进入暂停,她们会进入场内跳一小段舞蹈,或者在场边和球迷互动;看到手机对着她们,会立马摆出笑脸;音乐响起后,就带动球迷一起摇摆。决赛第三节,落后十几分的领航猿打出一波小高潮,广岛立刻叫了个暂停,这时,几名啦啦队员就在场边对着摄像头跳APT,几位观众也跟着跳了起来。
四强赛的官方特邀啦啦队,是台职棒味全龙队的啦啦队Dragon Beauties小龙女。在中国台湾,棒球是当下最受欢迎的运动,某种程度上,对于最近几年才成军的台湾职业篮球联赛而言,要和本土其它运动乃至娱乐形式竞争观众,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2020年底,陈建州创建PLG,结束了台湾篮球20年没有职业联赛的局面。PLG创建后的五年,也是台湾篮球风起云涌的五年。从没有职业联赛,到同时出现两个职业联赛,去年夏天,两个联赛试图合并未果,最终T1联盟解散,PLG规模缩减成4队,新联赛TPBL联赛成立,一切都来得十分突然。(延伸阅读:宝岛篮球这三年:书豪魔兽登场幕后,三个联赛一台戏)
“在华人世界要跟人沟通,我觉得难度应该是排前几名的。很多时候,你必须用事实来告诉老板或长辈,市场很明显喜欢这个方式。同时,也要清楚知道老板要的是什么,企业要的是什么,把这个舞台搭好了之后,面面俱到帮他们想好,我想事情就会比较好办。”陈建州告诉懒熊体育。
为了提高联赛人气、增加营收机会,PLG想过很多办法。比如比赛开球时间以五点场居多,以便进入电视台比较空窗的转播时段;又比如主场比赛一般都设置成背靠背连打两场,这样既能节省场地花销,也能增加球迷到场消费的可能性。“如果只有一场,你想买票的欲望不高,可是两天都可以看的话,能安排两天一夜的旅游行程,买票的诱因就大了。”陈建州说。
从球迷端,不管参加东超联赛,还是参加FIBA旗下的BCL资格赛,值得挑战的国际对手、不一样的对战组合,都是联赛所能提供的更好的赛事内容。
“我觉得内容永远是王道,你必须把你的产品很专注地做好,要给球迷更多的需求。”陈建州介绍到:“像国际赛这种大家都会比较投入。一般来讲平日的比赛门票很难卖。在今年,璞园领航猿主场一般平均进场大概是2000-3000左右,东超比赛,礼拜三晚上可以进场5000多人。这最直接证明东超是有卖票能力的。”
实际上5个赛季以来,PLG经历过创建伊始屡破上座人数记录的高光,也由于联赛合并失败等因素,导致热度下滑、球迷流失的遗憾。与之相反,球队运营成本则因为球员薪资和外援水平提高而大幅提升。一支投入经营的球队,一年需要1-1.5亿新台币(约2200-33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在陈建州看来,企业资源日趋饱和,与不同运动项目、不同联赛的合作大概都已经固定了,很难变动,向外拓展就变得十分重要。“我一开始的设定就是立足台湾,放眼亚洲。作为我的角色,要想办法帮助球队找到商机,需要有往外发展的亚洲思维。”他认为:“每个球队的营收,至少超过20%来自赞助商费用,比方说借由参加东超,我们可以找到想要进入华人市场的日本、韩国和菲律宾企业,给他们提供投放的渠道。”
本赛季前,PLG与东超达成5年协议,延续了双方的合作。从创建PLG证明台湾联赛也可以做好主客场经营,到现在拥有两个东超席位,陈建州很早就瞄准了东超这个赛事。实际上,作为上赛季PLG的冠军球队,转投TPBL联赛的新北国王拿的也是PLG的参赛资格。某种程度上,现有两个联赛是在打对台,但陈建州还是更愿意表露出合作的姿态。
不能否认的是,从PLG出现,到TPBL创建,5年间,台湾篮球仍旧是朝着职业化方向迈进的。在开幕新闻发布会环节,桃园璞园领航猿主教练尤尔吉·卡米诺斯便提到,从4年前来到中国台湾开始,自己看到了竞争在加剧,球员水平在增长。“年轻球员有了和更优秀球员竞争的经验,这总是件好事。对于我们来说,参加国际比赛,有机会与韩国和日本队比赛,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与他人竞争,就不可能在生活中取得发展。”卡米诺斯说。
“PLG是5年的联盟,然后在这5年就发生了很多事,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脚印去学习,当然做得不是说很完美,可是我们一直往成功这条路去努力。”陈建州在新闻发布会之后的采访中提到。
有别于啦啦队的热烈,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两支球队在这次四强赛或许稍显落寞。处于TPBL联赛、也是林书豪所在的新北国王没能进入决赛。PLG桃园璞园领航猿则在最后30秒被逆转丢冠。
决赛中,当领航猿最后时刻将比分反超至68:67,PLG联赛创始人陈建州从座位上激动地站了起来,他举起手机对着领航猿球迷看台,不断打手势让大家欢呼。尽管球队最后输球,但这个台湾球队征战东超的最佳战绩,或许足够令他满意。
东亚篮球的崛起,先从国际化开始?
赛场外,菲律宾篮协执行董事兼秘书长艾丽卡·迪(Erika Dy)是又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出席东超峰会时,她先祝在场的女性妇女节快乐,并提到在这一天,自己原本可能身处一个女性相关的活动,但她来到这个男性主导的会议上——她觉得平等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不需要额外赋予的空间。
今年,在四强赛两个比赛日之间,东超安排了一场持续一整天时间的峰会,这届峰会的主题是“亚洲篮球的未来”。现而今,东亚地区的许多联赛的确希望借助更多国际交流,为本土联赛甚至本土篮球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艾丽卡·迪所代表的菲律宾篮球同样如此。
她在峰会发言中提到,由日本、菲律宾、印尼三国联合主办的2023年男篮世界杯,52场比赛中19场在马尼拉举行,这不仅带来显著经济拉动,更让本土教练和青少年直观感受到国际篮球的战术体系与训练标准,重塑了菲律宾人的篮球认知。“这种冲击直接提升了国家队建设水平。通过与国际强队交锋,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归化球员的价值,也促使篮协在组建国家队时更注重跨国协作。正如东亚超级联赛通过主客场制连接东亚顶级俱乐部,我们正在建立从地方到国际的篮球人才流通通道。”艾丽卡·迪说。
无独有偶,冈本直也介绍到,B联赛正在制定亚洲战略,希望在篮球受欢迎的国家和地区锁定优秀球员,并通过这些球员的影响力来提升联赛关注度。他表示:“当我们的比赛在各个地区进行转播时,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赛事曝光度,并通过更多的线下活动,进一步提高球迷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强篮球的市场热度和观众基础。”
冈本直也透露,B联赛目前已经在14个国家开展了相关业务,其中包括中国台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今年还将在中东地区新增黎巴嫩,并持续拓展更多国家的市场,让联赛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这些联赛为何会积极参与到东超的赛事中来,因为这一比赛无疑为各个联赛提供了一个碰撞的平台,也是交流的窗口。何况本赛季,东超联赛冠军奖金为100万美元,二三名分别获得50万美元、25万美元,对于许多联赛的球队来说,这不是小数目。
随着香港东方和澳门黑熊在这个赛季加入东超,东超联赛已经从2023年东超冠军周和2023-24首个赛季的8队规模,增加到本赛季的10支球队。由于中国台湾PLG联赛、日本B联赛、韩国KBL、菲律宾PBA的总决赛队伍或总冠军才有资格参加下一季东超赛事,目前的东超联赛俨然成为东亚地区名副其实的俱乐部冠军联赛。
本届东超终极四强赛,虽然没有澳门的球队,但门票实现售罄,现场坐地满满当当。“因为本地球迷要看更高层次的比赛。”东超CEO李小龙在发布会后的采访中提到,不光票房,这赛季的转播收视率和社交媒体互动也都提升了150%,即便刨去场次增加的因素,增长也达到20%。
“对于我们来说,联赛的文化、对球迷的培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李小龙表示,受到B联赛启发,东超希望在未来提高女性粉丝比例,同时还需要加强本土叙事和异地营销(out home marketing)。他举例说,参加开幕发布会的四支球队球员,全是本土球员,而非外援,正是基于传播考虑。
东超下赛季的目标是扩充到16队规模,目前已经确认蒙古联赛的冠军会参与下赛季比赛,其它联赛也在洽谈中。李小龙透露,未来可能会在小组赛与四强赛中间增加Quarterfinals(八强赛)的阶段,会去到与四强赛不同的城市。显然,东超希望借这样的赛制安排,触达更多城市和地区。
与此同时,东超也在加强自身商业化建设。李小龙介绍称,在东超第一个赛季,公司42名员工中只有一个负责销售业务,当时的想法是先做好赛事内容。不过目前,东超有接近一半的员工在做销售和媒体版权方面的工作,包括在中国内地也安排了6位同事。这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东超从去年8个赞助商,增加到今年的23个,其中就包括携程、盼盼等中国内地企业。
当各个联赛都借助东超这一平台,积极表达出对跨国交流和比赛的关切,东亚地区的篮球是否会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交流?又是否会真如从业者所愿,提升这一地区的篮球推广和竞技水平?结果虽然尚未可知,但改变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