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宝宝出柜了?还是官宣?丨每日罐头

“每日罐头”是一档心理学口味的精神食粮栏目 ( 狗特别喜欢的 )。

今天聊一个不那么严肃的话题,海绵宝宝正式出柜了,而且是官宣。

罐头生产商:文小宁、王星星

上周,尼克动画工作室发推:海绵宝宝是LGBTQ+群体的一员,并在配图里晒出了彩虹色的海绵宝宝。

这是海绵宝宝动画诞生以来,第一次正式宣布出柜。

就在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cp粉欢呼终于得到了官方认证的时候,又有新闻报道说海绵宝宝的动画作者史蒂芬·海伦伯格早就声明过:海绵宝宝其实属于LGBTQ+群体中的无性恋(Asexuality)。但是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无性恋是什么,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什么是无性恋?

Bogaert 提出,无性恋指的是不管在异性身上还是同性身上,都感受不到性吸引的人[1][2]。

根据无性恋鉴定量表(AIS),无性恋的具体表现包括:

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性吸引

对性有关的行为缺乏兴趣

对有关性的想法感到厌恶

极力回避可能会发生性行为的情景

理想中的亲密关系不会涉及到性

无性恋并不少见,他们很可能只是因为缺乏理解和认同感,而选择了隐形在人群里。根据不同的样本,无性恋在人群中的比例约为0.4%-3.3%。也就是说, 每一千个人里,可能就有4~33人是无性恋者[3]。

2、无性恋可能会爱你,但不是因为性

虽然感受不到性吸引,但无性恋者却依然可以感受到浪漫吸引。Bogaert 在一份无性恋样本中发现,有33%的无性恋者都曾经有过一段长期并且稳定的亲密关系[1]。他们还是会喜欢别人,也会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是这一切的理由都不是「性」而已。

此外,为了取悦伴侣或纯粹因为生理唤醒,无性恋者可能也会发生性行为。只是在性行为的全过程,他们在情感上和心理上都不会感受到性吸引。

3、无性恋不是病,它只是独特的性取向

与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一样,无性恋也是一种普遍、稳定、健康的人类性取向。

可能有人会猜了,既不喜欢女的也不喜欢男的,那肯定很无聊很痛苦吧。 据研究显示, 无性恋者很少会因为自己感受不到性吸引而痛苦,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对于自己性取向的自我认同会更自然、简单[4]。

美剧《马男波杰克》里的男二也是无性恋者

与此同时,无性恋者出柜比同性恋者更困难,主要包括两个原因:

一方面,虽然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的性吸引的对象不同,但终归是“有性的”,人们很难想象并接纳无性恋者的“无性状态”;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性取向,无性恋者在社会的可见度低,因此他们或许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同类[3]。

但不管是来自社会的偏见让无性恋这个群体被动隐形,还是他们主动选择了隐藏自己。 我们都需要意识到:无性恋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它不是一种自我标榜、不是无法去爱别人、更加不是一种心理障碍。

就像海绵宝宝喜欢派大星的理由有千万个,却惟独不是因为性。无性恋者也会有类似的爱情:他们会真的爱你,只是和性无关。

有没有觉得还挺柏拉图的?再看看海绵宝宝这张脸,告诉我,你有没有心动的感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