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文化值爆表的联名出炉了。
8月16日,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联名百年申报馆,推出“外滩知识分子”下午茶。
汉口路266号,《解放日报》编辑部所在地,“大上海全部解放”正是从这里传出。水晶酒店南京路步行街店坐落于此,与万国建筑群、东方明珠隔江对望,距离申报馆编辑楼旧址仅有短短50米。
这两栋楼的渊源不仅只有距离近这么简单。《申报》是《解放日报》的前身,近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汉口路,作为上海曾经辉煌的报业一条街,空气里都能闻到文人的墨香。
这次联名,是水晶酒店手冲咖啡与百年申报曾报道过的咸亨“玫瑰腐乳”的味觉相遇,也是一场穿越百年的建筑的隔空对话。
今天,跟着空间秘探一起,探寻水晶酒店“重返外滩1933”体验套餐,做一场文艺复兴的大梦。
1
申报馆喝咖啡?
鲁迅的“拖稿圣地”
复活了!
ChapterOne
酒店的咖啡千千万,唯有水晶酒店的这一杯,最有生活的腔调。水晶酒店2.0以上版本客房均配备手冲咖啡套装,埃塞俄比亚日晒耶加雪菲咖啡豆,完全不输精品咖啡店。
今天这趟旅程,从这一杯纯粹的手冲开始。
THE PRESS是由复旦校友会筹建的文化咖啡品牌,他们坐落于申报馆的旧址,用新文化人的创新,让玫瑰腐乳芝士蛋糕登上了魔都最摩登的餐桌。一口咸甜交织的蛋糕,一口水晶的耶加雪菲,如果在30年代,也是知识分子们追捧的“稀罕货”。
“玫瑰入腐,香压十里洋场,一口下去,老上海的味道就翻出了新报纸。”1919年《申报》上的这句广告词,道尽了咸亨玫瑰腐乳的风华,而坐在这句广告词诞生的地方品尝“玫瑰腐乳芝士蛋糕”,更是亲历了一场21世纪的文艺复兴。
玫瑰腐乳芝士蛋糕与水晶酒店的耶加雪菲手冲咖啡
十二岁的迅哥儿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面当伙计,碰到了唯一一个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虽然是鲁迅笔下的小说,可这咸亨酒店却在绍兴真实存在着,或许我们都是“孔乙己”,如今坐在同一片空间品尝着由咸亨牌玫瑰腐乳制作而成的甜品。
在THE PRESS的田师傅将玫瑰腐乳芝士蛋糕背后的故事缓缓道来的同时,我们也终于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玫瑰色的蛋糕搭配两块同款曲奇,咸甜交织的口感,像极了鲁迅笔下那般“绵里藏针”的力道,细腻中藏着锋芒。
一口玫瑰腐乳芝士蛋糕,一口水晶酒店的耶加雪菲手冲咖啡,坐在申报馆编辑楼旧址,抬头是百年前的雕花穹顶,环顾有一整面的《申报》历史照片墙,跌落在一片文化场,却被厚重历史包裹、托起,在此创作、在此休憩,灵感自然喷涌。
2
水晶酒店
何以把历史建筑
玩成“文化秀场”?
ChapterTwo
夏日的暑气在空气中隐隐发酵,幸好有风不时拂过,拭去额角的汗意。周末的午后,我们因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的水晶酒店相聚于汉口路266号。它静立于此,占据申大厦的优雅一隅,阳光同时洒落在现代酒店的玻璃立面与古老历史建筑的斑驳墙面上,于明暗交错之处,完成了一场时间与气场的接续与对话。
酒店大堂内闪现水晶酒店与申报联名的报刊亭,引得众人停驻,头版头条“號外!沪上新兴旅邸水晶酒店亮相外滩”更是模仿经典《申报》文风,观众直呼“太会搞事情了!”领一张水晶《申报》,这场百年时空穿梭之旅才不算白来。
《申报》与水晶酒店的联名期刊
《解放日报》前身《申报》的主编史量才先生曾言:“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这份“报格”,不仅代表着一份新闻立场的不屈,更是一种风骨、气度与公共担当的象征。如今,这般坚守被延续为水晶酒店的“店格”:先锋设计、温度服务、深刻内容。
入住水晶酒店不难发现,设计的简约并没有磨灭酒店的细节与质感,琥珀石、胡桃木与古铜材质的美拉德色系结合,搭配六芒星水晶光晕和柔光设计,瞬间让人卸下“班味”与心防。
走进客房,玻璃窗外便是新旧交织的上海。一侧,是建于19世纪的礼和洋行,其独特的外廊结构和典雅的红砖墙面,至今仍流淌着老上海的优雅气质。另一侧,是被誉为“远东第一围合式建筑”的外滩工部局大楼,如今经改造焕新,以“外滩·老市府”的身份延续传奇。
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餐厅
跟着水晶《申报》上的”文艺复兴citywalk路线“,沿途掠过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波浪状屋脊起伏有致;历经百年的圣三一堂红砖斑驳,沉稳矗立;还有1847年建成的上海第一座基督教堂,都是文化外滩最直观的呈现。
每一步踩下的街道,每一眼望见的风景,都萦绕着岁月的叙事。无数次感慨上海的确是一座适合慢步细品的城市,无论是想停下来捕捉光影,还是聆听一砖一瓦背后的时代低语,这条街道都是绝佳的选择。
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客房
漫步渐尽,暮色四合。我们再度回到水晶酒店,仿佛从一段流动的历史,回归至一方静谧的能量场。夜的氛围悄然漫溢,或在大堂吧台点一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缓缓入喉,倦意随之融化;或是径直回到客房,冲泡一杯温润的安睡茶,让清香与纯粹好眠抚平心绪。
立于客房窗前,外滩的夜色在眼前铺陈开来。在水晶酒店,外滩是难得的另一种模样,圣三一教堂和东方明珠同框并立,它并非只有凌厉锋芒与霓虹璀璨的纸醉金迷。这一刻的外滩,更像一幅层次丰富的写意画,繁华与静谧、历史与现代,在黄浦江的两岸从容对话,予人一种奇异的安定感。
真正的休憩,恰从这窗外的静谧与室内的细微之处开启。入夜,一件仅重750g的轻盈浴袍裹住身心,柔软贴肤的触感令许多人不知不觉便沉入酣眠。晨起,不必将就于速溶咖啡的仓促,每一间客房都配备了精致的手冲器具,让醇厚的咖啡香唤醒感官,开启一个从容不迫的早晨。
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客房
且水晶酒店更具代表性的是置于客房床侧的晶石香氛,这款罗勒柑橘天然精油晶石侍寝香氛,以天然水晶为载体,融萃自然植物的芬芳,借助气息与能量磁场的力量,为旅客带来深度的放松与安宁睡眠。
在这里,没有所谓“科技与狠活”的过度干预,有的只是一种专注于感官复苏与心灵缓释的生活方式。水晶酒店始终相信,真正的放松,源于对内在节奏的尊重。它不试图填满你,而是让你更清晰地听见自己。于是,疲惫悄然逝去,能量的天平也重新归位。
3
商务酒店“不商务”
水晶酒店2.5
打造高适配“能量场”
ChapterThree
无论置身于繁华CBD还是热门旅游区,水晶酒店始终客流不息。它的成功,并不依赖传统的“商务”标签,而是精准切入一条新赛道,做一个真正关注人本身、注重能量修复的旅居空间。
在这里,出差的商务客不必困于喧闹与压力,可以安静享受晨间的一杯手冲,或傍晚的一口威士忌,在摩登精致的氛围中,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而对于休闲游客,它不刻意迎合某种性别审美,更像一张温暖的大地色绒毯,默默包裹每一份疲惫。
风尘仆仆的商旅者、渴望放松的度假人,一踏入这里,便仿佛进入一个能量自然流动的场域。从电梯厅到客房,“六芒星”图腾与水晶元素安静嵌入空间,营造出既现代又静谧的氛围。
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大堂
同时,水晶酒店2.5把“睡好觉”做成了科学。与丝涟联名的限量深睡套房、由骨科医生参与调试的床垫、裸眠级别的香槟金贡缎床品……每一处细节,都是对脊椎与肌肤的无声体贴。躺下的那一刻,像被稳稳托住,又似飘落云端,紧绷的神经逐渐松弛,疲惫迅速转化为深沉的修复力。
清晨,在手冲咖啡氤氲的五分钟里,时间仿佛暂停。你不再是赶路人,而是生活者。这份仪式感不仅唤醒味蕾,更整理心绪、蓄满能量。
这正是水晶酒店与传统商务酒店的根本差异,它洞察消费者的最新需求,在高效运转之外,我们更需要一场深度放松、一次真正的休息。它把“体验”作为核心产品,将睡眠升级为能量修复系统,让酒店不再只是住宿之地,而是身心充电的能量场。
也正因如此,即便在预制菜充斥、节奏加快的当下,人们依然愿意走进这里,好好喝一杯咖啡,好好睡一觉。“不赶路”的生活态度,成为它最动人的吸引力。水晶酒店的底气,来自于质感的空间、科学的睡眠与沉浸式的氛围。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超越住宿功能的价值场,温柔承接每一个渴望“慢下来”的现代人。
这一点,在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得到了充分印证。穿越百年时光,这座曾让鲁迅“流连忘返”的历史建筑,那个文豪笔下的灵感迸发地,在2025年的春天,以上海外滩南京路步行街水晶酒店(2.5版本)的身份惊艳亮相,不仅完美续写了申报馆的传奇,更以惊人的市场表现,一跃成为华住集团旗下当之无愧的“RevPAR冠军”与现象级新店。
截至目前,其综合RevPAR高居全国水晶酒店榜首,直逼900元大关。平均入住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一房难求成为常态。基础房价稳定在800元以上,特色套房价格更跨越1500元门槛。它几乎未经爬坡期,一开业即满房。
倘若鲁迅穿越至今,或许也愿坐在面朝黄浦江的房间里,手冲一壶好豆子,对着江景静静书写、慢慢思考,就像如今的旅人,在这里真正实现了身心的全然放松。
正如水晶酒店大区负责人陶丽所言:“文化不是刻意凹造型,而是品牌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目前,水晶酒店已在全国开业近300家,签约及开业总数突破400家,并计划三年内规模达到1000家。它正用空间叙事,用睡眠传递态度,以不慌不忙的节奏,温柔接住每一个真正需要休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