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手机管理升级:立法禁止带手机进校园,每周游戏不超3小时

今天是9月1日开学第一天,对喜欢玩手机的同学来说,心情难免有点郁闷:不能带手机进校园,以前一天玩2-3小时游戏如今一周只能3小时了,而很多家长则暗暗得意:多方出手终于有机会治治孩子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手机普及起,孩子用手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最困扰家长的问题。从9月1日起,多项有关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法律法规开始实施,让孩子们摆脱手机的束缚成为可能。这将有利于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最重要的一项目是,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这是首次将中小学生的手机管理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此后,教育部6月1日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也于9月1日起实施,《规定》再次明确了学校对手机管理的权限,除教学需要外,禁止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课堂。

学校可以管住学生不在校内、课堂上玩手机,但是管不了学生放学后的手机使用。这样,在校的8-10小时,可以做到中小学生不用手机,从目前执行的情况来看,调查数据显示,97%的学生表示对学生带手机入校园进行了管理,应该说执行得很好。

那接下来就是中小学生在校外10小时的管理了,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等时间段,手机成为很多孩子的保姆,部分家长也放任子女无节制地使用手机。这其实是需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这个难题一直难以破解,因为学校在家里或校外,主要职责是监护人。

可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7月20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4.9%,并连续两年保持增长,家长要管好孩子使用手机也难上加难,唯一可能的是游戏企业履行责任。

8月30日,随着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中小学生手机的管理事实上形成了闭环。

这则通知虽然没有限制中小学生用手机,但对游戏企业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这意味着,如果不包括节假日未成年人每周最多只有3个小时的游戏时间。

在多部门协同下,对中小学生手机的管理其实达到了24小时,家长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这次举措真的就可以确保达到中小学生少用手机专注学习的目标吗,还有待观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